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后廈航也將與四川航空簽訂股權轉讓協議,以0.69億元人民幣收購四川航空持有的河北航空3.83%股權。該協議簽署完成之后,廈航將持有河北航空99.23%的股權,另外0.77%股權由沈陽中瑞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沈陽中瑞”)持有。
目前,廈航已經全盤接手河北航空運營。
三年虧損近11億
河北航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25日,前身為東北航空有限公司。當時由遼寧寰江實業有限公司、沈陽市國資委、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及自然人吳迪出資15127萬元成立。2006年7月,吳迪將其持有的20.62%股權轉讓給遼寧江寰;2007年8月沈陽飛機工業集團又將其股權轉讓給四川航空,遼寧江寰也將其認繳的東北航空出資分別轉讓給四川航空集團及沈陽中瑞投資有限公司并簽訂股權轉讓協議。
隨后,2010年,經過數次股東變更及增資的東北航空注冊資本達到4.6億元人民幣,同年4月及5月,沈陽市國資委、沈陽中瑞及遼寧江寰分別將其持有的東北航空5.65%、8.83%及5.6522%股權轉讓給四川航空集團。此次股權轉讓之后,東北航空股東為四川航空集團及沈陽中瑞,持股比例分別為97%及3%。
2010年5月18日,東北航空有限公司變更為“河北航空有限公司”。
1個月后,河北航投由冀中能源全資投入成立。河北省國資委同意河北航投分兩期協議收購四川航空所持有的河北航空82%股權。直至廈門航空收購之前,河北航空股東為河北航投、四川航空集團及沈陽中瑞,分別持股95.4%、3.83%及0.77%。
一位廈航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冀中能源雖然在其行業內頗具影響力,但對于航空業來說,航空安全與煤礦安全是完全不同的標準。在河北航投入主河北航空之后,河北航空根本就是一直在被輸血,完全沒有造血功能,而對于“三高”的航空業來說,冀中能源是外行。
上述人士稱,此前廈航方面也對接手河北航空存疑。河北航空的人事管理及成本控制完全不是航空公司應該有的做法。“采購上,一套制服我們采購成本有可能是300元,但河北航空就能到600元,此前河北航空花錢完全沒有計劃,我們進入之后就進行了公開招標采購的流程,把這種沒有監管沒有比價的情況遏制住。”
而根據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出具的《廈門航空擬收購河北航投所持有的河北航空公司股權項目評估報告》顯示,河北航空2011年、2012年、2013年營業收入分別為5.83億、5.47億及11.27億;但凈利潤分別虧損4.8億、2.09億及4.1億,三年虧損達10.99億元。僅2014年1至4月,虧損就達2.07億人民幣。此前曾經有過接盤意向的春秋航空也因此萌生退意。
做性價比最高航空公司
實際上,廈航與河北航空淵源頗深。河北航投在2010年就已經對廈航增資,隨后兩年又連續增資,截至2013年2月,河北航投出資7.7億元,持有廈門航空15%股權,河北航投又將股權轉讓給母公司冀中能源。而廈航的股權也變為由南航、建發集團及冀中能源分別持股51%、34%及15%。
今年4月末,廈航已經全盤接手河北航空的經營工作。
目前,河北航空董事長牟建勇就是原廈航副董事長,總經理蔣衛東、分管財務及規劃的蘇華江等均是從廈門航空空降至河北航空。 “很多前員工都覺得廈航管得太狠了,但是沒辦法,要整改,要按照廈航的經營方式來。”上述廈航內部人士表示。“以前財務費和管理費太高了。”
根據上述評估報告,河北航空從2011年到2013年三年的管理費和財務費總計為2.8億及1.86億。而此前春秋航空內部人士也對河北航空的費用有所質疑。
“我們進來之后,7月及8月就實現盈利了,這在河北航空歷史上是從未有過的情況。一方面因為航空7月及8月為全民航的旺季,另外在控制成本及營銷方面也做了努力。”蘇華江對記者表示,“7月份一個月我們營業額為1.42億。”
而廈航稱未來需要河北航空必須做到自己造血,爭取一年扭虧、兩年持平、三年盈利。蘇華江則認為該目標應該可以實現。“我們打算以后每年新增5架飛機。”
南航在其公告中稱,廈航收購河北航空有利于華北市場的整合,不過對于河北航空的經營一樣存在挑戰,北京已經有明確轉型做低成本航空公司的中國聯合航空公司,河北有經營多年的春秋航空,要想脫穎而出也并非易事。
“我們肯定會與他們進行差異化經營,不做跟其相同的低成本,我們要給旅客灌輸一種性價比最高的航空公司,低于廈航的全服務,又高于春秋的低成本。”上述廈航人士表示。
目前,河北航空共有飛機11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