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源賭徒心態、惡性競爭是罪魁禍首
又一家物流企業—晨旭物流“跑路”了!11月上旬的一天,在濟南晨旭西北物流公司門口,發貨商緊捏著發貨單,排成隊堵住大門。“晨旭物流經營規模還算可以啊,有獨立的店面,運輸用的是加長型貨車,沒想到也是說跑就跑。”發貨商李先生說。
記者調查發現,在蓋家溝、泉勝等物流配貨中心,“跑路”事件屢見不鮮。“7月下旬,桃園物流跑了;一個月前,一個跑淄博的物流企業跑了……今年下半年開始,前后跑了好幾家。這是我知道的,不知道的肯定更多。”一位發貨商說。
記者了解到,晨旭物流跑路,帶走價值450萬元貨物,桃園物流跑路,已知拖欠貨主幾百萬貨款。據不完全統計,近期幾起物流“跑路”事件中,發貨商被騙貨款金額在百萬元至千萬元不等,即使是一條板凳一輛車的小物流,一夜“蒸發”貨款也動輒百萬元。
濟南現代物流協會稱,“跑路”的物流公司集中在規模小、經營不規范的小型物流公司。其中,誠信缺失、賭徒心態和惡性競爭是“跑路”的罪魁禍首。
“物流行業門檻低,進入者良莠不齊。一開始公司想做好,當代收貨款達到一定額度,從業者產生了一夜暴富的心態,就把誠信拋到了一邊。”濟南現代物流協會工作人員說,“此外,由于物流業法律規范的缺失,跑路者并沒有受到嚴重的懲罰,沒有起到警示從業者的作用,導致一些人敢于去冒險。”
工作人員向記者分析了中小物流企業“日子不好過”的現實困境。“從前關系型、資源型的企業運作模式已經不合時宜,人員管理、土地、燃油運輸和人力成本增加,企業雪上加霜,再加上移動互聯和智能物流的沖擊,物流行業競爭加劇。中小物流公司的日子不好過,掙不到錢,就‘跑路’。”監管準入門檻較低管理不規范
對于濟南物流公司老板頻頻跑路的現象,協會工作人員認為,這與物流行業準入門檻比較低、管理不規范有很大的關系。“市場上很多中小物流公司,他們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差。”他們表示,市場上充斥著大量未經注冊和沒有固定經營場所的個體運輸戶,數量遠比正規物流公司多。由于物流市場準入門檻過低,有時候一輛貨車、一張桌子就能跑運輸,大量缺乏規范管理的企業涌入市場,造成無序競爭,一些企業采取壓低價格的方式,導致掙不到錢,資金鏈斷裂,最終“卷款跑路”。
晨旭物流公司老板跑路后,受害者之一朱先生告訴記者,他與部分受害貨主打算與其他貨主聯合起來,成立一個貨主協會,加強自我保護。“目前初步的想法是,如果物流公司逾期不付貨款,貨主們會聯合出面向轄區工商部門或公安部門反映。”朱先生表示,物流公司老板跑路是有征兆的,最突出的表現是找各種借口逾期不付貨款,在桃園物流公司老板跑路事件中,有些貨主的貨款已被拖了幾個月。“我們也深知代收貨款的弊端,曾考慮過借助類似支付寶這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支付,可是很多老板都不懂網絡支付的操作,暫時實現不了。”
協會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關于物流企業“跑路”,目前尚沒有相關監管法規,“一般來說,應該找公安部門介入調查。”“但公安部門表示,只能作為經濟糾紛處理,最終要由法院判決。”先前報案的一名發貨商稱,走司法程序,既耽誤時間又花錢,大多數發貨商最終只能自認倒霉。
律師建議
發現物流公司老板跑路應第一時間報警
濟南現代物流協會提醒,年底是物流企業“跑路”高發期,商戶應盡量選擇有承擔風險能力的物流公司,協會面向社會推薦優秀物流企業,經協會認可的會員單位及“A”級誠信物流企業都是值得信賴的優秀物流公司。
那么,商戶怎樣選物流公司呢?協會表示,商戶要對物流公司過去的狀況有所了解,不要誰價格低就選誰。選擇知名度高的物流公司,結款手續和發票都要齊全,很多商戶只有一張貨運單,想索賠都很困難。
山東海揚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新濤告訴記者,濟南物流公司老板跑路現象頻發,受害者眾多,首先是由于物流行業缺乏行業監管,已有的物流協會無法對行業形成有效規范和制約。其次是準入門檻太低,“一桌一凳一電話”現象普遍,工商部門應提高注冊門檻。另外,目前還沒有專門針對物流行業的法律法規。物流行業發展比較快,而制度建設有點跟不上。董新濤稱,物流公司老板跑路涉及的金額總數巨大,但具體到大部分貨主金額就是幾千到幾萬元,許多貨主因此不愿意花時間精力和金錢去維權,這也讓個別不法物流公司老板鉆了空子。
董新濤建議,貨主發現物流公司老板跑路應第一時間報警,并妥善保管手頭的運輸單據、代收款憑證等,作為民事訴訟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