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經濟體進入調整期
2014-4-8 10:13: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2010年開始,博鰲亞洲論壇開始發布新興經濟體發展的年度報告,并首次提出了E11(新興經濟體11國)的概念,將二十國集團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國、印度、印尼、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等11個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來整體研究。
概念提出之初,論壇預測新興經濟體與發達經濟體之間的合作將進一步加強,相互之間的協調也將會越來越順暢。新興經濟體也如其名字一樣,經濟增長動力強勁,前景光明。
然而,在連續奔跑了幾年以后,新興經濟體有點泄勁了。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說,在全球經濟復蘇依然不確定的背景下,新興市場國家和亞洲多數經濟體增長放緩,原有的經濟動力有所減弱,此前改革釋放的制度紅利逐步衰弱。
論壇新發布的《新興經濟體發展2014年度報告》顯示,新興經濟體內部經濟聯系持續增強,而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貿易聯系呈下降趨勢。
報告指出,在對外經濟合作上,E11內部聯系日益緊密,E11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經貿聯系亦呈現許多新的特點。在貿易方面,E11內部貿易聯系總體上日益增強,而E11與主要發達經濟體的貿易聯系呈下降趨勢,發達經濟體在E11對外貿易中的地位持續下降。2012年,七國集團和澳大利亞8個發達經濟體占E11對外貿易份額為33.69%,延續了上一年的下降趨勢,相比2001年占五成以上的份額下降了17.89個百分點。據初步測算,2013年進一步下降至32.40%。
經濟依賴癥病發
對于新興經濟體表現出的疲態,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宋泓表示:“新興經濟體的發展與全球化的發展密切相連。近年來金融危機深化,歐美經濟增速放緩,新興經濟體跟著失去活力,這反映出新興經濟體長期依賴發達經濟體,缺乏經濟獨立性和內生動力。”
宋泓指出,新興經濟體中,只有中國等少數國家具備一定的抵御外部經濟沖擊的能力,而印度、印尼等國長期處于貿易赤字、資本赤字的狀態下,想單純靠借外部資本來振興本國經濟基本不可能。這是與發達經濟體聯系下降的原因之一。
經濟增長放緩、貨幣走軟、大宗商品價格疲軟、投資決策糟糕,烏克蘭動蕩造成的風險,致使來自發達經濟體的投資者期望一再落空。《經濟學人》報道稱,在過去3年,就那些對新興經濟體投資高于平均水平的發達國家企業而言,它們的股票表現已經落后于美國股市整體約40%。這一切使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它們的新興市場戰略。
調整合作策略
盡管經濟增速放緩,但仍應看到,新興經濟體依然在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增長。《新興經濟體發展2014年度報告》指出,在2013年世界經濟總體放緩的背景下,E11經濟繼續保持上年的增長態勢,并為世界經濟復蘇注入動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顯示,2013年,E11經濟增長率為5.1%,比上年上升0.1個百分點。這一增長水平比發達經濟體1.3%的經濟增長率高3.8個百分點。
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貿易研究部研究員梁艷芬認為,新興經濟體增速放緩是源于其內部的結構性和周期性調整,是新興經濟體的自我修復和改善,并不預示著以后長期不景氣。
為了改善合作,發達經濟體的企業需要做的是,篩選自己的投資組合,以求戰略相關性和經濟回報;跨國公司需要加強所留業務的運營,通過在當地債券市場融資、向新興市場轉移更多的生產,以形成防范匯率波動的對沖機制,并避開貿易保護主義的影響。最終新興經濟體將恢復增長,從而回報那些具有強大業務和毅力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