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投行談美聯儲退出QE:亞洲將現“兩極化”
2013-9-16 10:2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針對美聯儲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將對亞洲產生的影響,多家國際投行高管13日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預測,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將不會重現,但由于各國經濟基本面差別較大,亞洲國家在本輪沖擊波中將呈現“兩極化”。
亞洲集體實力增強 不會重現金融危機
今年6月,美聯儲暗示或將退出QE,該表態隨即引發資本大規模撤離新興市場的擔憂,而亞洲資本市場動蕩的加劇更觸及了“亞洲金融危機會否重現”的嚴峻話題。
“無論美國什么時候流感,整個新興市場都會感冒!彪m然如此,摩根大通亞太區首席執行官歐冠升還是強調,現在亞洲國家財政狀況更加穩健、實力更加雄厚、GDP負債率持續下降,因此美國退出QE對其造成的負擔也在減輕。
在摩根士丹利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孫瑋看來,亞洲不會再次陷入金融危機,“相信這次我們會做得更好”。她指出,亞洲每個國家的儲備都在增強,匯率體制也在改進,特別是清邁協議建立的總規模高達1200億美元的亞洲外匯儲備庫,會成為緊急情況下資金調整的支撐。
各國經濟基本面差別大 亞洲將現“兩極化”
來自這場“恐慌”觸發地美國的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Adam Posen同意退出QE的沖擊會波及所有新興市場,包括整個亞洲。但他同時強調,每個國家(地區)受到的影響很不一樣,“還是要看市場的基本面”。
“亞洲肯定會出現兩極化——盈余國家中國、韓國等,和赤字國家受到美元升值的影響會持續分化”,德意志銀行亞太區聯席首席執行官Alan Cloete分析稱。
孫瑋分析,印度、印度尼西亞等國經常性賬戶有限、大量依靠外債、赤字嚴重,且迄今未建立起可靠的制造業基礎將削弱外匯收入能力,因此這些國家脆弱性會在沖擊中進一步增加。新加坡、香港等地是非常開放的小經濟體,由于其貨幣、匯率體系直接與美元掛鉤,因此也會顯示出脆弱的一面。
“中國的狀況要好得多。”孫瑋認為,中國有3.4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超過50%的儲蓄率,而僅1萬億美元的外債使其抵御能力更強。不過,她同時指出,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密切的經濟往來、本身經濟增長正在質量與速度間平衡,加之信貸擴張、過于依賴經常賬戶、資本市場缺乏復雜金融產品等問題,中國也不會完全“免疫”。
IMF要求退出過程透明 加強良好溝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朱民在本屆論壇上仍然強調,要求美元在執行退出政策的過程中提高透明度,“加強良好溝通,讓世界各國有所準備”。
Adam Posen回應說,“我們的央行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充滿透明度”。他認為美聯儲會“如約”自9月起逐步退出QE,對于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他回應“你要做好自己的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