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華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全德健指出,中國宣布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表明中國正在向貿易加權匯率制度方向邁進,隨著中國不再追蹤美元/人民幣的雙邊匯率,匯率政策將更加靈活和獨立。
同時,根據貨幣籃子進行管理時,中國不再緊盯美元,從而與美元的固定匯率脫鉤。但這并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將會疲軟。國內及全球的基本面將是決定人民幣價值的主要驅動因素。
減少美元的影響
事實上,對中國而言,貨幣籃子并非一個新的概念。據全德健介紹,2005年7月中國進行外匯改革時,這個概念就被提及過。匯率改革聲明特別指出,中國應根據市場供求情況采取浮動匯率制度,采用貨幣籃子提供更為靈活的外匯體制。
10年后的今天,隨著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中國金融行業的進一步改革以及經濟向服務行業轉型,中國外匯管理終于迎來了貨幣籃子政策,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同樣基于貿易加權的貨幣管理類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實踐中,由于美元的主導地位,雙邊匯率在很大程度上仍占據焦點。雖然SDR可以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及接納進程,但到底需要多長時間、美元地位會受到多大的挑戰,仍由市場主宰。”全德健指出。
全德健認為,隨著貨幣籃子的采用,人民幣無需再跟蹤美元—人民幣匯率而受此束縛。
在假設中國保持人民幣指數基本穩定的前提下,中國及全球的基本面、人們對2016年美元實力的看法將成為人民幣價值的主要驅動因素。全德健指出,根據大華銀行近期發布的《2016年季度全球展望》作出的外匯預測,美元很可能會穩步挺進2016年第一季度,由于美聯儲利率走勢得到全面消化,而利率上調的步伐可能趨緩,因此,接下來美元也將開始失去部分勢頭。雖然大華銀行預測人民幣至少在進入2016年中期時仍將處于疲軟狀態,但人民幣發生大幅度貶值的概率不會很大。
仍面臨下行壓力
從基本面上來看,中國的貿易差額、外商來華直接投資(FDI)/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ODI)流、跨境資本流等數據表明,人民幣發生大面積貶值的說法不存在強有力的支撐依據。此外,還應該注意的是,今年11月,中國的經濟數據已經穩定或得到改善,其中包括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工業生產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零售等。
盡管如此,全德健認為,由于人們對“貨幣戰爭”的擔憂將持續升溫,也擔心中國會以貿易加權指數的幌子進行單方面貶值,這使新興市場和高風險貨幣在短期內面臨拋售壓力。正如2015年8月11日的中間價改革所表明的,中國意識到發動貨幣戰爭和競爭性貶值是徒勞的,特別是現在,制造業在中國經濟中正扮演著次要的角色。
另外,這種人民幣的大幅貶值或匯率下跌肯定會招惹美國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非議,中國不太可能在美國的大選之年采取這樣的路線。“總的來說,雖然大面積的貶值風險依然很低,但我們認為人民仍面臨下行壓力,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美聯儲利率上調期待背后的美元走強所致。”全德健指出,中國最終采取貨幣籃子政策,考慮貨幣籃子中其他貨幣的走向,而非緊盯美元不放,這將使中國取得更大的政策靈活性。由于單向升值或貶值的趨勢不復存在,這意味著,美元/人民幣匯率預計會出現更強烈的雙向波動。根據大華銀行的外匯預測,到2016年年中,美元/人民幣的匯率為6.51,到2016年年末時為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