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和歐元終于可以繞開美元直接兌換。在國慶黃金周前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發布消息:人民幣可以對歐元直接交易。
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的企業和分析人士表示,人民幣和歐元直接交易之后,可以規避美元作為中間價帶來的匯兌風險,對于建立和穩定歐洲人民幣離岸市場,以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便利中國和歐元區國家的貿易往來都有重要意義。企業正在了解和學習這一新的匯兌方式,希望盡快適應。
規避美元匯兌風險
“人民幣每升值一毛錢,我們一年就要損失360萬元人民幣。”山東德州振華裝飾玻璃有限公司銷售部副部長李勇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公司的玻璃建材產品銷往歐洲多年,一直都是通過美元作為中間貨幣,實現人民幣和歐元兌換。
李勇表示,以美元作為中間貨幣,主要是受政治等非經濟因素影響大,波動太大,而且人民幣升值壓力也給外貿企業帶來生存壓力。“毛利能有15%就不錯了,人民幣升值,蒸發的直接是企業利潤。”李勇的這番話說出了絕大多數中國外貿企業的痛。
9月29日,在國慶黃金周前夕,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發布《關于發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市場的公告》稱,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自2014年9月30日起,銀行間外匯市場完善人民幣對歐元的交易方式,發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
9月30日,包括德意志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發布通告,宣布完成首筆銀行間外匯市場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匯豐銀行、交通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也率先完成人民幣對歐元的交易。
分析人士表示,用人民幣直接兌換歐元,減少了中間環節,可以降低美元作為中間貨幣所帶來的交易風險,提高匯兌效率,有效規避美元波動對貿易帶來的附加影響。此外,對于中國公民個人而言,赴歐旅行、留學等產生的貨幣匯兌也將更加便利,將更加密切中歐經貿往來。
企業受益還需時日
“人民幣和歐元直接兌換,我們在找資料學習。”一家外貿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企業更看重的是操作層面能否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最關注的是歐元變化行情,歐元是否穩定。”李勇也表示,雖然以美元作為中間貨幣有很多弊端,但畢竟以前長期使用這一操作方法,比較熟悉,突然換成歐元還得學習和了解,希望能盡快適應。對于企業,最關注的是成本和風險可控,是否可以利好外貿企業還有待觀察。
分析人士表示,從國際金融角度來看,此舉對于建立和鞏固歐洲人民幣離岸市場地位,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意義重大。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人民幣和歐元直兌,意味著人民幣與全球主要經濟區域的貨幣都實現了直接交易,未來貿易中使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貨幣會越來越多,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性成果。資料顯示,人民幣在和歐元直接交易之前,已經與美元、日元、英鎊、澳元、新西蘭元等貨幣實現了直接交易。
近些年,人民幣已然在快速崛起,成為國際貨幣體系中不可忽視的一股新興力量,新加坡、英國、德國等都在紛紛搶灘人民幣離岸市場。同時,歐元作為第二大國際貨幣,覆蓋了歐盟多個成員國。人民幣與歐元實現直接兌換,對于歐元區離岸人民幣市場建設,提高人民幣的影響力,以及推動貿易便利都有著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