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快遞包裝“百萬大軍”何去何從

2015-12-15 14:38:00 來源:中國水運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0億件!這是2015年全國快遞業務的預計總量。龐大的數字背后,人們享受了多少便捷……  逾百萬噸!這是每年因快遞包裹產生的包裝“垃圾”總和。可以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僅封箱膠帶就可繞赤道數百圈……
  這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更是一個無法回避的社會課題:海量的快遞包裝“垃圾”去了哪里?該去哪里?誰應為減少令人痛心的浪費和污染擔起責任?
  A.
  海量廢棄物成了大問題
  收到包裹,取出商品,將包裝箱隨手扔進垃圾堆……對廣東東莞的網購達人任能能來說,這般動作輕車熟路,至于包裝垃圾去向何處,她從未有所考慮。
  接到訂單,將產品放進定制的包裝盒,用氣泡膜填充空間,再在紙箱上一圈圈纏上透明膠帶……一個月下來,在北京經營一家母嬰產品網店的石春僅膠帶紙就要用去近2萬米,這么做獲得了買家一個“包裝嚴密”的好評。“都說‘人靠衣裝馬靠鞍’,產品的包裝無疑是打動客戶的一個籌碼,它能體現出我們賣家的用心程度。”淘寶店主周小姐說,每一層包裝都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她也不愿意過度去包裝。“但不那樣做,就無法確保貨物送到買家手上時完好無損,就會得到差評。”她在經營初期就不止一次因為包裝太簡陋而遭到買家給“差評”,所以現在打包貨物時不但不敢“偷工減料”,還會想方設法往里面“加料”。而包裝到了消費者手中如何被處理,她也沒有考慮過。
  但對全社會而言,這已是一個不能不考慮的嚴峻話題。來自國家郵政局的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快遞業務量為140億件,今年預計將達200億件。海量的快遞帶來了巨量的包裝廢棄物。有專家估算,按照每個包裝箱0.2公斤計算,140億個包裹會產生包裝垃圾280萬噸,可擺滿近20萬個足球場,僅每年使用的包裝膠帶就能繞地球300圈以上。
  如此海量的廢棄物,該去向何方?又是否百無一用,只能被當做垃圾扔掉?
  “快遞包裝從分類上看,主要有黃板紙、膠帶、塑料袋和塑料泡沫等。如果能夠回收,都是可以作為再生資源利用的。”西安市物資回收利用網絡協會秘書長陳健說,但實際上,除了大一點的黃板紙箱被回收利用外,其余廢棄包裝材料都被等同于生活垃圾,一棄了之。
  僅以西安為例,從業近20年的陳健估算,當地每年因快遞產生的廢紙箱約有1.5萬噸-2萬噸,其中被回收的僅占60%左右,而每年300噸左右的塑料袋及膠帶和50噸的氣泡膜,則直接進了垃圾場被焚燒或填埋。
  由此帶來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不容小覷。以塑料膠帶和塑料袋為例,其主要成分為聚氯乙烯,填埋在土壤中需近百年方能降解。在今年4月召開的第二屆中國綠色倉儲與配送大會上,中國倉儲協會副會長王繼祥就曾直言不諱——通常小件商品要層層包裝,用的膠帶、塑料袋、紙盒、紙箱、泡沫填充物等不能循環使用,甚至部分包裝材料還有一定毒性,帶來嚴重浪費和環境污染。
  B.
  回收利用 話好說但做著難
  在專家看來,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垃圾,只有放錯地點的可再生資源。中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協會廢紙分會秘書長唐艷菊說,每1噸廢紙回爐化漿能生產0.8噸的再生好紙,可節約17棵樹,1.2噸的標準煤和600千瓦時的電,快遞廢棄物中蘊藏的可再生資源數量十分可觀。
  但現實卻是,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遠非看上去“那么美”。
  快遞包裝主要包括幾種材料:紙箱、塑料袋、用于填充易碎物的塑料泡沫、用于固定的膠帶,還有快遞單據。從事垃圾分類工作多年的一名城管系統工作人員介紹,除了紙箱、紙袋等可用于回收再利用外,大量的泡沫棉、塑料填充物、封包帶、膠帶等最終只能拉去填埋和焚燒。
  業內人士介紹說,目前我國廢品回收行業是純市場化運作,依托廢品回收員-回收站-分揀中心的體系運行。在資源回收的最前端,基本依靠保潔員、回收員等充當“第一角色”,而這僅僅是在城市。在被看做電商下一片“藍海”的農村,回收體系近乎空白。這般體系,已愈發難以適應快速增長后快遞廢棄物巨增的形勢。
  每天清晨,西安南郊一小區的保潔員張阿姨都能從社區的垃圾箱里“淘”出好幾大袋的快遞包裝箱,她以每公斤3角錢的價格賣到廢品站,彌補自己微薄的收入。雖然小區的快遞垃圾越來越多,她卻感到這份營生越來越難做。
  “紙箱賣廢價格不比往年,而且現在的包裝越來越嚴實,膠帶紙之類的很難處理。費半天勁兒撕下來,又賣不上價,我都不想再收集廢品了。”張阿姨語帶無奈。
  來自西安市物資回收利用網絡協會的數據顯示,從2009年至今,當地的廢品收購網點已由1050家銳減至600多家,從業人員也從1.2萬人萎縮至4000多人。行業在低水平無序競爭,小、散、亂的特征明顯,讓大量本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白白成了垃圾。
  “保潔員的分揀技術有限,有的資源沒有被分離出來。而個體商販能做到正規經營的又很少,摻水、摻雜情況屢禁不止,很好的紙箱就變成了次品,影響了再生產時的利用率。”陜西省再生資源流通行業協會副秘書長劉勇說。
  回收率低、分揀困難、場地匱乏、人員短缺,不少從業者正在遠離這個本該有廣闊前景的行業。西安市物資回收利用總公司總經理肖剛說,用于分揀廢棄物的成本,有的已經超過了廢棄物本身的價值,形成“倒掛”,久而久之,就“養不起”這個行業了。
  C.
  化解難題 政府企業都要擔責
  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都認為,快遞物流引發的包裝垃圾循環再利用問題,已不容忽視。迫在眉睫的問題在于,這些廢棄物究竟該去哪里?該由誰來處理?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又當分別扮演怎樣的角色?
  唐艷菊說,國家對資源再利用行業有不少稅費減免政策,但對從事回收環節的企業卻缺乏相應支持,對行業發展不利。陜西省商務廳流通業發展處處長靳力說,完全依靠市場力量,很難做到廢棄物“應收盡收”,政府不宜缺位。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再生資源回收是被納入公益事業領域的,建議國家出臺落實一些扶持政策,對從事回收、生產、使用再生資源的行業予以傾斜。
  一位業內人士說,比如給予一定的稅收優惠,為公益企業提供固定場地用于回收分揀。但現狀是,出于“鄰避效應”,各地一談起再生資源回收都認為是好事,但要建在我的轄區內,對不起,不行。
  近年來,很多快遞公司都曾嘗試過一些“環保方案”,如派人回收包裝紙箱、回收紙質信封等方式循環使用包裝材料,但大多收效甚微。百世匯通西北大區總經理張宇靜說,公司有時也會回收客戶的包裝廢棄物,但總體占比極小。受人力成本和行業對時效性要求高等限制,快遞業從事資源回收操作起來很有難度。
  而廣州某通速遞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張先生表示,他們這個分公司每天會收十幾萬單的快件,而他們會給每個快遞件都配一個塑料袋。張先生稱,他們向客戶發放的袋子是他們自己生產的,符合國家相關標準。雖然公司有在推進可降解的環保打包袋,但只是很少數,多數都以不可降解的袋子為主。張先生說,他們也不能強制要求電商使用環保袋,畢竟有成本的問題,他們只能多跟電商溝通。
  某物流業務運營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馬女士透露,目前我國在包裝這個領域并沒規定和要求一定要使用可降解的打包袋,也希望社會上能呼吁電商加強環保意識。
  但快遞企業并非不能有所作為。環保人士直言,當前快遞包裝方式太過粗糙,將各種材料混同使用,加大了分揀難度。唐艷菊說,使用更為簡約、綠色環保的包裝,如采用可溶性材料取代塑料膠帶等,可以減少一些難以回收材料的使用量,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同時也應建立全環節的責任制,讓包括快遞企業在內的整個產業鏈條都負起責任。
  更為廣泛的共識在于,建立源頭的垃圾分類機制,是破解這一難題的根本之策。根據測算,如果能做到嚴格分類,真正用于填埋和焚燒的垃圾只會占到現有垃圾總量的10%。回收就是資源,不回收便是垃圾,呼喚著每一個人和全社會對現有生活方式的轉變。
  “應收盡收的前提是應分盡分。應通過更為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居民從家中就開始做到垃圾分類,并完善配套設施,實現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靳力說。
  (綜合新華社、新快報、中新社等相關報道)
  國外對于商品包裝的規定
  在國際上,運用技術標準對商品包裝進行規定是許多國家的通常做法,相關國家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立法與實踐經驗。
  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批提倡“零廢棄物行動”的國家之一,英國在過去20年里,商品包裝縮減了40%的重量。從立法層面上來說,在英國有對于包裝物的規定, 要求包裝物在滿足商品的衛生安全以外,不得添加過多的包裝。如果觸犯規定,消費者可以去投訴,地方政府可以對此進行處理。
  德國:德國的《包裝條例》規定,包裝的體積和重量應減量化,達到保護商品安全和保障商品衛生的最低要求即可,且能被消費者所接受。凡包裝體積明顯超過商品本 身的10%以及包裝費用明顯超出商品的30%,就應判定為侵害消費者權益的“商業欺詐”。如將紙盒體積擴大,使人產生錯覺等,均屬于欺騙性包裝。
  日本:頒布了《包裝新指引》的規定,要求盡量縮小包裝容器的體積,容器內的空位不得超過容器體積的20%;包裝成本不應超過產品出售價的15%。
  韓國:韓國的《關于產品各種類包裝方法的標準》對包裝空間和包裝層次(幾層包裝)都作了明確規定,韓國還將過度包裝物品視為一種違法行為,廠商如不依照政府規定減少產品的包裝比率和層數,最高會被罰款300萬韓元。
  (中國環境報)
  微言微語
  @花癡姐姐945羅曼史:垃圾分類回收很重要,只有這樣,才不會污染環境、浪費資源。
  @鯉魚家的小不記:快遞行業應統一包裝標準,提高包裝質量,便于包裝回收再利用。
  @檸檬味的小貝殼:我的處理辦法是,再次利用收到的快遞紙箱寄送物品。
  @Briller侯:之前一直自己買垃圾袋,但是公司每天收快遞,袋子都是扔掉的。所以每次我都是把收到的不用的快遞袋子帶回家做了垃圾袋!耶,我好棒!箱子多半公司用來再寄東西。然后,造成的結果就是上到老板,下到員工,一有快遞袋就扔給我……
  @茹向陽de微博:目前是蘿卜快了不洗泥,快遞業早晚要走到精細化作業,從各個方面都有更嚴格要求。
  @傲嬌的園長:產業鏈沒有形成,個人、企業和政府都沒有找準自己的位置。還得靠市場、企業自發進行回收。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