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美或繼續對華施壓
2014-2-13 10:43: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參考消息網2月13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1月公布了2013年的數據,顯示該國已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貿易國,這也意味著中國在通往超級大國地位的道路上,又跨越了一座里程碑。
據《日本時報》網站2月10日報道,美國2006年還是127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而中國是70個國家最大的貿易伙伴。僅僅5年之后,兩國的地位就互換了,中國成為124個國家最重要的貿易伙伴,而美國的數字減少至76個。
2013年,中美雙邊貿易額5590億美元,同時,美國的貿易逆差超過3000億美元。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在1981年,也就是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后兩年,雙邊貿易額僅為50億美元。
報道稱,如果沒有愿意進口中國產品的美國,中國在過去35年里不可能實現如此迅猛的增長。然而,華盛頓現在越來越希望中國從美國進口。
近幾年,美國對華出口增速一直高于中國對美出口增速。同樣,中國對美投資的增長,也快于美國對華投資增長。這種密不可分的龐大的經濟聯系,意味著貿易摩擦不可避免。
因此,中國1月對美國針對中國出口的太陽能產品實施反傾銷調查表示“嚴重關切”,并呼吁美國放棄這項調查。然而,華盛頓反復強調,雖然它愿以對話的形式解決與北京的貿易摩擦,但在對話無效的時候,將毫不猶豫地訴諸世界貿易組織的爭端解決機制。
報道稱,事實上,在中國2001年入世之后,美國已經15次把中國告上世貿組織,是該組織其他成員起訴中國次數的兩倍還多。
報道稱,在2013年向國會提交的關于中國履行世貿承諾情況的報告中,美國貿易代表把華盛頓與北京之間的很多問題歸咎于“中國政府的干涉主義政策和做法,以及國企在中國經濟中的巨大作用”。然而,諷刺的是,美國的資本家們卻正在為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的決定歡呼。
美國貿易代表說:“美國認同三中全會作出的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加快對外國商品與服務的開放、改革國有企業、提高透明度和加強法治、實現市場公平競爭等決定。”
報道認為,三中全會公布的60條決定的全面落實,很可能需要多年時間。與此同時,美國無疑將繼續對中國施壓。
報道稱,中美之間的其他突出問題包括,依然歧視美國和其他國家的中國政府采購、知識產權保護、中國貿易秘密保護法的完善等。中國在加入世貿組織之后,尚未對這方面的法律進行修訂。
與美國一樣,中國也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北京無疑將越來越擅長運用法律和其他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