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進口權放開窗口臨近
2014-7-31 10:14:00 來源:新浪財經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上證報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獨家獲悉,由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鄧文奎帶隊的一行數人近日走訪山東地方煉油企業(地煉)調研,調研的主要內容就是業界呼喚已久的原油進口權放開,此外還涉及汽柴油進口放開以及取消燃料油消費稅等,相關調研結果將向高層領導匯報。
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原油進口權下發的時間窗口應該就在近兩周,將由發改委下發許可證,商務部核定配額,首批率先發放給擁有海外原油資源并獲得對方國原油出口許可證的民企。
民企納入試點單位
據了解,此次參加調研會議的包括山東晨曦集團、山東萬達集團、天弘化學公司、山東匯豐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唐山渤海石油有限責任公司等。
“民企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做出犧牲和努力,應該受到公平公正、一視同仁的待遇。為此,建議取消燃料油消費稅,并將幾家大的地煉企業納入國家進口原油、汽柴油的試點單位。按民企的現有規模,這么做對國企也不會有什么沖擊和影響。”原中國商業聯合會石油流通委員會會長、中國石油流通協會專職會長趙友山對上證報記者說。
他認為,應盡快推動國家石油體制改革,以確保民企發展。
地煉企業人士則表示,由于沒有原料加工,這些草根出身的煉廠開工率常年維持在20%左右,閑置設備達70%以上,無論給個人還是國家都造成一定損失。而在拿不到原油的情況下,多數地煉只能用燃料油代替原油作化工原料。后者就是原油加工后的廢料,消費稅改革后每噸進口燃料油還要加830元/噸的稅。
“更何況,用燃料油煉油本身污染更大,如果放開地煉進口原油,也有助于減少環境污染。”另一位業內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市場已開始傳聞有一家大型民營油企即將拿到原油進口牌照。相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原油進口權下發的時間窗口就在近兩周,由發改委下發許可證,商務部核定配額,首批率先發放給擁有海外原油資源并獲得對方國原油出口許可證的民企。
該人士還介紹,為解決進口原油需要“排產單”等的障礙,下一步,更多制度限制有望松動,也就是說民企進口的海外原油除自用外,亦可賣給其他煉化企業。
進口權將逐步放開
不過,卓創資訊資深原油分析師朱春凱認為,民企在海外的油氣田,產量有限,如果進口到國內生產銷售,運輸和臨時找買家等的成本并不劃算,不如在沿海購買優質的國外油田產量進口。
朱春凱向上證報記者介紹,原油進口權是一個逐步放開的過程,按照國家能源局去年底下發的進口資質標準,很少有民企能滿足。目前來看,大型集團如中化集團下屬的地煉企業有希望率先獲得資質。
“逐步放開,一方面是為了防止民企一哄而上去搶同一塊資源,抬高國際價格,另外,多家企業有進口權后,與兩桶油公開競爭,市場更透明,利潤和服務會更優化。”他說。
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綜合司副司長范必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一些地方煉廠技術很好,生產國五標準沒問題,反而是低劣的燃料油原料阻礙油品質量升級。因此,原油進口權放開是大方向,不過細節和具體形式一直在調整。
作為國內成品油供應的“第三支力量”,地煉產能過去幾年不斷擴大,但生存環境卻未有根本好轉。山東省燃料油協會副秘書長余羽華告訴本報記者,以山東地煉為代表的整個地方煉廠煉油規模近年發展很快。但不管怎樣,地煉發展最大的制約瓶頸還在于原料。
位于山東濱州的京博石化一位原料采購經理表示,該公司通過山東省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向國家申請原油進口已歷經多年,至今沒有任何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