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鐵路資訊

株洲市未來擬建4條地鐵線 3條城際鐵路

2014-8-22 10:10:00 來源:株洲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城市越來越大,如果不能把那些“生命線”預留出來,未來發展將面臨很多的問題。日前,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召開今年第一次會議,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株洲市市政廊道控制規劃(2014-2030)》。該方案將電力、燃氣、排水和軌道交通4種市政廊道,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梳理整合。最終,它們將被整合到一張“全市控規整合”,以便以后更加科學的進行審批和建設。  管道、線路將“放”進一張圖紙
  “此前,燃氣、電力、排水、軌道交通也都有自己獨立的規劃圖紙,雖然在設計規劃時,也會盡可能考慮到相互避讓,但缺乏統一的規劃、標準,一旦坐標系有小的不精確,都有可能造成‘相互打架’的問題,從而影響施工建設。”市規劃局介紹,近幾年我市規劃區的面積不斷擴大,但對市區重要基礎設施缺乏統一規劃及梳理整合,未用統一標準進行規劃控制。另外,城市建設速度不斷加快,特別是舊城改造的推進,項目的開發建設與現狀基礎設施廊道預留的矛盾日益加劇,城區范圍內各種廊道必須保證的預留用地也缺乏統一的方案。
  而本次綜合廊道控制是對電力、燃氣、排水、軌道交通四種廊道中兩項以上共用廊道地段進行分析,以保證廊道之間共存的安全距離,和各項管線正常運行。同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共享廊道,實現節約用地。
  在確定各廊道控制標準數據后,就可對四種廊道用地進行預留,并最終反饋到“全市控規整合”一張圖上,作為各地塊規劃審批的規劃條件。“這將是首次把市政廊道控規整合至一張圖上,將來查閱和審批將會更直觀和準確。”
  軌道交通不再吃“北京吃過的虧”
  根據此前公示的《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體系規劃》,未來,我市將有22條有軌電車在城市街面上穿行,而地下還將有4條地鐵,形成快速交通體系。另外,還有3條城際鐵路穿城而過。因此地上、地下既要預留足夠空間,又要與其他的市政廊道有機結合。
  “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就是因為沒有為軌道交通市政廊道做好控規,造成現在鋪設非常麻煩。”市規劃局介紹,提前將軌道交通做進市政廊道規劃很有必要,因為株洲未來將大力發展軌道交通,及早為軌道交通設置預留通道,將來能夠更加合理布局,便于串聯成環。
  規劃局相關負責人說,比如北京等一些城市在進行地鐵建設時,由于沒有提前為軌道交通規劃市政廊道,一些線路區域已被其他建筑或設施占據,因此地鐵建設只能是“見縫插針”,彎曲繞行。而在香港,他們100年前就已經為此預留了市政通道,所以能夠最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同時也不會產生浪費。
  聲音:規劃好,各單位還需嚴格執行
  市規劃局表示,目前已組織召開了《株洲市市政廊道控制規劃(2014-2030)》專家評審會。會議認為該規劃調查細致,基礎資料收集翔實,規劃目的明確,內容完整,原則予以通過,但同時還需進行修改和完善。如進一步核實電力、燃氣及軌道交通之間的安全距離,考慮安全要求,燃氣管線與高鐵、城鐵并行應充分考慮廊道寬度等。
  “各單位要嚴格對照規劃施工建設。”市政部門一位工作人員透露,如部分管線單位雖然有明確的規劃圖紙,但在建設中,如遇到特殊的地理或地質條件,并沒有完全按照規劃圖紙施工。當工程竣工后,又沒有上報變更的信息,結果造成管線“撞車”的情況。因此,也希望相關部門嚴格落實規劃要求,讓這些“城市的經脈”既不“撞車”,也不“打結”。
  【相關閱讀】
  讓城市通經活血
  ——株洲市市政廊道規劃解讀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各種專業管線的管徑不斷加大,高危管線布置也越來越困難。同時,很多原來屬于郊區的土地,已經變為城市建設用地,各片區之間的基礎設施并未用統一標準進行規劃設計。在舊城改造的過程中,項目的開發建設與老舊的基礎設施廊道預留矛盾日益加劇。
  目前,從中央到地方,都意識到解決這一問題的必要性與復雜性,并出臺了關于地下管線建設方面的專門文件。如果把這些管線比作血管和經絡,它們就是城市健康活力的保障。合理布置基礎設施管線,保障城市正常運行和發展,減少重復建設,成為規劃部門研究的重點課題。
  市規劃局以及規劃設計院認真梳理株洲市各個片區的市政管線資料,并多次征求發改委、水務局、國網株洲供電分公司、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等單位的意見組織完成了《株洲市市政廊道規劃方案》。
  2014年7月,株洲市規劃局在市規劃設計院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認為該規劃調查細致,基礎資料收集詳實,規劃目的明確,內容完整,原則予以通過,同時提出了修改意見。8月初,《株洲市市政廊道規劃方案》在市規劃委員會上通過。
  秉承四大原則 進行統籌規劃
  本次市政廊道規劃范圍為株洲市行政管轄全部范圍;并研究了包括株洲縣總規確定的城區范圍。該方案主要對電力、燃氣、排水和軌道交通四種市政廊道在已批原有規劃的基礎上進行梳理整合;對四種廊道的走向及寬度進行控制,并對其設施進行落地控制。
  項目負責人介紹,在此次的整合方案中,主要遵循了安全、遵循已批規劃成果、堅持節約用地和全面協調等四大原則,做到科學規劃、統籌安排、合理布局,保障城市健康、持續、和諧發展。
  電力設施及廊道規劃
  電力設施方面,500千伏變電站目前已有2座,規劃在天元區和荷塘區新建株洲西與株洲東2座;220千伏變電站現有6座,規劃新建15座;110千伏變電站現有35座,規劃新建41座。高壓走廊方面,500千伏走廊現有6回,規劃新增6回;220千伏走廊現有25回,規劃新增50回;110千伏走廊至規劃期末共達146回。
  排水廊道控制規劃
  雨果曾經說過,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其原意乃是下水道保護了當時的革命者,但到了今天,下水道成了映照城市運營管理水平高低的鏡子。
  本次規劃的主要內容是對規劃范圍內雨水主干渠(管) 、調蓄水面、污水主干管(穿越地塊部分)等進行梳理整合,并對排水走廊及雨水設施用地進行控制。
  目前,株洲河東分布著四大水系,12座排滯站,河西有七大水系,6座排滯站。河東老城區更易受暴雨洪水侵襲,因此規劃設置20座排漬站,其中新建排漬站8座,另外規劃擴容排漬站座。河西七個水系區設置11座排漬站,規劃新建排漬站共5座,規劃擴容排漬站6座。
  在規劃控制13大流域的雨水分區及其污水干管道和調蓄水面時,規劃人員遇到并攻克了一系列難題。有些建成區排水暗渠具體位置不明確,廊道難以預留;有些地方是原規劃未預留廊道,還有調蓄水面被侵占的問題也十分突出。經過反復研究,他們設計出相對應的方案,在控制廊道、改造渠道、調節用地方面給出系列措施。本次規劃對陳埠港、28-56區排水干渠、疏港河低排渠以及建寧港流域為代表各種現實困境,均給出了解決方向。
  油氣管道安排
  本次規劃設計擬定燃氣長輸管道為4條,保留現狀西二線和忠武線兩條,新建西三線一條,湘醴支線現在穿越了株洲市未建成區,但是隨著軌道科技城、云龍新城、金山新城的規劃編制及開發建設,現狀湘醴支線影響部分地塊的開發建設,建議調整線路。
  為滿足城市發展用氣需求,規劃在現狀基礎上,增加西三線一座分輸站,新建兩條高壓管線,三座門站和8座次高壓—中壓調壓站。
  原規劃輸油管線在滬昆高速以北云龍片區及金山新城片區之間穿越部分規劃用地,按標準兩側預留30米廊道控制困難比較大,本次規劃建議調整原規劃線路,穿越云龍片區的管線利用高速公路的防護綠地,沿滬昆高速以北敷設;東側管線避開金山新城規劃建設用地,往城市建設區外圍通過。
  軌道交通廊道控制
  在軌道交通方面,本次主要對城際鐵路、地鐵、有軌電車的廊道預留及設施用地進行規劃控制。在充分考慮安全性的前提下,結合株洲未來20~30年遠景發展,進行統一規劃,嚴格預留未來發展需要空間。軌道交通廊道規劃還充分研究地上地下空間布局,并兼顧城市景觀,盡量節約用地,與其他市政設施共用廊道。
  在規劃期內,株洲將建設三條城際軌道,分別是“婁-醴”城際線,途經婁底、湘潭、株洲、醴陵,株洲市域內全長74公里,設站8處;“長-衡”城際線,途經長沙、株洲、衡陽,株洲市域內全長80公里,設站8處;“醴-茶”城際線,途經茶陵、醴陵,株洲市域內全長127.8公里,設站10處。
  地鐵方面規劃4條線路,運營總里程132.6公里。有軌電車線路22條,其中城區線路18條,市域線路4條,設站268處,共計鋪設軌道里程340.9公里。
  綜合管線廊道控制
  綜合廊道控制是對電力、燃氣、排水、軌道交通四種廊道中兩項以上共用廊道地段進行分析,保證廊道之間共存的安全距離,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廊道共享,節約用地。從而保證各項管線正常運行。本次規劃以滬昆高速為界,分兩大區域進行布局設計。
  滬昆高速以北規劃布置管線共五條,目前現狀已有兩條,規劃新增三條,分別是輸油管線、湘醴支線,110Kv高壓線,根據管線共廊道標準,確定了滬昆高速以北需要的最小廊道寬度為80米,而規劃預留的最小寬度為110米,能滿足廊道共用要求;
  滬昆高速以南規劃布置管線共六條,其中現狀有忠武線,規劃新增七條,分別是次高壓管線、220Kv高壓線兩條、110Kv高壓線兩條,根據管線共廊道標準,確定了滬昆高速以南需要的最小廊道寬度為55米,而規劃預留的最小寬度為80米,能滿足廊道共用要求。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