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行業資訊

騰訊拿牌照:保守;阿里牽民生:激進

2013-9-23 10:23:00 來源:中國大物流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一直“聽見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的互聯網金融終于有了實質性動作。騰訊已經在申請銀行牌照,而一直被大家期望申請銀行牌照的阿里小微卻與民生銀行開展戰略合作,提出搞一種實際上還沒人知道該怎么搞的“直銷銀行”。兩種做法哪種好?有人認為騰訊拿上銀行牌照之后將憑借自己在互聯網領域的優勢顛覆金融,也有人認為阿里小微和民生銀行是在各自的領域求穩發展。
 
  實際上這兩種說法反了,在互聯網金融這事上,騰訊拿牌照是保守做法,阿里牽民生才是激進做法。
 
  全世界的金融監管都嚴,在我國更是尤其嚴。因此,在金融這個行業里,政治正確是一定要做的事,但政治正確的事未必是目前政策推進的事,同時正在推進的事又未必是能說的事,總之能說和能做徹底是兩碼事。
 
  首先來看互聯網企業申辦銀行這回事。
 
  第一,民營銀行這事只是降低門檻,并不是什么顛覆性的政策。民營銀行早就允許設立了,例如民生銀行就是民營銀行的代表,只是門檻比較高而已。這兩年逐步放開的村鎮銀行又限制比較多,民營資本不愿意干。反反復復十來年,最后才到了現在降低民營銀行門檻的地步,只是近幾年強大起來的互聯網公司趕上這個時間點而已,還輪不到金融政策向互聯網金融傾斜。 
  第二,即使允許互聯網公司控股商業銀行,也不代表金融監管政策會有大變化。商業銀行的核心是“存、貸、匯”,尤其是“存”和“貸”受到人民銀行和銀監會的嚴格監管,銀行牌照代表著拷上枷鎖。假設騰訊和阿里成立全資控股的商業銀行,在現行政策下根本沒辦法把自己的第三方支付資源導入銀行,更別說拿第三方支付賬戶上的錢拿去放貸款了。請對比第一點,有外國經驗和民生銀行先例的情況下,民營銀行政策仍然經歷了十多年才緩慢放開。現在是既沒有外國經驗也沒有成功先例的互聯網金融,面對以保守和嚴格著稱的金融監管部門,你覺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讓互聯網企業放手做金融?
 
  第三,商業銀行是瘋狂消耗資本金的行業,互聯網公司未必愿意干這個苦差事。商業銀行掙錢的業務,基本都要靠資本金作為支撐。想放10億元貸款,不是說支付寶或余額寶里有10億元就行,而是需要你有100億元的資本金才行。以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為例,截至2013年上半年,一級資本1606億美元,資本充足率為13.11%、一級資本充足率均為10.48%。騰訊公司總市值才剛突破1000億美元,在總量上無足輕重的“顛覆”,還能算顛覆嗎?
 
  所以,我認為中國的互聯網金融會慢慢進入一個企業和政策互相拉鋸的平穩期,行業會通過具體的業務慢慢進步,但找不到什么驚天動地的突破和顛覆。
 
  對于騰訊等申請銀行牌照的公司來說,考慮的恐怕是先占住位置。想想第三方支付,市場上能見著的才幾家,但央行牌照已經發出去250張以上。銀行牌照比第三方支付牌照更值錢,就算沒法和主業聯系到一起,也可以入股拿收益,能申請自然要申請。
 
  目前,以阿里小微的官方說法,阿里小微還未正式提交“設立網絡銀行”的申請,但這并不意味著阿里小微沒有更大的野心。對于真正想做互聯網金融的阿里小微來說,身為市場領導者沒有前例可以借鑒,隨便創新一小步就有可能踩中政策紅線,當然是先慢慢做起來比直接頂層設計出一家網絡銀行更靠譜。阿里小微不缺錢,市場老大也不需要在自己的優勢地盤卡位,自然是做比說更重要。
 
  對于在民生電商、社區銀行和直銷銀行三方出擊的民生銀行來說,顯然和支付寶合作只是戰略中的一部分,需要仔細觀察雙方在后續合作中到底愿意拿出多少真金白銀和核心資源。再加上阿里小微早年就有和工行、建行合作后談崩的歷史,這次合作方換做于相當股份制銀行領頭羊的民生,合作未來是否能成還有待觀察,總不能認為這兩家的未來是微軟(阿里)和諾基亞(民生)吧。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