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綜合物流企業成趨勢
2014-4-9 9:55:00 來源:商用汽車新聞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3月底,國內民營快遞巨頭順豐速運推出針對20公斤以上大件貨品的陸運物流產品。與此前主打的中高端快件不同,此次順豐推出的“物流普運”產品在時效上雖然較快件有所延后,但也能保證鄰近省份2~4天、偏遠地區4~6天送達。而且,與目前很多零擔物流公司只在站點收貨、到貨后需客戶自取的模式不同,順豐還將提供“門到門”的服務。
此次順豐快遞的“跨界”,是否會引起國內公路貨運市場的競爭變局?
拓展傳統貨運新領域
事實上,順豐之所以進入普運行業,主要是看中了其龐大的市場可以為自己拓展新的領域。
“2013年,中國物流額超過200萬億元,物流運費多達10萬億元,其中普貨運輸占據絕大多數。而快遞業雖然利潤高,但只是一個很小的細分市場。因此,順豐快遞力求憑借完善的平臺資源優勢,爭取切分這塊更大的蛋糕。”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物流裝備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陳俊龍表示。
“這是無可厚非的。”中鐵快運高級項目經理王來告訴《商用汽車新聞》記者,不管是快遞公司還是普運企業都會遇到發展的瓶頸,從戰略層面上來說,找到新的領域是當下亟需做的事。
王來指出,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味安于現狀、停滯不前,將來肯定會被市場淘汰。因此企業必須要不斷地追求成長,而成長的途徑就是要開拓新的市場。“例如中鐵快運和德邦物流,它們以前以小件物流為主,如今通過不斷探索和發展,從2013年開始已經涉足快遞業。從這種趨勢也能看出,未來傳統的第三方物流企業生命力在于能夠提供一種綜合性的服務。就是說,以后在服務客戶的過程中,服務內容的廣度、深度也將發生變化,這就要求物流企業必須具備滿足多方面需求的能力。因此,不管是順豐向普貨運輸發展還是德邦向快遞發展都是很正常的。”王來表示。
重慶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學院教授王健也認為,當快遞公司能夠將自身業務做得十分出色時,它試水其他領域是十分正常的。作為物流運營商而言,如果有能力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證明企業發展上了新的臺階,這是好事情。
“順豐在快遞行業實力比較雄厚,而且擁有一套比較完備的管理體系,品牌美譽度高,網點比較健全,這是它進入貨物運輸市場的優勢所在。”業內人士介紹,其實順豐早在2010年就在武漢試點建立貨運的中轉站。通過兩年時間,如今已建立了一套成熟的普貨運輸體系。
不過,該業內人士認為,順豐進入普運市場也會面臨一些困難。快遞模式與普運模式有一定區別,比如在中轉庫提貨,快遞多運用的是傳送帶、機械手等快速分檢系統,而普貨更多是叉車、人力搬運和裝卸。因此快遞企業如果想涉足普貨運輸還需要做很大調整。另外,快遞要求時效比較高,貨運則相對慢一點,不同貨物應該設定不同的操作模式,因此車輛的配送還需要規劃和完善。
向綜合性物流平臺發展是趨勢
在不斷尋求新的突破時,企業的轉型也在潛移默化地推進。
“從國外物流企業的發展歷程來看,FedEx、UPS等國際物流巨頭都向綜合性的物流平臺發展,事實上,這也是一種趨勢。順豐正是認識到只在單一領域深耕無法進一步提高國際影響力,所以才會進入普運市場。”王來指出。
陳俊龍也認為,今后物流市場將會出現綜合型物流企業。他表示,物流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想做大做強,必須向多元化發展。另外可以肯定的是,在拓展其他市場之前,企業肯定會制定一套很嚴謹的戰略規劃。例如德邦前幾年便開始布點,向快遞業進軍,如今已建立幾千個網點,這也說明德邦已有向綜合性物流公司發展的動向。
此外,業內人士指出,以后國內大型綜合性物流企業主要是提供物流解決方案,真正的操作將會是分布在各個區域或網絡節點上的專業物流企業。而這些專業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將來也會更加專業和細分。“目前,各物流企業正在向大型綜合物流企業目標奮力拼搏,像順豐等企業不斷拓展領域就是一個很好的信號。”該業內人士說。
“可以預見,在轉型的過程中,快遞公司與傳統物流企業肯定會有競爭,但也會有合作。這種市場行為是不可避免的,雙方會相互吸取經驗,不斷摸索哪些領域會更有機會,這種分工與合作不是事先規劃好的,是在實踐過程中摸索而形成的。在這個過程中會有很多嘗試和創新,這是很正常的事。”中國物流學會常務副會長戴定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