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宏觀經濟改革的重點在哪兒
2013-9-10 9:54:00 來源:企業觀察家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發展
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機構缺陷自我修復
穩定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 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
何帆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
2013年中國上半年宏觀經濟形勢很詭異,2012年第四季度GDP增長7.9%,因此大家都很樂觀,信心反轉。今年第一、二季度GDP增長分別是7.7%和7.5%,增速開始下滑,改變了市場之前的樂觀看法。
PMI做為經濟形勢的先行指標,中采和匯豐PMI數據顯示,大部分企業在最近幾個月中一直在榮枯線以下,相對大中企業,小企業形勢更加嚴峻。
除了實體經濟,金融市場也是一片蕭條。中國股市指數在下挫,美國股市指數和日本股市指數卻在上漲,因此很難看出到底是誰爆發了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已經步入下行時期,中國經濟不會出現金融危機之前的高增長,也不會出現2008年經濟刺激后的高增長。中國經濟基本變量已經開始變化,之前9-10%的增速已經下降到7-8%。
風險是長期累積的結果
中國經濟預期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加上國外的唱空聲音,現在大家都很悲觀,但中國經濟沒有出現硬著陸跡象,出現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的概率還是很小。
中國并不是說沒有風險,所有人都注意到的風險就不是風險,沒有人注意到的風險才是風險。如20世紀90年代時,美國專家認為中國會爆發銀行危機,現在美國和歐洲銀行破產了,中國銀行(601988,股吧)還是好好的。
現階段中國經濟下滑,發展非常困難,是短中長因素和外部環境共同交織的結果。
2012年第四季度財政支出同比增速僅為4.6%,前三季度累計支出同比增速為21%,以往12月份的財政支出同比其它月份要高很多,財政支出下降對經濟影響會有一到兩個季度滯后期。2013年一季度消費同比增速從2012年12月份15.9%下跌到2.9%,大家低估了中央打擊公款消費的影響。
6月20日,中國爆發“mini版”人工制造的金融危機,央行在不正確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6.20錢荒”事件之后,大家對實體經濟擔心的同時,也增加了對金融體系的擔憂,以上可理解為今年前兩季度經濟形勢短期因素。
2008-2009年四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后遺癥,對現在的經濟下行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正確承認四萬億出現的問題,避免后來政府犯同樣的錯誤,但沒有四萬億,中國經濟可能早就出現經濟危機,甚至是社會危機。
產能過剩、地方債、影子銀行都與四萬億有關,四萬億不是一個刺激的財政政策,而是一個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當時中央財政投資也就一萬多億,剩余的讓銀行放貸。
2006年,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管得很嚴,央行和銀監會對銀行監管也是很嚴,但突然間基本上大撒手。2009年銀行一年信貸規模增加十萬億,一家股份制銀行在2009年建行20周年,當年貸款規模比以往19年貸款總額還要多,這樣就加劇了經濟結構惡化,是經濟下滑的中期因素。
2008-2009年經濟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依靠投資驅動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未來大規模投資活動會越來越少,這種經濟增長方式會對現在和未來中國經濟持續低迷產生深遠影響。過去注重實物投資,現在應該轉向注重人力資本投資,轉變投資主體,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調整。
新興經濟體黃金發展時期吸引了大量外資進入新興市場,現在新型經濟體增長加速,美國經濟復蘇,美元走強的形勢下,外資開始撤離新興經濟體,國外一片唱空中國聲音。
中國經濟黃金時代已經過去,正在步入緩慢增長階段,在保持7.5%穩增長時候,應該實施經濟結構改革,保持十年時間,在二十一世紀中葉,中國或將步入中等收入國家水平。
多管齊下助經濟走出低迷
面對各式各樣的問題,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利率市場化,是中國宏觀經濟改革的重點,進而逐步轉變持續低迷經濟增長趨勢。
中國經濟要繼續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一般情況下,按五年計劃的財政政策計劃而言,第三年投資往往會比較高,一方面是換屆,另一方面是項目長期投資,所以投資總量并沒有增加。棚戶區改造、鐵路投資、信息化、新能源、環保、城鎮化等公共項目還有進一步投資的機會,對原有項目改造升級,減少產能過剩,將帶來大量新的投資機遇。
堅持財政政策的同時還要加強對貨幣政策調整,創造穩定的金融市場。有人說通貨膨脹又要到3%,今年通貨膨脹到3%的概率不大,通貨膨脹不會出現問題是大宗商品價格,不會回到2008年巔峰值。
解決貨幣政策問題,不能單純依賴貨幣市場,金融市場上很多問題還是出現在實體經濟。如銀行不給中小企業貸款,這個問題不是銀行能夠解決的,還有全民投資房地產,只用堵的辦法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解決金融問題就要像大禹治水一樣,從大的方向疏導,解決問題,要引導大家進行投資。
貨幣市場穩定是銀行利率市場化的根基,銀行貸款下限放開之后,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推動,中國在朝著利率市場化方向前進,走得還是很慢。如果走的太快,把存款的上限放開,中國的銀行可能會遇見比較大的麻煩。由于利率差存在,在沒有其它投資機會情況下,銀行賺錢太容易了。美國利率市場化之后,利率是在下降,中國利率市場化之后,利率會上行。
過去銀行資金成本是很便宜的,中國利率一直被壓制,如果利率市場化之后,銀行間競爭會越來越激烈。80年代美國利率市場化之后,伴隨的是大批銀行破產,中國市場不能接受這樣的情況。通過大額存單利率自由浮動,推動銀行間市場存款利率水平上升,檢驗銀行接受程度,最后才是把存款利率上限完全取消。
在推動利率市場化時,央行計劃在2015年開放資本賬戶,這個時間點是最危險時點。
2015年之前,央行是否有信心把銀行現在暴露出來的影子銀行和地方債全部解決,2015年之前,中國銀行業暴露出來的是更多的問題,傳出來的是更多的壞消息。2015年資本賬戶放開就是突然開閘放水,到時國內民眾出于分散風險考慮,進行海外投資,中國3.5萬億外匯儲備不一定夠用,如果開放資本賬戶,2015將是我們最糟糕的一年。
在此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舉辦的“金融穩定監測與管理:來自FSAP的經驗和改進FSAP的建議”高層研討會,日韓代表、歐洲代表都表示要小心風險。
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定經濟發展;穩健的貨幣政策,推動金融機構缺陷自我修復;穩定的利率市場化改革,促進經濟結構轉型,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