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美媒: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即將結束

2014-2-20 10:24:00 來源:新華國際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期待中國經濟實現再平衡——以充滿活力的制造業為基礎的出口和投資導向型增長模式華麗轉身,變為對消費支出和服務業的依賴度大幅上升的增長模式。美國乃至世界對高速增長的中國經濟的依賴已有30年,還沒有做好應對中國經濟放緩的準備,而日益以消費支出和服務業為導向的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大勢所趨。 
  這就是筆者的新書《失衡:美國和中國的相互依賴》的基本主題。
  如果沒有來自美國消費者的外部需求,中國的出口導向型增長模式不可能從上世紀80年代起取得異乎尋常的成功。中國還嚴重依賴美元,讓幣值被低估的人民幣以美元為錨,以提升出口競爭力。美國則嚴重依賴中國生產的廉價商品,以提高收入有限、處境困難的消費者的購買力。美國還要靠中國的剩余儲蓄來幫助其填補世界上最大的國內儲蓄缺口,并利用中國對美國國債的海量需求來為巨額財政赤字埋單,同時補貼美國的利率。
  然而,這種相互依賴關系終究是一種權宜婚姻而不是愛情。這兩個合作伙伴在一系列問題上發生了摩擦,其中一方已經決定要走自己的路了。毫無疑問,這一方是中國。
  過去幾年中,中國領導層圍繞本國增長和發展戰略的大轉變展開了辯論。
  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眾多改革措施中,有些旨在改變長期沒有保障的中國家庭的生活方式,因此顯得尤為重要。這些措施包括:修改計劃生育政策和戶籍制度;向利率市場化過渡,提高中國儲戶長期受到抑制的收益;國企要將利潤的30%上繳公共財政,為社會保障和醫療保健等安全網項目提供資金。十八屆三中全會還提出建立新的強有力的執行機構,該機構應該能夠非常有效地將這些改革措施付諸實施。
  筆者在寫《失衡:美國和中國的相互依賴》一書時,尚不了解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驚人結果。
  我曾斷言,除了迅速采取行動將促進消費戰略付諸實施外,中國別無選擇。2008至2009年的大危機及其產生的影響對中國的外部市場造成巨大沖擊,而與日俱增的內部失衡問題--資源過度消耗、環境退化與污染、收入不均日益嚴重、恐懼驅動的預防性儲蓄大幅上升等--表明,舊模式正在過時。筆者認為,需要在結構再平衡方面采取緊急行動。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正當其時,而且行事風格大大出乎筆者的預料。
  在筆者看來,這注定了美中相互依賴關系的命運。中國正堅定不移地走在將使自己從擁有剩余儲蓄變為吸收儲蓄的道路上--不再傾向于把資金借給美國,而是越來越重視把儲蓄用于建立社會安全網。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最終生產者的中國現在決心也要當消費者了。
  長期以來一直是世界最終消費者、依然依賴中國的廉價商品和資金的美國要對這種轉變做何反應呢?筆者在書的最后幾章回答了這個問題。對增長乏力的美國經濟而言,這很可能是一個關鍵的岔路口。一條路充滿風險:如果儲蓄短缺的美國堅持老一套,但又發現自己無法享用來自中國的商品和資金,美國將會遭遇通脹走高、利率上升和美元走弱的局面。另一條路則是機遇之路:美國可以采取新的增長戰略--不再過度消費,轉而邁向基于儲蓄和投資的經濟復興。這樣,美國就可以從出口、特別是對華出口中獲得支持。中國市場對美國產品和服務的需求能為重新聚焦的美國經濟帶來好運。
  對美國和中國而言,相互依賴的日子即將結束。中國正獨自闖出一條新路來。如果美國不這樣做,它將會付出沉重代價。我們只能希望華盛頓抓住機會,將中國經濟的再平衡轉化為經濟增長與繁榮的新來源。長期擔心中國會出現最糟糕局面的金融市場也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