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中高速增長有基礎
2014-2-26 10:54:00 來源:青年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3年統計公報24日公布,國家統計局副局長謝鴻光對公報進行了點評。他認為,去年在全球經濟增長乏力、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唱衰中國之聲不絕的背景下,黨中央、國務院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沉穩堅毅、砥礪前行,取得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就業增加、物價穩定、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局面。
物價漲幅處于較低水平
去年一、二季度,國內經濟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面對極為錯綜復雜的形勢,黨中央、國務院處變不驚,冷靜分析,明確指出我國正處于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提出了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和堅持統籌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思路。在創新宏觀調控方式上也積極探索,明確了要努力使經濟穩定運行在合理區間的目標。
“統計公報中的數據和圖表充分證明,黨中央、國務院對于中國發展階段的判斷是準確的,堅持底線思維,以促改革、調結構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取得了很好效果。”謝鴻光說。他表示,中國經濟全年實際增長7.7%,超過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在持續低迷的國際經濟環境下,這個增速是較高的。
統計公報顯示,在宏觀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2013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2.6%,漲幅與上年持平,低于預期目標。
謝鴻光指出,同為金磚國家,巴西、南非、俄羅斯CPI月度漲幅都在5%以上,印度則維持在9%以上的高位。相比而言,中國的物價漲幅處于較低水平。
百姓獲得更多實惠
統計公報顯示,過去一年我國在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的同時,產業、區域、城鄉等經濟結構均有所改善。
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也是經濟發展的最終目的。公報以多組數據顯示了民生事業取得的積極變化。
公報顯示,2013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比上年減少了244萬人,但就業總量仍實現了持續增長;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比上年末降低了0.04個百分點。
在就業帶動下,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持續提高:2013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8311元,同比實際增長8.1%;農村和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為37.7%和35%,分別比上年下降1.6個和1.2個百分點;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家具類、通訊器材類等熱點消費領域銷售額均實現了20%以上的增長。
與此同時,社會保障水平持續提高。2013年末,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五項保險(放心保)參保人數分別比上年末增加1785萬人、3680萬人、1192萬人、887萬人、968萬人,農村貧困人口比上年減少1650萬人。
謝鴻光強調,總體來看,去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了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成績來之不易。展望未來,盡管前進道路上還會遇到各種可預見與不可預見的困難和問題,但只要我們秉持科學精神,沉毅堅定,積極進取,中國經濟社會仍將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仍將繼續提高,各項社會事業仍將取得新的進步,偉大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