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交通運輸物流工作全面推進
2014-2-13 10:00:00 來源:湖北省交通運輸廳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近幾年,特別是交通運輸部《關于交通運輸推進物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頒布以來,湖北省交通運輸部門將現代物流業作為發展現代交通運輸的重要舉措和建設祖國立交橋的重要內容,印發了《湖北省交通運輸廳物流工作推進方案》,成立了由主要負責人掛帥的物流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并在公路港建設、甩掛運輸發展、重點企業培育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文件,“通盤謀劃、通力合作、分層推進、分工落實”的交通運輸物流工作推進機制運轉順利,一批甩掛運輸、物流園區、港口樞紐、信息化、農村交通物流項目抓緊推進,交通運輸在推進物流發展中的基礎和主體作用進一步顯現,湖北正加速形成“大交通、大通道、大樞紐、大物流”的發展格局,物流企業集聚速度加快,物流項目建設加力,物流費用開始下降,現代物流支撐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整體提升。截止2013年底,順豐等國內前10位的快遞企業相繼在武漢設立區域分撥中心或總部,阿里巴巴等知名企業物流項目相繼落戶湖北,零擔運輸領軍企業--武漢大道物流公司近幾年年均增長率超過40%,僅武漢市營業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物流企業有74家、10億元以上的在建項目達23個,武漢市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5.8%以下,交通運輸、現代物流與經濟社會進入協同發展良性循環態勢。
荊門市推進交通運輸與現代物流融合發展
一是編制現代物流發展規劃。《荊門市“十二五”交通物流發展規劃》提出,按照“規劃協調、突出重點、有序發展”的思路,以荊門重點產業集群和各縣市區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構筑“1234”物流發展新格局,把荊門打造成全省現代生產型物流基地和鄂中區域性物流中心。
二是優化物流通道網絡。規劃建設棗陽至石首高速公路139公里、以及與焦枝、長荊、荊沙鐵路交聯的蒙西鐵路線荊門段123公里,啟動建設荊門城區東、西外環線,為荊門城區物流核心樞紐功能提供支持。
三是加快物流節點設施建設。立足交通運輸優勢,分類推進六種類型功能的物流節點項目,分別是具有綜合運輸、甩掛運輸功能的荊門市楊家橋物流中心,具有“公路港”功能的荊門市騰飛達物流園,具有城鄉配送功能的荊門市眾誠物流園,具有公鐵水聯運功能的荊門市公鐵物流中心,具有第四方物流功能的京山物流中心,具有綜合園區服務功能的鐘祥現代交通物流園,具有農產品物流功能的屈家嶺?中國農谷農產品物流園以及具有農村物流功能的7個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等。
四是引導物流市場主體發展。以荊門弘業為示范企業,通過建立企業聯系制度,引導物流企業信息化、標準化、品牌化、專業化發展。同時,指導成立物流行業協會,強化行業自律。
五是改善物流行業發展環境。大力宣傳交通運輸部349號等文件精神,積極爭取市、縣人民政府出臺了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意見,營造現代物流發展的良好政策氛圍。成立由物流、工商、郵政管理、運管、仲裁等部門組成的物流投訴處理中心,探索建立集中受理、分部門處理的工作機制。
隨州市圍繞做強服務建立物流工作推進機制
一是爭取政府支持,提升服務內涵。市交通運輸局報請市政府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的意見》,在加強物流基礎設施規劃、減輕物流企業稅收負擔、大力推進傳統物流業優化升級、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培養和引進物流專業人才等方面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為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該意見還明確市物流發展局為全市物流業的行業管理機構,履行物流規劃制定和組織實施、物流市場監管、物流技術推廣應用、物流人才培訓引進等職責。
二是建立聯動協調機制,提升服務水平。隨州市成立了現代物流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交通物流發展局,初步構建領導小組統籌全局,辦公室具體協調,各個職能部門各司其責的管理體制。按照市政府關于全市物流業行業管理職責安排,市交通物流發展局立足高標準、高水平,結合“圣地車都”戰略發展規劃,橫向加強與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交通發展規劃等的銜接,縱向加強與省物流業發展規劃及周邊區域物流業發展動態有機銜接,加快制定全市現代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
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協助物流企業推進物流項目建設。交通運輸部門積極探索物流重點項目“駐點服務”模式,分別對應物流重點項目成立了協調工作專班,為對口的重點項目提供了規劃、立項、工可、初設等全程服務。目前隨州啟動建設4個項目,累計投資11050萬元。
四是拓寬服務范圍,幫助物流企業提高管理水平。根據物流企業的意見,先后組織2次30人次培訓,多次組織物流企業負責人到省內外物流園考察學習,向企業捐贈信息化設備,安裝普通貨運管理軟件和倉儲管理軟件,幫助其提高管理水平。指導成立了由30家物流企業組成的隨州市物流行業協會,參與協調服務,開展專業性課題研究,宣傳推廣典型,推廣普及現代物流知識和技術。
十堰市全力抓好交通運輸物流項目建設
十堰市交通物流發展局創新工作方法,強化優質服務,全力以赴抓好交通運輸物流項目建設,許家棚物流園等7個物流項目加快推進,2013年完成投資近億元,為年計劃的163%。
一是強化領導,為加強項目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成立了交通物流推進工作專班,負責指導、協調督辦聯系點項目建設各項工作,從而為加快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確保項目質量、安全發揮了很好的作用。
二是市縣聯動,為加快項目建設形成合力。各縣市區物流機構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主動與相關部門協調,爭取支持。市物流局加強與各縣、市、區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溝通與聯系,幫助解決項目前期工作中的困難。
三是主動作為,為加快項目建設搞好服務。立足物流發展工作,樹立有為才有位的觀念,從前期工作入手,為項目提供全過程動態服務。竹溪、房縣物流局幫助業主辦理立項、規劃土地征用手續,聯系項目設計和咨詢單位,協調收費事項;鄖西物流局協同業主到外地物流園考察,幫助業主協調相關審批費用問題。
四是落實制度,為加快項目建設形成推力。重點工作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實行定項目、定專人、定責任、保目標的責任制度。堅持固定資產投資統計月報制度,按月通報項目質量、進度等情況。多次召開項目調度會,了解項目建設情況,分析存在的困難問題,安排布署工作,為推動重點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五是開展調查,為加快農村物流節點建設打好基礎。為與2014年國家實施的秦巴山區連片扶貧規劃對接,印發了《關于開展全市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調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對擬改造項目進行調查摸底,摸清擬改造項目基本情況,并對項目進行排序。
宜昌市交通運輸部門多形式多渠道推進農村物流發展
一是轉變觀念,努力尋求農村物流發展的突破點。依托資源優勢,著手構建農村物流綜合服務體系,確定了一個鄉鎮建設一個綜合服務站、培育一個龍頭商貿企業,建設一個信息服務平臺、每村發展一個物流服務點的整體發展思路,并從農村綜合服務站的選點、布局、建設和運行著手,全面推進縣、鄉、村三級農村交通物流節點建設。
二是創新驅動,傾力打造農村物流發展示范點。在長陽縣資丘鎮打造農村綜合服務站示范點,將交通部門的鄉鎮綜合服務站、郵政部門的郵政所及村級“三農”服務站、商貿部門的“萬村千鄉工程”農家網店、供銷部門的鄉鎮供銷社及村級綜合服務點,實現“四點合一”,統籌規劃,資源共享,并以物流信息網為平臺,以覆蓋全鎮的各村級物流服務點為支撐,以通往全鎮各村的客貨班線為鏈條,開展農資、農村日用品批發配送和農副產品定購與銷售推廣工作。在秭歸縣打造“農產品貨運班線”示范點,開通了縣城至各鄉鎮的循環貨運專線班車,每天定時兩班對開,將縣城農資運送到各鄉鎮,將各鄉鎮集中的農產品直接運到縣城和全國各地,日均貨運量約15噸;在宜都市打造物流信息服務示范點,以農民朋友為主要服務對象,建立了宜都物流信息網,實現“農民不出村,信息服務送上門”、“人在家中坐,車配市場貨”的愿望和目標。
三是確保實效,充分體現農村物流利民惠民的關鍵點。據不完全統計,全市綜合服務站自設立以來,已發送旅客20萬人次,發布貨物信息2萬多條,物流量達到1萬多噸,農資及農產品方便快捷地到達老百姓的手中,讓他們真正享受到了“像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便利”。通過農村班車向村級服務點配貨、送貨,實現門對門服務,村級農資和農產品價格降幅在3%以上,長陽縣資丘鎮農村綜合服務站日均發送18個客運班次,約300人,確保行人在綜合服務站進得來、走得了、走得及時,綜合服務站越來越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歡迎。
截止目前,宜昌市共投資4000余萬元,新建或改建了12個農村綜合服務站,通過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最大程度地解決農民“買難”和“賣難”的問題,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襄陽市探索開展物流基礎性工作
一是開展物流成本分析。通過對全市社會物流成本的比較分析、剖析全市生產制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物流成本特點,提出物流發展戰略化、管理體制一體化、運輸方式無縫化、物流設施功能差異化、物流企業龍頭化、物流服務社會化、信息資源網絡化、物流統計科學化等“八化”建議。
二是探索開展物流統計。主動與統計部門溝通,制定下發了《關于認真做好物流調查統計工作的通知》,在全市范圍內開展物流業統計調查工作,發布物流發展形勢分析報告。
三是探索投訴處理方式方法。積極發揮交通物流發展機構統籌全市物流發展的職責,與工商、運管、城管、公安等部門建立共同處理物流投訴的聯動機制,探索物流投訴處理方式方法。
四是實施物流企業誠信評價工程。與工商部門和襄陽物流協會共同制定《襄陽市物流企業誠信等級評定辦法》,開展“誠信服務”活動,共培育市縣級5星級物流企業30家,4星級物流企業40家,3星級物流企業50家,其中推薦省級5星級物流誠信企業6家,初步建立了物流誠信競爭的市場發展體系。
孝感市攻堅突破推進物流轉型發展
一是服務社會公眾,抓物流政策宣傳。深入貫徹落實交通運輸部349號及省政府辦公廳74號文件精神,加大政策調研力度,形成《大力推進物流產業跨越,加快建設鄂豫省際區域性物流中心實施綱要(2013-2018年)》,指導安陸、漢川、應城、云夢等地制定了加快推進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指導性意見、物流業“十二五”專項規劃,成立了物流業發展協調領導小組。
二是服務服務地方經濟,抓重點項目建設。緊扣“十二五”規劃項目,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個專班、一張時間表、一套推進辦法、一抓到底的“六個一”推進機制,堅持一月一調度、一月一督辦的項目建設督辦機制,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進度。截止2013年底,華中錦龍物流園、云夢物流配送中心、漢川京幫物流中心、孝感合力通晟物流貨運中心等四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39788萬元。2011-2013年全市累計完成了9個農村綜合運輸服務站改造任務,農村物流網絡逐步形成。
三是服務物流企業,抓信息平臺建設。自籌資金完成孝感物流網信息平臺開發,在云夢縣開展應用試點,以農村物流為突破口,建立農產品信息員制度,在每個鄉鎮確定一名信息員,定期收集、發布各類農產品信息,受到農民朋友的歡迎。截止2013年底,孝感物流網注冊企業192家,發布各類信息500余條,試點工作擴大到大悟、孝昌。
四是服務基層一線,抓縣域物流發展。樹立“管理前移、服務下沉”的服務理念,推行現場走訪、跟蹤服務機制,積極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的可行性研究,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重點抓好項目規劃建設技術指導,努力使項目既服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又滿足業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