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佩克的蛻變
2015-10-29 15:27:00 來源:財經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維也納的市中心有一個叫赫爾曼的小公園,鬧中取靜,大樹繁茂,公園里有木頭杠子做的兒童秋千和滑梯,風格淳樸。這個幽雅寧靜的地方,時不時就會成為世界能源圈關注的中心,因為它旁邊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的總部大樓。
在討論是否減產的時刻,這棟大樓里的一舉一動都可能會劇烈影響國際油價,進而對許多國家的經濟和居民生活造成沖擊。那間彎曲穹頂式的議事廳是石油部長們密議的核心所在,在探討石油配額增減的關鍵時刻,甚至連服務人員也不能入內。
歐佩克迄今已走過56個年頭。讓歐佩克一戰成名,影響達到頂峰的是在1973年。這年10月,由于宿怨未解,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再一次爆發戰爭。十月戰爭以埃及、敘利亞等阿拉伯國家在以色列的贖罪日發動突襲為開始,但以色列很快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下反敗為勝,又把阿拉伯國家打了個丟盔棄甲。
歐佩克的阿拉伯國家咬牙切齒,決定以石油為武器,對參與十月戰爭的西方國家實施石油禁運。
這次禁運長達五個月,使油價飆升了4倍。十月戰爭引發的石油禁運成為現代國際能源治理發端的一個典型情景——能源供應中斷。并直接導致了另外一個針鋒相對的組織——國際能源署(IEA)成立。
其實當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和委內瑞拉五個主要產油國代表在巴格達召開會議,決定成立一個聯合組織的時候,目的還只是協調政策,聯合起來提高與歐美等國際石油公司的談判地位而已,并沒有想要把石油當作能源戰爭的利器。
在隨后的歲月里,歐佩克迅速成長,并通過協調控制產量等手段來奪取石油定價權。由于成效卓著,歐佩克吸引力不斷增加,卡塔爾、利比亞、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和安哥拉分別先后加入了這個組織。頂峰時期,歐佩克國家控制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石油資源和一多半的石油貿易。
但十月戰爭后的石油禁運既讓歐佩克一戰成名,也讓歐佩克國家嘗到了苦頭。
盡管西方國家深受石油短缺和油價暴漲之苦,GDP下滑,但出口國的日子也好不到哪兒去。由于這些國家經濟高度依賴石油,禁運導致石油美元大幅減少,不少國家到了快揭不開鍋的程度。自此,大家都明白了,石油禁運其實是把雙刃劍。
于是,歐佩克改變了策略,以可持續的方式、合理的利潤來保障長久利益,這成為歐佩克新的金科玉律。但是合理的利潤是個很難界定的概念,因為技術進步和開采難度的增加相伴而行。
不過,依賴石油出口的歐佩克國家總體石油開采成本并不高,即使到今天,沙特石油的生產成本也不過是幾美元,大量的石油美元進了政府的錢袋子。因此以出口國政府為主導的歐佩克,天然地希望油價高一些。以至于當人們談論起歐佩克的時候,總會聯想到“限產保價”。歐佩克也確實像是個石油生產國的價格托拉斯。
國際油價起起伏伏幾十年,似乎大家越來越習慣了高油價,但革命性的變化早已在悄悄醞釀,一個新時代正在來臨。
隨著俄羅斯的元氣逐步恢復、中亞國家穩住腳跟,巴西發現深海石油,歐佩克以外的石油生產國產量不揚眉吐氣,但石油產量卻就此節節下滑,印度尼西亞隨著自身消費的增加,干脆成了石油凈進口國,退出了歐佩克。
真正讓歐佩克感到壓力山大的是北美頁巖油氣的突破性發展。
隨著技術進步,尤其是美國鼓勵創新的市場體制大放異彩,那些名不見經傳的石油個體戶發起了震撼世界的頁巖革命,居然讓美國成了全球石油天然氣產量增長的火車頭。美國不僅一舉坐上了天然氣第一大生產國的交椅,石油產量也直趕沙特、俄羅斯。
近年來,美國有些州的油氣產量,就超過了不少歐佩克成員國的產量,石油天然氣出口正式擺上了美國的議程。這個傳統上最大的石油進口國,居然要成為歐佩克的競爭者,這是誰也沒有預料到的情況。
另一個讓歐佩克深懷莫名恐懼的是新能源和替代能源的快速發展,當電動汽車有新進展的消息傳來時,歐佩克的第一個反應總會是:這不是真的。但與其說這不是真的,不如說歐佩克希望這不是真的。
這些涌動的暗流,終歸有爆發的一天。
2014年5月,國際油價仍在100美元以上,人們還在談論這個價格會不會繼續上漲的時候,國際油價始料未及地掉頭向下。而且這輪下降幅度之大、時間之長都超出了人們的預期。現在油價已經在50美元以下,可業內仍然認為油價會繼續跌下去。
歐佩克限產保價的法寶呢?
這次,歐佩克那間神秘的議事廳沒有發出普遍預期的限產令,不少歐佩克國家隨后還提高了石油產量,這次歐佩克真的有些亂了陣腳。
今年上半年,北京國際能源專家俱樂部為到訪中國的沙特石油大臣納依米舉辦了一個隆重的研討活動。這位擔任沙特石油大臣接近20年的石油沙皇、也是歐佩克最大的東家,坦率回答了關于沙特為何不限產保價的提問。
納依米說:“我們當然希望油價不要降得太快,但時代在變化,歐佩克今非昔比,歐佩克的石油產量只占全球三成左右。要說服歐佩克成員國限產,我必須要同時說服非歐佩克的出口國也協調行動,否則就意味著我們的市場份額被他們奪去。我們拜訪了俄羅斯,很遺憾,他們不能和我們達成共識。當然換個角度看,降價也不全是壞事,通過降價可以讓那些高成本的石油生產逐步退出市場,讓市場發揮真正的作用。”
納依米最后總結道:“我們應該相信市場的力量,市場會發現合適的價格,會讓油價回到正常的軌道上來。”他的這個說法,現在基本上就是歐佩克的官方口徑。
一個試圖通過控制供應來操縱油價的托拉斯組織,現在開始說“我們相信市場的力量”,這聽起來多少有些黑色幽默。
這次由于放任油價下跌,歐佩克的能力受到很大質疑,對此歐佩克倒是坦然面對。在最新一期的歐佩克通訊中,歐佩克讓一位加拿大專家Smil來回應這一指責,在闡明了油價影響因素之多并非誰可以單獨控制之后,他總結說,歐佩克依然強大。
歐佩克依然強大,不過更多體現在它的信息分析和研究能力上。長期以來,一些有遠見卓識的歐佩克領導人支持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研究團隊,他們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在收集并發布市場的供需情況,不斷做出預測和展望,不僅為成員國,事實上也在為全世界提供著信息服務。
如今,公開化和透明度成為世界能源市場越來越一致的潮流,只有可以預期的市場行情,才能鼓勵更多的能源投資,那個靠投機和冒險來攫取石油財富的時代正在成為歷史。
這也是我們到這里的原因,我們應邀來交流對石油市場的看法,并探討進一步的合作。
歐佩克越來越重視中國作為增長最快的石油市場的地位,他們不僅關心中國的石油消費情況,甚至關心中國煤化工、頁巖氣和新能源的發展,因為這些長遠看都會對石油消費帶來影響。
言談之中,歐佩克那種盼望油價上漲的愿望還是很強烈的。我們也希望歐佩克國家在低油價的時候不要過度減少投資,從而避免未來油價大落大起的波動。
在那間著名的大議事廳里,用英文做中國油氣發展的介紹,那種感覺像是國內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手,跑到維也納的金色大廳去開演唱會。中國參與國際能源治理的大體感覺差不多也是這樣,在能源的國際大舞臺上,到底什么樣的規則對中國最有利,怎樣用國際通行的話語體系來爭取話語權?這是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