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一筆4億港元的匯豐銀行貸款違約,佳兆業集團多只離岸債券在場外市場出現價格大跌。
1月6日,市場消息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透露,一只2018年到期的佳兆業債券價格已經跌至34-37美分(面值1美元)左右。“目前市場成交還比較活躍,有些人擔心違約希望盡快出售,其他一些人則覺得公司基本面不錯而趁機低價買人。”
近日,二級市場上,佳兆業的五只離岸債券迅速變身為“垃圾債”,債券價格自從去年10月中以來一路暴瀉,目前平均價格已經由1美元的債券面值腰斬至40美分以下。
繼此前宣布遭匯豐銀行追款4億港元后,佳兆業違約風波再現。1月6日,佳兆業在香港聯交所公告表示,公司于2014年12月31日,接獲兩名項目伙伴的通知,關于深圳龍崗區兩個市區舊改項目,項目伙伴指佳兆業已違反項目合作協議,因此行使終止合作協議的權利,要求退回根據合作協議支付的12億元人民幣費用。
佳兆業表示,截至1月5日,除上述通知及根據匯豐融資協議的還款通知外,集團并無接獲任何債權人的任何還款通知或要求。截至5日,佳兆業有約7.97億元人民幣的債務已屆到期并需支付。
“公司正評估上述通知及還款責任對財務狀況的整體影響,”6日一早的這份公告指出。
由于深圳大本營的數十個地產項目遭“鎖定”,佳兆業面臨較大的銷售回款壓力。自去年12月29日以來,在港交所上市的佳兆業目前仍在停牌,而公司股價則在上個月內暴跌近50%。
垃圾債價格大跌
然而,到了1月6日晚間,更加令人不安的消息在市場上開始流傳—傳言佳兆業公司董事會已經達成破產重組協議。但隨即,公司對該消息進行了否認。
當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聯絡的兩位市場人士均對此消息表示詫異,他們并未從公司方面獲得任何相關消息。
“現在市場上大家都在揣測,也充滿各種傳言。公司方面需要盡快出面給投資者提供明確的答復,結束目前這種持續的不明朗狀態。”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佳兆業月初宣布無力償還匯豐銀行一筆4億港元的貸款,市場擔心這將觸發集團5只總數值25億美元的離岸債券的交叉違約事件,從而導致了這些債券的價格狂瀉。
“最近佳兆業高管變動頻繁,連投資者公關部門的人都走了,目前和投資者溝通基本斷了,對公司最新的狀況我們現在也一頭霧水。”一位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
1月1日晚間,佳兆業在香港聯交所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未能償還于2013年8月2日與匯豐銀行簽訂的一筆4億港元的定期貸款。公司在公告中指出,這是該司董事會主席郭英成辭職觸發的強制性提前還款。公司稱此次違約可能導致有關貸款融資、債券、股本證券的交叉違約。這也是2015年中國資本市場首例違約事件。
目前,佳兆業共發行了4筆美元債以及1筆可換股人民幣債,包括:一筆5億美元2017年9月到期,一筆8億美元2018年3月到期,一筆4億美元2019年6月到期,一筆5億美元2020年1月到期,以及一筆2015年12月到期的15億人民幣的可換股點心債。
根據彭博系統顯示,截至1月6日中午,2017年到期的美元債的價格已經跌至36-39美分,2018年到期的美元債徘徊在34-37美分,2015年到期的點心債則跌至25-34分,2019年到期的美元債則已降至35-38美分,2020年到期的美元債價格則在30-34美分附近。而相關債券的報價在1月5日上午仍維持在40美分以上。
“如果短期內公司仍未能出面向投資者提供合理解釋,相信債券價格還會繼續下滑。目前公司的狀況十分不明朗。”某外資債券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他透露,佳兆業管理層此前在市場上向多位投資者解釋,已經就匯豐銀行的4億港元貸款的提前還款獲得豁免,但近期公司高層人事變動頻繁,目前公司方面并未就此作出任何解釋。
“目前市場在密切關注公司能否按時支付1月8日的一筆2600萬美元的債息,如果一旦違約,將會引發更多的拋售行為,債券價格還將繼續走低。”他表示,并透露公司在3月還需要支付兩筆約5000萬美元的債息。
“火燒連環船”?
市場消息人士透露,根據佳兆業的債務合約顯示,如果公司有超過500萬美元的債務在正式到期之前需要提前償還,將會觸發債券違約。此外,只要有25%的債券持有人同意,便可要求發行人即時連本帶利還清欠款,這意味著很可能出現“火燒連環船”。
目前,穆迪和標普均將佳兆業的評級調低。穆迪繼上周將佳兆業信用評級由“B1”降至“B3”后,1月5日再次將評級下調至“Caa3”,前景展望降至“負面”。同日,標準普爾宣布,將佳兆業集團評級從BB-降至SD。
“一旦評級進一步下調至C甚至D,將會引發一些公募基金拋售,因為這類基金通常對持有的債券評級有最低要求。”上述基金經理表示。
穆迪企業融資助理副總裁梁鎮邦向記者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一旦有關債券違約并需提前還款,佳兆業并無能力透過其內部資源解決。此次違約事件將大大影響公司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及銷售業績。”
截至2014年6月底,佳兆業的土地儲備累計2360萬平方米,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以及中西部地區。
標準普爾分析師Dennis Lee在報告中稱,深圳的項目占佳兆業集團銷售預算的比重約為20%。他認為,佳兆業的融資能力可能會惡化,進而導致今年的融資成本上升。標準普爾表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佳兆業短期債務約為60億元人民幣,不受限制的現金為93.8億元人民幣。
“這次事件將會影響整體的市場情緒,一些評級較低的公司可能需要提供足夠吸引力的息率才能在債券市場獲得融資,甚至有些公司可能無法完成發債。”某新加坡固定收益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們近年在海外債券市場十分活躍,頻頻發債融資,此次事件或將令離岸債券市場投資者對中國房地產企業的篩選更加謹慎,并傾向于評級較高的優質大型房企。
根據Dealogic的數據顯示,2014全年中國房地產企業在海外市場共發行了50宗、金額累計214億美元的G3債券(以美元、歐元或日元計價的債券),發行規模創歷史新高,相比2013年增長達9.6%。
隨著國內房地產市場不斷降溫,去年11月,標準普爾將人和商業控股有限公司評級下調至“CC”(暗示可能出現違約),而雅居樂地產控股有限公司則于去年12月份就推遲償還4.75億美元貸款達成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