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國務院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稱《意見》)出臺一月余,目前沿線各地均在制定對接實施方案。
其中,《意見》確定的三大航運中心建設進展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獲悉的滬鄂渝三地交通部門負責人向交通部匯報材料顯示,三地政府均提出了初步戰略性思路。
上海: 依托自貿區形成航運服務輻射力
上海被定位為“國際航運中心”。上海市交通委員會副主任馮健理在向交通部匯報時表示,將不斷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服務能級。
馮健理提到,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上海將繼續協助推進長江口航道疏浚,加快內河高等級航道建設。他還表示,將大力發展水水中轉,優化港口集疏運體系。引導集裝箱運輸“棄陸走水”,為此,將設立專項資金。
同時,上海將著力推動沿江省市物流和信息服務聯動,繼續實施上海港“長江戰略”,以資本、技術、信息為紐帶促進沿江港口物流資源整合,帶動長江中游和上游的武漢、重慶航運中心建設和沿江港口群發展。
馮健理還表示,將依托自貿試驗區平臺,著力提高航運服務業輻射長江流域能級。具體來說,即依托自貿試驗區建設,促進各類航運要素集聚,完善現代航運服務功能,優化航運發展環境,推動航運交易、航運經紀、航運保險、航運信息咨詢等航運服務業面向長三角、長江流域提供服務,在長江經濟帶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
湖北:抓緊謀劃一批重大項目
正在打造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湖北近來動作頻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方采訪獲悉,當前武漢航運中心建設最直接問題是航道條件;另外武漢航運產業市場主體活力不足、功能不全、規模偏小;其次航運產業服務體系建設滯后,部分關鍵功能項目,如航交所、數據交換中心等有待加快建設。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尤習貴表示,正在重點推進武漢至安慶6米深水航道、武漢至宜昌4.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同時湖北省交通廳還與湘贛皖等建立了長江中游城市群綜合交通合作發展機制,與長航局及湖北沿江8市為主體建立了“2+8”合作機制。
尤習貴還表示,目前《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總體規劃綱要》已獲省政府批復實施,《長江經濟帶湖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規劃》編制工作正在抓緊開展。同時湖北正在組織編制《湖北長江、漢江(干流)岸線利用控制性規劃》以及《湖北省內河航運發展規劃》等一批中長期規劃,抓緊謀劃一批重大項目,提前做好項目儲備工作。
同時,湖北還將對長江港口資源進行資源整合,先期主要整合武漢、黃石、鄂州、黃岡、咸寧5市范圍內國有港航資源,組建集建設投資、港航經營、航運物流為一體的長江中游最大的“港航集團”。目前湖北省交通廳正在爭取省政府支持,“十三五”期間延續每年5億元的長江港航建設專項資金政策,并出臺土地、航運服務、人才等支持政策,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建設。
對于黃金水道的腸梗塞之三峽大壩。尤習貴表示,以完善三峽翻壩轉運體系為重點,著力實現長江上游與中游的順利銜接。重點挖潛提升三峽過閘設施的通過能力,完善“兩壩、兩翼、兩港”的翻壩轉運體系。
重慶:打造規模適度的現代化港口群
《指導》意見中,重慶的定位是“長江上游航運中心”。
重慶交通委員會主任滕宏偉在會上表示,重慶已編制完成《服務長江經濟帶,重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滕宏偉分析了上游重慶發展水運的主要問題,包括上游航道等級不高、綜合性港口建設尚處于攻堅階段、三峽船閘擁堵問題日益嚴重等。
他表示,當下,重慶首先要全面提高航道整體通過能力,擴大航道通達縱深,到2017年,使全市高等級航道由目前的1400公里增至1600公里,占總航道里程比重由目前的31%提高到36%。
另外重慶還將加快打造規模適度的現代化港口群。按照“港口、物流和產業”三結合原則,全力推進主城果園等5000噸級大型化、專業化樞紐型港口建設,并全面啟動港口集疏運通道建設。到2017年,使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集裝箱通過能力由目前的1.5億噸、350萬標箱提高到2億噸、500萬標箱。
針對三峽船閘擁堵等問題,滕宏偉則提出,將大力優化運力結構,提高船舶運輸效率。繼續發展新能源、低碳環保船型,推廣適應三峽船閘的“三峽船型”和高效節能“LNG動力船”等船型。到2017年,使重慶船型標準化率達到75%以上,三峽過閘運輸船舶標準化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