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物流管理案例

庫存管理的分類

2014-2-28 10:25:00 來源:世界經理人網站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關于庫存的分類定義問題,其實你GOOGLE一下你就發現有很多種,但大概都是分的比較雜,很難讓人一下子搞清楚。我根據自己的理解,簡單做個表述。

  從財務角度,庫存一般分為原材料庫存(raw materials inventory),在制庫存(WIP-work in process)及成品庫存(finished goods),這也可以理解為是從庫存的狀態來分類,這樣分的主要目的是從財務核算成本角度比較容易理解。

  從MRP的角度,庫存又分為在手庫存(on hand inventory)、在途庫存(in-transit)、在單庫存(on order)。在手庫存當包括原材料庫存、在制品庫存及成品庫存;在途庫存可能是原材料,也可能是是成品,一般半成品很少,但不排除這種可能,如半成品的外協加工等情況。而在單庫存則是PO(訂單)已經發出,但供應商還沒有出廠交付。

  從庫存計劃與控制的角度,庫存又分為安全庫存(safety stock)、緩沖庫存(buffer stock)、周轉庫存(running stock)、在途庫存(in-transit)、在單庫存(on order)、呆滯庫存(E & O,aging inventory)、隔離庫存(MRB stock)等等。這個就比較復雜:

  安全庫存是為了“安全”而建立的“額外庫存”,是超出正常需求的庫存;

  緩沖庫存一般是為了應對需求波動而建立的庫存,它不是額外的,是一個以時間換空間的概念;從TOC(約束理論)角度,緩沖庫存也被定義為為了緩沖bottleneck (瓶頸工序)而提前建立的庫存 – 都叫緩沖庫存,但其意義不同,計算方法也不同;

  周轉庫存則被認為是為了滿足“正常需求”而需要補充的庫存,如訂貨點法,假設你的訂貨點是100,在手50,每次補貨一個EOQ(經濟采購批量)或者按照MAX(最高庫存)-在手補貨,這些都是周轉庫存;或者按照MRP訂貨,按照那個所謂的net requirement (凈需求)補進的庫存,都是周轉庫存;

  在途庫存則是已經供應商已經發貨,但客戶還沒有收到的庫存;

  在單庫存就是PO已經發出,但供應商還沒有出貨的庫存;

  呆滯庫存則分為庫齡庫存(長期不用的, aging,不同的公司定義不同)及可能沒有多少需求的庫存(往前看,E & O)。需要大家注意的是,E & O不一定是aging,有可能是新鮮補充的庫存,還沒有多少庫齡,甚至可能是在途、在單庫存;而aging 一般可能是E – 多余的呆庫存,但不一定是O-滯庫存;

  隔離庫存則是很容易理解,就是未經判定狀態的庫存,至少暫時不能用。當然,隔離庫存也可能是呆滯庫存。

  從各種分類的總體比較來看,傳統財務的分類 – 原材料庫存、在制庫存、成品庫存,一般都是指在手庫存,而不包括在途、在單庫存;在手、在途、在單庫存既可能是安全庫存、緩沖庫存,也可能是周轉庫存,也可能是呆滯庫存。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所謂庫存,其實你分類的目的不同,它的叫法就有很大的不同,不是一個概念可以概括的了的。

  當然,大家別忘了還有VMI-供應商管理的庫存以及所謂的CMI-客戶(委托)管理的庫存,這里就不多講了,只是記住:VMI、CMI都有可能是呆滯庫存的一部分。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