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代碼增列跨境電商
2014-2-19 9:50: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2月10日起,為促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業務發展,海關監管方式代碼增列“9610”,全稱為“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這是時隔9年后,海關總署首次增列監管方式代碼。
企業“淡定”關注
分析認為,海關新增代碼將跨境電商的監管獨立出來,意味著國家重視跨境電子商務的發展,是加強、規范跨境電商發展的信號。
記者從海關總署網站了解到,上一次海關總署增列海關監管方式代碼是在2005年8月。時隔9年后再次增列海關代碼,可見海關總署對跨境電商的重視程度。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張廣志2月12日解釋說,增列的海關監管方式代碼“9610”,全稱“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簡稱“電子商務”,適用于境內個人或電子商務企業通過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實現交易,并采用“清單核放、匯總申報”模式辦理通關手續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通過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或保稅監管場所一線的電子商務零售進出口商品除外。
跨境電商企業對此消息的反應則比較“淡定”。一位在上海做服裝產品跨境電子商務生意的企業主2月13日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們還沒有在應用層面關注到這個消息。”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稱,增列通關代碼前,企業是通過其他代碼進行報關通關的。他認為,在增列電商代碼后能進一步把跨境電商比較零散的訂單集中化、正規化。
“可能會使跨境電商業務的手續更為正規,從國家層面上看更有利于海關對跨境電商的專門統計,從企業利益角度看更有利于我們退稅的申報。”該人士說。
仍將有大動作繼續支持跨境電商
從2013年的海關數據和跨境電商服務試點的情況看,跨境電商已經能“撐起一片天空”。
據海關統計,2013年我國進出口快件、郵件總量近4.98億件,同比增長42.7%。海關全力推進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積極探索適合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相關政策和監管措施,提出了一般出口、特殊區域出口、直購進口和網購保稅等4種新型海關通關監管模式。
據了解,海關總署牽頭在上海、重慶、杭州、寧波、鄭州、廣州等城市開展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服務試點工作。依托電子口岸,建立口岸管理部門與電商、物流、支付等企業系統聯網對接的信息平臺,提前掌握跨境電子商務交易各環節的準確數據和狀態,實現口岸監管的前推后移、分類通關,科學統計,以及全程無紙化通關管理,方便企業快速通關,有效解決企業出口結匯、退稅等問題。
張廣志表示,“海關建立了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新型通關監管模式,研究制定配套監管辦法和操作規程,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專項統計制度。同時,海關總署正在開發全國統一版本的出口通關系統,預計今年上半年完成。”
他表示,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模式的實施,將惠及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對于做大對外貿易增量、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提升企業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張廣志說:“為加快推動進口試點,海關總署主動走訪了相關部委,并聯合赴鄭州實地調研,同時邀請其他試點城市、電商相關企業,就進口擴大試點的相關政策進行了座談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