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英國財政部于10月9日宣布發行首只基準規模的人民幣主權債券,并選定中國銀行、匯豐銀行和渣打銀行作為承銷行。
13日,中國銀行倫敦分行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作為路演的一部分,當日英國財政部和英國央行正通過其承銷行召開固定收益投資人會議,債券的發行規模與發行利率尚未公開,“兩三天后等路演結束以后,才能知道具體信息”。
基準規模參照國開行債?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Dealogic在9月份發布的數據,今年第一、二季度,離岸人民幣債券發行規模分別為86億美元和97億美元,為歷史新高;雖然三季度增速有所放緩,但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速顯著。其中,中國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于今年9月15日在倫敦發行了首只準主權人民幣債券,規模為20億元。
盡管此次在英發行的人民幣主權債券的發行利率、發行規模等尚未披露,但此前國開行的準主權人民幣債券,頗具參考價值。
據此前本報報道,9月15日,國開行在倫敦共發行3個人民幣固定利息債券品種,分別為3年期,利率為3.35%;5年期,利率為3.6%;10年期利率為4.35%;認購倍數約為2倍,可謂火爆。
發行規模方面,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廖淑萍認為,“基準規模有可能會參考國開行在倫敦發的債券。”
她進一步指出,當前人民幣債券的收益率相對較高;同時,得益于中歐貿易的快速發展,與中國有貿易關系的海外機構存在投資需求,“處于供需兩旺的狀態”。據此前的相關報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數日前開啟了其今年第二次訪歐之旅。僅在德國便簽署了約50項商業和政府間協議,雙方貿易與相互投資及技術合作協定總額達181億美元。中歐之間的貿易與投資,繼續升溫。
廖淑萍還預計,歐洲央行有可能跟隨英國央行的步伐,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
人民幣將成為英國外儲貨幣
英國財政部公布的資料顯示,本次發行債券所得將為英國的外匯儲備提供財政支持。此前,英國持有的外匯儲備貨幣為美元、日元、歐元和加元,但此次英國政府將選擇把發行該人民幣主權債券的所得納入儲備,為西方發達國家“公開”宣布。
彭博社報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于10月11日在華盛頓表示,“一些國家已經開始使用人民幣作為國家外匯儲備貨幣,有的已經使用幾年了,只是有些國家不愿向外界公布,其中有一些是發達國家。”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研究院副教授何青指出,倫敦擁有全球最大的金融、外匯交易中心,英國此次將人民幣主權債券納入外匯儲備,意味著國際金融界對人民幣的認可度在快速提升,“規模雖小,但意義重大”,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可能加速。
一位外資政策性銀行高級分析師則指出,影響人民幣國際化的因素眾多,最后同時也最關鍵的“開放資本賬戶”將決定人民幣國際化進程。考慮到在開放資本賬戶前,需要首先完善國內金融市場監管體系,“(人民幣國際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金融市場和監管措施的改革效果”。
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加深,人民幣作為外匯儲備亦能反哺發行國。負責此次人民幣主權債券發行的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George Osborne)表示,此舉將進一步鞏固英國作為人民幣西方交易中心的地位。
根據英國財政部提供的數據,2013年,倫敦人民幣日均外匯交易總額已達253億美元,較2012年增長了50%。英國亦已成為歐洲人民幣支付業務發展最快的市場,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交易量增長了一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