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減速的性質:平穩探底而非失速下跌
2014-3-5 11:26:00 來源:研報華創證券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4年初市場對經濟增速預期相對悲觀,甚至有懷疑會再度出現失速下滑的風險。主要擔憂點包括:前期利率抬升對投資的滯后影響、信托信用風險、房地產市場動蕩、PMI及主要工業品量價走弱和人民幣的超預期貶值。在這些擔憂的背后,核心還是對增長的擔憂。
站在當前時點上,我們重申此前觀點,以2012年四季度為界,中國經濟已基本告別急速下滑的階段,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穩的探底時期。我們傾向將2010年后的中國經濟分為兩段,第一階段是從2010年至2012年三季度,表現為趨勢性下滑,其中在2011年二季度至2012年三季度,由于庫存周期、政治周期和結構性因素“三碰頭”疊加,導致了經濟急劇惡化。第二階段是2012年四季度之后,庫存和政治等短周期對經濟的沖擊基本平復,失速下滑的風險下降,主要是結構性因素作用于經濟,導致增長疲弱,增速平穩探底。
在平穩探底期,工業企業投資生產行為保守,庫存波動平緩,2014年經濟失速下滑的風險依舊較小。核心邏輯是工業企業在經歷了2012年產能利用率和庫存快速下滑之后,2013年之后的生產投資行為變得極為審慎,新增產能變弱,庫存水平下降,波幅變小,基本未出現明顯的補庫存周期。這意味著經濟雖然沒有充足的上行動力,而失速下跌的風險也同樣相對較小。
短期看,1-2月數據指向今年一季度經濟增速大概率回落,目前判斷降幅相對平穩,與去年情況相仿,經濟依舊處于平穩探底時期,失速風險尚小,但需等待春季開工時期數據做進一步確認。1-2月中采PMI制造業指數均值50.1,略高于去年同期的50.3;較12月下降了0.6個點,降幅大于去年同期的0.4個點,但顯著低于前8年1.3的降幅均值(剔除2009年)。
但經濟增速繼續探底的過程尚未結束,內部投資消費的結構失衡惡化,增長效益下降而成本抬升,結構性減速還將持續。中國資本投入產出效率下降,菲利普斯曲線向左上旋轉,前者暗示了增長的收益下降,后者暗示了增長的成本抬升,由政府主導的粗放式投資擴張難以持續,在未來投資率(固定資本形成占GDP比重)從高位回落的增長結構調成過程中,經濟增長中樞的繼續下降不可避免。
由于供給端人口結構的轉變和需求端就業對經濟增長彈性的上升,中國經濟的減速一直未對勞動力市場構成壓力,“7.5增長紅線”的社會意義將逐漸淡化,7.5%增長目標背后所隱含的政策意義已經發生重大改變,更宜理解為是一種穩定經濟的預期管理,而非是政府要“刺激和作為”的底線。同時,在經濟減速中就業市場的強勁也意味著危機后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回落,即便7.5%的增速也依然在潛在增長率之上,減速的幅度尚處于可接受的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