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十六條"發布 穩外貿保增長著力長遠
2014-5-20 11:23: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將國務院提出的穩外貿16條細化為35項工作任務,完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推進貿易便利化、擴大出口信保規模、整頓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支持中小外貿企業發展、改善融資服務6項內容將是重點。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支持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共計16條,分別從著力優化外貿結構、進一步改善外貿環境、強化政策保障、增強外貿企業競爭力、加強組織領導五大方面支持外貿穩定增長。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5月16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就具體落實細節表示,商務部目前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將16條意見細化為35項工作任務,包括完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推進貿易便利化等。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此次穩外貿新“國十六條”是一項及時且長短期效應兼顧的重要政策,將有利于促進經濟保持平穩發展,更有助于推進外貿結構調整與轉型升級。未來外貿形勢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意見》還需抓緊落實。
盡快落到實處
《意見》提出,要著力優化外貿結構。進一步加強進口,繼續深化外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減少自動進口許可貨物種類;保持貨物貿易穩定增長,加大對服務貿易發展的支持;結合“營改增”改革范圍的擴大,對服務出口實行零稅率或免稅,鼓勵服務出口;鼓勵政策性金融機構在業務范圍內加大對服務貿易扶持力度,支持服務貿易重點項目建設;發揮“走出去”的貿易促進作用。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分析稱,本輪穩外貿政策體現了“以長帶短”的政策思路,即在短期起到穩增長、保就業的政策效果,同時又與調結構、促轉型的長期目標并行不悖。
“《意見》的出臺非常及時也很有針對性。在外部需求既定的情況下,提高本國產品的競爭力是促進外貿增長的一個重要途徑。《意見》中降低海關各環節費用、調整產品關稅以及調整進出口結構等,都會起到降低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技術創新的作用,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貿易室副研究員高凌云認為。
“《意見》內容全面,思路和大方向也很有針對性。”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部副主任金柏松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但他同時表示,《意見》還需進一步細化,具體效果要看落實情況。
對此,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商務部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將國務院提出的穩外貿16條細化為35項工作任務。具體包括四個方面:第一,將完善出口退稅分擔機制、推進貿易便利化、擴大出口信保規模、整頓和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支持中小外貿企業發展、改善融資服務6項工作列為重點;第二,從現在到7月上旬,召開各相關部門工作任務分解協調會議,推動各部門分別制定工作方案,對進出口環節收費開展自查,并派出聯合工作組開展檢查和督導;第三,召開各地商務主管部門負責人會議,布置落實國務院文件的相關工作,會同有關部門派工作組分赴東中西部檢查和督導各地因地制宜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第四,通過問卷調查、重點行業調研等方式,深入基層,進一步調研落實情況,發現外貿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總體形勢不容樂觀
據海關總署的數據,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3.1%,其中出口下降4.8%,進口下降1.2%。雖然今年4月份外貿形勢有所回暖,當月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0.8%,但總體來說,今年前4個月的外貿表現相當低迷,即使出現回暖,復蘇勢頭也相當微弱。“過去幾個月我國外貿面臨著很多困難,盡管目前形勢有所好轉,但我們仍保持謹慎樂觀的判斷。”沈丹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金柏松也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5月、6月的外貿數據可能有所好轉,但實現全年的外貿目標在國際因素方面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比如烏克蘭危機、越南與中國南海爭端、美國和日本經濟復蘇緩慢等。“世界經濟低速增長成為常態,中國經濟增速也不可能太快。”金柏松說。
高凌云指出,目前貿易增長月度數據波動較大,隨著穩增長政策的實施,年底貿易增速有望回暖。但他同時指出,“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貿易大國而言,外貿增速繼續高速增長意義不大,未來保持低速度高質量增長應該是一個合理的狀態”。
事實上,對于當前外貿形勢的嚴峻,《意見》也作出了明確表述。《意見》指出,目前外貿形勢復雜嚴峻,要實現全年增長目標必須從多個方面著力優化外貿結構,改善外貿環境,強化政策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