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天然再現丑聞 或影響新西蘭乳品進口禁令解除
2014-1-16 11:21:00 來源:國際在線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西蘭恒天然與達能的訴訟還未理清,日前,恒天然又因懷疑產品被大腸桿菌污染,在新西蘭市場上自主召回一批稀奶油產品。乳業專家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恒天然連續不斷發生乳制品安全問題,因而出現了“雪上加霜”的疊加效應,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到中國政府解除對新西蘭乳制品的進口禁令的決策,同時對于恒天然的下游合作伙伴和合作企業也都會產生負面影響。
恒天然一年之內四陷丑聞“泥潭”
恒天然從2013年的肉毒桿菌“烏龍”事件開始就一直深陷質量問題的“泥潭”不能自拔。去年8月,恒天然先是鬧出奶源污染的“大烏龍”,后又因奶粉涉嫌含有雙氰胺,恒天然斯里蘭卡分公司宣布召回兩批次共計約39噸奶粉。同年12月,再曝出化學品泄露事故。2014年1月,恒天然又因奶源疑遭的大腸桿菌污染而再此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乳業專家王丁棉在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年之內發生四次食品安全事故,對于恒天然的聲譽、品牌影響很大。自去年8月的奶源污染虛驚之后,恒天然已經在進行整改,也提出加強內部監控,但是質量問題并沒有因此避免。
“在一年內接連發生四件食品安全事故,說明恒天然的內部管理以及把控手段還有值得改善和提高的地方”,王丁棉表示,“恒天然的屢屢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對企業的聲譽影響很大,在今后一兩年之內這個影響都不能完全消除。”
有觀點認為,恒天然屢屢曝光的食品安全問題折射出其生產工藝、質量把關以及技術設備都存在一定缺陷。對此,王丁棉表示,對于恒天然而言,在生產工藝和監管環節肯定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說把關不嚴也不盡然,畢竟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之下確實沒有企業能做到100%的安全。
他強調,恒天然的事件并非個案,國內的企業也應吸取經驗教訓,借鑒相關經驗。“在國內一些比較大型的食品企業也會號稱是上千道檢測程序,但是食品安全問題還是會發生,恒天然的事件值得國內食品企業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