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中國GDP可靠性再引質疑 巴克萊想用銅價除以1000來預測

2015-9-24 13:05:00 來源:界面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國民經濟的統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地方官員可以虛報經濟產值,但逃稅漏稅也同樣會導致服務業產值被低估。 

  周三公布的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為47.0,較8月終值下降0.3個百分點,創下六年半新低,顯示中國制造業狀況極不樂觀。這不但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增速的擔憂,也導致華爾街對中國是否夸大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的辯論重燃。

  據彭博社報道,盡管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今年已經有可能錄得1990年以來最弱擴張步伐,但巴克萊本月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發現,60%的客戶認為中國經濟的擴張速度比官方估計的水平低2個百分點。巴克萊自己的經濟學家計算的結果是,自2014年初以來,中國的經濟活動與GDP數據偏離了50至150個基點。

  該機構大宗商品策略師Kevin Norrish提出,通過觀察銅價可以探測出中國經濟到底有多強。根據Norrish周二發布的報告,中國的銅消費量幾乎占到全球供應量的一半,經過在加工領域的大舉投資后,中國如今還是全球最大的銅精煉國。

  鑒于銅和中國經濟之間如此密切的關系,Norrish表示,用銅價除以1000得出的中國實際增長率預估是“相當準確”的。Norrish說,“盡管這也許是一個粗糙的經驗法則,”但是最近銅價跌至接近每噸5,000美元意味著中國的增長率“可能更接近5%的水平,而非官方數據顯示的7%。”

  據巴克萊估計,今年上半年,中國折合成年率的增長率可能為5.6%,而不是官方公布的7%。該行目前預計中國經濟今年增長6.6%,明年增速為6%。

  那么,包括統計局在內的官方人員給出的解釋是怎樣的呢?據新華社報道,在上半年7%的經濟增速數據發布后,由于超出部分國際機構和一些專家的預測,引發了對中國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懷疑”。但分析人士指出,一些研究機構從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標的增長速度推斷中國經濟增速遠低于7%,卻忽視了這些指標增速放緩背后中國經濟結構的重大變化。

  今年上半年,服務業占中國GDP的比重已高達49.5%,比2007年提高了6.6個百分點,而服務業每單位增加值耗電量僅相當于工業的15%,其比重的大幅上升必將改變用電量、運輸量等實物指標與經濟增長的彈性關系。

  此外,當前中國經濟中新的增長點加快培育成長,醫藥制造、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等高新技術產業在工業中占比大幅提高,這些行業普遍具有低能耗、高附加值等特征。截至今年8月,中國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已經連續9個月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個百分點以上。

  原《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現彭博經濟學家歐樂鷹(Tom Orlik)2012年曾在《解讀中國經濟指標:在數字中鎖定投資機會》一書中提出了另一種觀點:中國GDP增速數據不可靠是過去的事情,與地方官員虛報產值有關。1998年的中國GDP數據備受爭議(當時正值亞洲金融危機沖擊后,中國經濟還增長了7.8%),但在那之后,國家統計機構加強了對地方數據的審查,而且,中國GDP數據“不可靠”也有技術上的原因。以下是他的觀點節錄:

  地方官員不誠實并不是中國官方GDP數據面臨的最大問題,國家統計局也并不是回回出錯。多年來,中國GDP數據的統計過程并不順暢,中國經濟的龐大規模和復雜程度也會令統計人員無所適從,因此官方數據有時也會低估中國經濟的實際規模。由此引出了我們要說的第二起事件。2004年,中國開展了經濟普查,政府希望從中可以了解國民經濟變化最快的一個行業:服務業。在經濟領域,服務業的地位固然重要,但卻一直不受重視。普查時,大量統計人員實地前往路邊餐館、外語學校及IT服務中心等場所,通過他們采集的數據,國家統計局對服務業總產值有了更為準確的評估。結果,2004年中國GDP被向上修正高達2.3萬億元,修正后中國經濟規模擴大了16.8%。

  那么每年的例行統計工作何以會忽略如此龐大的經濟產值?部分原因在于,服務業是由無數個小企業及無照經營網店組成。中國工業部門基本上是由現代化的大企業主導,盡管跟蹤記錄工業產值數據存在難度,但相比之下,統計服務業數據面臨的挑戰更大。以美發行業為例,中國近百萬家地方理發店中,有一半沒有會計賬本,有賬本的也是遮遮掩掩。

  國家統計局目前在計算GDP時依據的是聯合國認可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但在改革開放初期借鑒的卻是蘇聯的物質產品平衡體系(Material Product System)。可以想象,蘇聯的這套體系更適用于衡量物質產品產值(例如計劃經濟體系比較重視的鋼鐵及水泥產量),但卻無法有效衡量服務業的無形產值。老體系中的一些漏洞延續到了新體系,這也是國家統計局漏計高額服務業產值的另一個原因。

  在經歷了2004年經濟普查的尷尬局面后,國家統計局開始下決心克服服務業統計缺陷。新的服務業領域(經濟普查之前漏計的產值大部分都來自這些領域)開始被納入年度調查的范圍之內。但由于服務業的發展日新月異,對中國統計人員來說,計算服務業產值仍是一大挑戰。2009年的新一輪經濟普查顯示,中國GDP再次漏計1.3萬億元,中國經濟的規模又在原有統計結果的基礎上擴大了4.4%。被漏計的產值大部分還是來自服務業。與2004年GDP漏計16.8%相比,2009年的漏計程度已顯著降低,國家統計局對服務業產值的計算水平正在提高。但在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低估服務業產值仍是最嚴重的技術性問題。

  國民經濟的統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地方官員可以虛報經濟產值,但偷稅漏稅和統計系統缺陷也可以導致經濟產值被低估。GDP數據只是衡量一國經濟整體狀況的參考之一,還有工業產值、服務業產值、進出口貿易、社會融資、居民消費等分項數據。在看待GDP數據時,或許還是應該多一點理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