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開展鐵路合作符合兩國發展需要和共同利益,對促進地區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李克強總理在致泰國總理巴育的賀信中表示,“希望雙方再接再厲,確保鐵路合作項目順利實施,為連接中國、老撾、泰國的‘大動脈’早日貫通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地區共同發展和人民福祉。”
中泰鐵路一波三折可謂“好事多磨”
過去兩年來,中泰鐵路一波三折,如今終于從藍圖變成現實,其中離不開李克強長時間鍥而不舍的努力。更為重要的是,對于一直“超級推銷”中國高鐵的李克強來說,中泰鐵路的正式啟動也意味著他所力推的“高鐵外交”棋局再落一子。
12月19日下午,一排排起重機、挖掘機等施工設備整齊地排列在泰國清惹克儂火車站,中泰鐵路項目啟動儀式正式舉行。據報道,中泰線路全長845公里,設計時速180公里,將全部使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
從一紙計劃邁向破土動工,中泰鐵路可謂“好事多磨”。早在2013年10月12日,李克強總理訪問泰國期間,親自推銷中國高鐵。他不僅與時任泰國總理的英拉共同出席中國高速鐵路展,還在泰國議會演講時,努力說服泰國國會議員通過中泰兩國的高鐵合作項目。
“中方對此持積極態度,”作為10年來首個在泰國議會演講的外國領導人,李克強用英語呼吁,“為中泰友誼投票!”
一份《中泰兩國關于深化鐵路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由此達成。該規劃稱,中方有意參與廊開至帕棲高速鐵路項目建設,并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這一合作方式就是日后的“高鐵換大米”。
不過,這一計劃卻因為泰國政局的變動而一度擱淺。
中泰兩國不僅恢復了此前的協議,還在原本的合作基礎上實現了顯著“升級”
但李克強總理繼續力推。他數次與泰國新任總理巴育在外交場合碰面,這并非巧合。根據公開的報道不完全統計,李克強擔任國務院總理后跟外國政要通過會面或通電話的形式,至少92次提到鐵路合作,其中泰國政要最多,有4位,至少會見7次;會見次數最多的是泰國總理巴育,至少4次。
2014年10月16日,正在米蘭出席第十屆亞歐首腦會議的李克強會見了同來參會的巴育。這是繼泰國政局變動、中泰鐵路合作一度被擱置后兩國總理的首次會面。
有媒體報道,當天李克強“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耐心闡明中泰鐵路合作給雙方帶來的好處,并強調這是兩國政府已經達成的協議,是一種政府行為,不能說沒就沒了。
11月9日,巴育親率代表團來北京參加APEC會議。不到一個月,兩國總理的手第二次握在了一起,甚至不約而同地系了一條灰色調的領帶。在李克強的再次勸說下,雙方最終鎖定了合作共識,為恢復鐵路合作鋪平了道路。
中泰兩國不僅恢復了此前的協議,還在原本的合作基礎上實現了顯著“升級”。新方案中,中國鐵路工程的距離從去年商定的300公里驟增到800公里,并且全部采用中國裝備、中國標準。
中泰鐵路是“中泰兩國一家親”的最好象征
中泰鐵路將是泰國首條標準軌鐵路。提起泰國鐵路,許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是電影《泰囧》中,兩位男主角坐火車去清邁的小清新畫面。但實際情況是,泰國目前正在使用的鐵軌大部分建于100多年前,車廂設施陳舊,氣味混雜,安全性差,200公里的路程能跑5個多小時。
全部使用中國技術、標準和裝備的中泰鐵路將改變這一“囧”況。中泰鐵路合作項目包括修建廊開—呵叻—耿奎—瑪它普和曼谷—耿奎鐵路。這條鐵路將有力促進泰國特別是泰國東北地區的經濟發展。該項目還是泛亞鐵路中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泛亞鐵路一旦貫通,泰國作為區域交通樞紐的地位將得到充分體現。
正如19日巴育在致李克強的賀信中所說的,泰中兩國關系密切,文化相通。鐵路合作項目是兩國務實合作又一成功典范,將為未來兩國開展更加密切的合作奠定重要基礎,有助于提升民眾福祉和國家競爭力,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繁榮。
就在奠基儀式上,一幅圖案引人矚目:印有中泰兩國國旗圖案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這也意味著中泰鐵路是“中泰兩國一家親”的最好象征。
中泰鐵路項目啟動云南將變身鐵路樞紐中心
新旅游
南方唯一一條跨多國的國際列車
坐火車從昆明往返曼谷,費用僅700元左右,只有機票價格的1/2或1/3,這對于云南旅游界而言,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
“這樣的旅游資源不僅僅對云南人有吸引力,甚至會吸引全中國的旅游者紛至沓來。”云南省美途國際旅行社總經理汪濤認為,中泰鐵路建成后,由昆明始發到老撾、泰國的列車,將成為南方唯一一條跨多國的國際列車。縱觀世界聞名旅游地區,這樣的跨國國際專列往往是重要的旅游客運線。
“橫穿亞洲亞熱帶、溫帶地理氣候直到熱帶雨林地區,從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云南昆明穿過喀斯特地形最終抵達濕熱的雨林山地,這樣的景致肯定是乘坐飛機沒有的。我相信中泰鐵路開通后,會有大批國內外游客對此感興趣。”汪濤說。
新格局
云南由鐵路末端變成樞紐中心
中泰鐵路建成后,泰國境內沿線火車時速將從現有的50公里/小時提升到180公里/小時,不但極大地節約了時間,運輸成本也降低了12%左右,便利中泰人員和商貿往來,有助于東南亞的互聯互通。
隨著中老和中泰鐵路的奠基,泛亞鐵路中線初具雛形。憑借地理位置的優勢,云南自然成為中國面向東盟的樞紐。以昆明為中心形成面向東南亞地區密集的鐵路網,將極大地改善整個中國甚至東亞地區與東盟的運輸能力。云南也將從一個內陸省份,變成能夠“通江達海”的無水內陸港,由鐵路運輸的末端變成真正的鐵路樞紐中心。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陳利君認為,中泰鐵路的建設對云南開放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和重大經濟價值。
新規劃
云南5條出境鐵路建設加速
目前,云南5條出境國際鐵路建設加速。截至10月份的消息,中老、中越國際鐵路共用部分——時速200公里的昆(陽)玉(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的控制性工程寶峰隧道,預計年內貫通。而中老鐵路通道,玉(溪)磨(憨)鐵路先期開工段8月份已開工建設。
除了中老鐵路通道外,還有4條國際鐵路建設現狀分別為:中越鐵路通道,從昆明到河口,去年12月已開通運營;中緬鐵路通道,從昆明到瑞麗,大(理)瑞(麗)鐵路已完成投資50.6億元,占總投資的34.4%;另一條中緬鐵路通道,從昆明到清水河,大理至臨滄段計劃年內開工建設,臨滄至清水河段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另外,中緬印國際鐵路通道,從昆明到猴橋,中緬、中緬印國際鐵路國內段廣通至大理時速200公里的雙線鐵路已完成投資83.6億元,占總投資的60.3%,全長10.22公里的控制性工程祥和隧道已掘進一半。保山(芒市)至猴橋段已納入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