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中企債務問題拖累中國經濟
2013-9-5 9:50:00 來源:新華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德國媒體稱,這是令人擔憂的分析:中國問題專家認為,很多中國公司不再為業務籌資,而是為還債籌資。最終該國有可能面臨日本那樣的命運。
據《世界報》網站8月30日報道,中國面臨的不是破產或經濟崩潰,而是一種很嚴重的潛在危險:很多公司“停止發育”,就像經歷了“失去的十年”的日本的情況一樣。
在日本,公司籌措資金對付高額負債,這防止了債務問題爆發,但從長遠來看卻編織了一個噩夢。公司通過一再獲得新貸款而被人為地維持生命。于是,它們最終不再為業務籌資,而只是為了暴漲的債務籌資——這剝奪了恢復元氣的所有機會。
目前,中國也出現了大量的這種“僵尸債務人”。“陷入像日本那樣的墮落過程的風險很高”,龍洲經訊市場研究公司董事總經理葛藝豪警告說。“自2009年以來,中國經濟因為大舉借債而被過度刺激,地方政府和它們的國有企業積累了無法償還的高額債務。”
報道認為,雖然持續的信貸注入確保未死亡的公司不必關閉工廠或裁員,但從長遠來看,它們吸盡了整個經濟的活力。最終,那些推動經濟增長并創造就業的健康公司也因為它們的貸款饑渴而受拖累——因為利率上升,使得融資整體上變得困難。這在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那里的中小型企業創造了大約60%的國內生產總值和75%的新就業崗位。
報道稱,雖然公有制企業和大型企業能夠從國有銀行再融資,但規模較小的公司往往依賴大量的所謂影子銀行。分析人員估計,這里隱藏著最大的債務風險。
影子銀行領域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信托公司,它們向儲戶銷售投資產品,然后把從中得到的錢用于貸款。它們在中國金融系統中已經獲得了巨大影響力,現在是排在銀行之后但排在保險公司之前的第二大產業。
報道說,很多從傳統金融企業貸不到款的機構轉向了信托公司,那里的貸款利息也更高。路透社估計,去年中國信托公司放貸超過3670億歐元。只有一半貸款用于投資項目或擴大生產,另一半用于舊債務的再融資。大約70%的信托貸款流向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和產能過剩的工業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