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冷鏈物流未來保持年均25%高速增長
2014-8-1 12:28:00 來源:中國物流與采購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羅蘭貝格5月份發布的報告預測,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元。而據記者采訪了解,受益于冷鏈下游需求增長,冷鏈設備行業需求出現明顯加速,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相關業務亦錄得不俗增長。
4月26日,京東宣布,與中國最大的海洋食品企業獐子島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打造活鮮O2O電子商務模式;5月,阿里巴巴、復星集團等重量級企業共同打造的菜鳥網絡宣布,計劃在7月將冷鏈日配業務擴大至北京、廣州區域;6月,順豐速運與聯想控股旗下佳沃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生鮮食品產地直供、冷鏈物流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6月底,位于青島的城陽榮慶冷鏈項目已試運行,計劃總投資8億元;近日,鳳崗華潤萬家項目(物流配送基地)傳來消息,該項目預計年內開建,總投資6億元……
羅蘭貝格5月份發布的報告預測,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推動,中國冷鏈物流行業未來將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長,2017年市場規模將達4700億元。而據記者采訪了解,受益于冷鏈下游需求增長,冷鏈設備行業需求出現明顯加速,上半年A股上市公司相關業務亦錄得不俗增長。
不過,冷鏈物流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不足。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由于行業集中度低,缺乏統一標準,導致區域惡性競爭等問題,亟需相關行業標準出臺。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認為,冷鏈物流行業還需實現全程可追溯,以此保障產品質量安全,但這需要相關法律法規的約束以及政府和企業的支持。
各路資本加碼冷鏈產業
在5月份舉辦的國際冷鏈物流峰會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表示,近幾年中國冷鏈物流發展迅速,《2014中國冷鏈物流發展報告》顯示,中央、各地方政府,均不同程度投入大量資金支持冷庫、冷鏈園區、冷藏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冷鏈設備的購買。2013年我國冷鏈物流業固定資產投資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4.2%.2013年冷庫規模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勢頭,截至2013年底,全國冷庫儲存能力總計約為2411萬噸,同比增長約13.6%.
冷鏈運輸方面,公路運輸占我國冷藏運輸量的90%,冷藏車市場保有量在2013年新增1.5萬臺左右,同比增長約14%.
來自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下屬冷鏈委(以下簡稱冷鏈委)的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冷鏈需求規模達到9200萬噸左右,冷鏈物流市場總體增長率達到20%左右,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山東等冷鏈物流重點消費地區增長率達到30%,東北、西北地區增長率也超過10%.
值得注意的是,受禽流感等突發事件的影響,自7月1日起,浙江設區市主城區永久關閉活禽交易市場,其他省市亦有關閉活禽市場的規劃。業內認為,這相當于給本就已經火熱的冷鏈物流添了一把柴。
郭凡禮告訴記者,從發展的大趨勢看,隨著消費觀念逐漸轉變、冷鏈物流日益進步,居民對冰鮮禽類的接
受度將逐漸提高,我國食用傳統鮮活家禽產品的習慣也將向冰鮮產品轉變,這有利于防范疫病傳播。雖然口味上有些微影響,但是營養價值不減。
從目前我國冷鏈建設的近況來看,風頭正盛的電商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市場觀察人士指出,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強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的論述,冷鏈服務主要集中在食品與農產品消費領域,這為冷鏈物流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金公司研報顯示,2010年食品生鮮B2C成交金額為4.2億,到2012年上升到40億;另據申萬預計,未來3年生鮮電商交易規模有7倍增長空間,帶動冷鏈宅配市場6倍成長空間。保守預計2014~2016年生鮮電商增速分別為100%、100%及75%,對應年份銷售額260億、521億及911億。
“目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隨著未來冷鏈規模的擴大與成熟,成本會逐漸下降,預計2014~2016年冷鏈配送成本分別占比30%、25%及25%,由此得到2014~2016年冷鏈配送環節收入規模分別為78億、130億及228億。”申萬預測。
面對需求大幅增長的預期,國內冷鏈企業準備好了嗎?
業內標準體系缺失
一組常被拿出對比的數據是:中國的綜合冷鏈應用率僅為19%,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分別為5%、15%、23%,在人均庫容量、冷藏車數量等方面嚴重不足,而美、日等發達國家肉禽冷鏈流通率已接近100%,蔬菜、水果冷鏈流通率也在95%以上。根據此前的《農產品冷鏈物流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鏈流通率將分別提高到20%、30%和36%以上。
中華全國供銷社總社濟南果品研究院院長吳茂玉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因冷鏈問題造成每年約有1200萬噸水果、1.3億噸蔬菜的浪費,損失高達1000億;凸顯發展冷鏈物流體系的必要性。
冷鏈物流業內人士向記者闡述,冷鏈物流泛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一項系統工程。
目前國內的冷鏈物流主要有:進行資源整合的菜鳥網絡為代表的“干線+落地配的兩段式物流”,以順豐優選為代表的自建物流,還有常溫配送+保溫措施的普通快遞,以及專業的冷鏈第三方物流。
談及行業現狀,資深電商觀察人士魯振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當下生鮮電商剛剛興起,市場尚在培育中,消費者對水果、海鮮等生鮮產品的網購習慣尚未形成,這直接導致訂單量不足;再加上成本等因素,鮮有第三方冷鏈配送商家愿意做跨區域B2C,所以大多數商家訂單局限在本地。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告訴記者,冷鏈宅配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以及經濟較為繁榮發達的地區,以高端消費人群為客戶;冷鏈宅配前期投入大,涉足冷鏈宅配市場的企業主要在項目布局、客戶累積以及試運營階段,大多未實現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