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做到件件查驗難度大 開包檢查為何這么難?
2014-1-20 11:06:00 來源:嘉興在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2013年年末,發生在山東省的“奪命快遞”事件,再次將正在蓬勃發展的快遞行業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近幾日,記者走訪嘉興市部分快遞企業發現,各快遞企業雖已經采取一定措施,加強了管理,要求快遞員進一步落實好驗視制度,但是,快遞員在實際的快遞業務操作中,距離郵政管理部門“件件必檢”的要求仍有差距。
快遞企業:管理上提出更嚴格要求
近一個月來,嘉興市各快遞企業都對一線的快遞員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必須落實好收寄驗視制度,堅決排除安全隱患郵件和違禁品郵件。申通快遞負責人說,對于收寄驗視,公司提出的口號是“寧愿出一件延誤件,也不能出一件安全隱患件”,要求快遞員切實提高責任心,對自己負責,對公司負責,對客戶負責。“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就可能讓公司失去經營資格,沒有哪家公司愿意承擔這種風險。”
不過,盡管對員工提出了要求,但受訪的幾家快遞企業負責人都承認,能否落實好這些要求,關鍵還是看員工的責任意識是否到位。一家快遞企業總經理對記者說,很多公司關于這方面的處罰非常嚴厲,如果查出某個快遞員不落實相關規定而收到安全隱患件或違禁物品郵件,便會解雇該快遞員。但是,“零容忍”懲罰未必能夠徹底消除快遞員的僥幸心理。“快遞員上門收件的過程沒有人監督,落實制度全靠自覺。同時,有隱患的郵件是極少數的,或許還不到萬分之一的比例,一定會有員工覺得每個郵件都驗視顯得多余。或者,長時間沒有遇到隱患件,難免漸漸麻痹大意、放松警惕,從而疏忽檢查、走過場。畢竟,驗視和員工業績之間存在矛盾,規范執行驗視制度,會影響快遞員的工作效率和收入。”
快遞員坦言:難以做到每件都驗視
記者走訪一些快遞公司發現,各網點最近的確加強了對快件的檢查、驗視。在城南路一家快遞網點,記者以郵寄快遞的名義進行了暗訪。對于記者上門所寄郵件,這家快遞公司員工提出必須開包檢查,并明確表示:“不讓看,我們就不收。”
記者了解到,如今,嘉興很多快遞公司拒接流狀、水質或玻璃制品快件,對于特別貴重的物品,多數快遞公司也拒絕收寄。同時,各公司的快遞員都加強了驗視,多種情況下必須開包檢查。“像路邊送寄的,賓館酒店、車站廣場收寄的個人件,客戶主動上門送到網點的,我們一定要檢查。公共場合交接的郵件,事后不易找到郵寄人,屬于重點檢查范圍。”然而,對于在居民家中、單位辦公室等固定場所交接的快件,多數的快遞員只是詢問寄件人所郵寄的物品名稱,如果郵件交接時,客戶已經打包,很少有快遞員會要求客戶開包、親眼過目。
對于這樣的做法,嘉興市郵政管理局副局長趙海忠明確指出,即使在固定場所交接,也需要檢查,沒有開包驗視,就不符合規定。趙海忠對收寄驗視制度的操作規范進行了解讀:如果是簽約集團客戶,比如淘寶賣家,快遞員現場監督客戶打包,可以視作已經驗視;其余散件,要求每件必驗,不能因為收寄場所的變化而降低執行標準。
某快遞公司一名快遞員告訴記者,對于“件件驗視”的要求,多數快遞員都很清楚,但為何在執行時打了一定的折扣,他坦言:“讓我們每件快遞都詳細地檢查,太耗時耗力了,真的沒有辦法做到。這個行業講的是效率,沒有了這個制勝法寶,我們就失去了競爭優勢。”
郵政管理部門:發現落實不力將嚴懲
上周,嘉興市郵政管理局與安監、公安等部門開始了針對快遞企業的聯合檢查,主要的檢查內容除了節前快遞企業安全生產保障情況外,便是各快遞企業收寄驗視制度落實情況。市郵政管理局負責人表示,收寄驗視制度是一項硬性規定,各企業必須嚴格落實,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執行中不能打折扣。
趙海忠告訴記者,嘉興市快遞企業總共101家,每年吞吐的快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快件總量大會給管理帶來很大困難,但業務繁忙不能成為疏忽驗視的借口。國內的快遞網絡是一個遍布全國、開放式的網絡,容易成為一些不法分子運送違禁品的便捷渠道,不加強監管,后果十分可怕。一線快遞員是杜絕危險品、違禁品流入快遞網絡的第一道關口,也是最重要的一關。我們會長期加強監督檢查,督促企業。凡發現疏于驗視的,一定嚴懲。”
對于如何改變“驗視更多依靠快遞員自覺”這種狀況,趙海忠坦言道:“僅僅要求快遞員自覺,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今后,有實力的公司需要購置科技驗視設備,提高鑒別、篩選隱患件的能力。同時,也需要大眾的理解與支持,自覺接受開包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