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鐵路連云港至鎮江線地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帶,位于江蘇省南北中軸線上,線路北起連云港市,經淮安、揚州,南至鎮江,與京杭大運河、京滬高速公路并行,全長約311.64公里。沿線所經地區經濟發達,城鎮化程度較高,沿線四個城市總人口1678萬人,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較高,客運需求潛力巨大。
據悉,連淮揚鎮鐵路等級定為“客運專線”,雙線進行建設,設計區段旅客列車速度為250公里/小時。新建線路自連鹽鐵路董集站引出,經灌南、漣水接入淮安地區,經寶應、高郵、江都引入揚州地區新設揚州南站,向南引出后于五峰山橋位跨長江,接入滬寧城際丹陽站和丹徒站。其中,跨長江特大橋采用公鐵合建橋式。
項目投資估算總額為399.6億元,由鐵路總公司和江蘇省共同籌資建設。項目注冊資本金200億元,江蘇省承擔項目資本金的30%,負責本省境內段征地拆遷工作及費用,征地拆遷費用經各方確認后計入地方股份;鐵路總公司承擔項目資本金的70%。這是揚城發展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日子,一個引領揚州駛入“高鐵時代”的日子。
2013年8月21日,凝聚著揚州人激情和夢想的連淮揚鎮鐵路建設獲重大突破,國家發改委主任聯席會議批準通過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連淮揚鎮鐵路項目獲得國家正式立項。
這是一座千年古城一個世紀的偉大穿越。五年之后,銀箭般的高速列車,將穿越長江,一路向南。揚州人在家門口坐上跨江高鐵的夢想,終將成真。
這是決意跨江發展的揚州人民搶抓機遇、重振雄風的一座無字豐碑,將會在遼闊江淮大地鐫刻下460萬揚州人民致力于加快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實現追趕跨越、奮力崛起的不懈追求。
咬定目標不放松。10年來的奔波,數不清的挫折,在這一刻,無數見證者的內心深處涌起一份激情,升騰幾多期待——
項目醞釀階段
市發改委主任范天恩介紹,連淮揚鎮鐵路北承隴海鐵路,中聯新長、宿淮、寧啟鐵路,南與滬寧城際相接,形成縱貫江蘇中部蘇北、蘇中、蘇南地區的南北縱向中軸鐵路主通道,對加強沿線地區城市與省會城市南京及長三角經濟中心上海的聯系具有重要意義,對揚州先行先試“跨江融合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從2003年4月向省政府上報項目請示起,到昨天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立項,揚州人整整用了十年時間。范天恩深有感觸地說:“連淮揚鎮鐵路成功獲得立項,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學定位,從揚州及沿線四市發展大局考慮,謀劃構筑區域交通一體化;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毫不動搖堅決向前推進的戰略決策和決心;得益于市發改委、市鐵路辦等部門密切配合、攻堅克難的拼搏精神。”
據介紹,連淮揚鎮鐵路獲國家發改委立項只是完成了“萬里長征第一步”,從技術環節角度出發,還有環評報告等10多個支撐性文件待審理審批。范天恩表示:“我們爭取今年年底前,最遲明年上半年,可研報告能批下來,明年下半年通過鐵路總公司初步設計審查,這樣明年底將具備開工條件。” (2003年4月—2008年10月)
對“鐵路過江”的期盼,揚州人由來已久。
寧啟鐵路于2000年動工興建,2004年投入營運,但穿境而過的仍是一條“江北線”。揚州鐵路仍為長江天險所阻,揚州人依然只能隔江而望。“鐵路不過江”的尷尬始終讓決意跨江發展、融入蘇南的揚州人耿耿于懷。
興建過江鐵路,打通揚州鐵路的南北向交通瓶頸,把揚州與蘇南核心城市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實現揚州—上海快速通達,這是揚州人民的期盼和心愿。
時光追溯至2003年,今天的連淮揚鎮鐵路藍圖,起源于當時一個“淮揚鐵路”的設想,以4月14日揚州市政府報省政府的請示《關于將鐵路淮揚線列入國家“十五”規劃建設項目的請示》為標志,該項目從此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
2004年8月,市發改委根據鐵道部和我省鐵路建設的發展要求,在淮揚鐵路方案的基礎上,提出了鐵路過江(淮揚鎮鐵路)方案。
跨過長江去!基于這一重大戰略調整,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果斷決策,積極部署淮揚鎮鐵路項目的爭取工作。2O05年11月22日,將《關于將鐵路淮安、揚州、鎮江線列入國家“十一五”建設規劃和揚州火車站增開線路的函》報給上海鐵路局。
2005年12月14日,市發改委前往省鐵辦、省發改委,匯報淮揚鎮鐵路的前期工作情況和建設鎮江五峰山公鐵兩用大橋的方案,懇請省政府將該項目列入省“十一五”建設規劃。
2005年12月23日,時任市長王燕文前往鐵道部,請求將淮揚鎮鐵路列入國家“十一五”建設規劃。
揚州人的積極爭取,已然吸引了高層關注的目光。
2O07年4月,淮揚鎮鐵路進入《江蘇省“十一五”——2020年鐵路建設及發展規劃》。
2008年11月5日,時任市委書記季建業、市長王燕文在國家發改委,喜獲《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正式文本,淮揚鎮鐵路納入該規劃。該項目終于具備了前期工作啟動的必要前提條件。
至此,揚州人向南融入蘇南的愿景、揚州這座有著近2500年歷史古城的命運,與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融為一體。從此,揚州面向未來的目光更加遼遠,從江揚大地,穿越浩蕩長江,到達蘇南,到達上海,走得更快更遠。
快速啟動階段
(2008年11月17日—2009年10月)
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2008年調整)》雖已確定建設淮揚鎮鐵路,但什么時候建、建什么樣的線路、過江地址選在哪里等諸多問題都懸而未決。只有項目建議書經鐵道部通過,并上報給國家發改委立項后,才能正式開展,有效推進。
2008年,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國務院同意加大鐵路建設投資,為淮揚鎮鐵路項目的提前啟動提供了第一次難得的機遇。在揚州人積極爭取下,鐵道部充分肯定了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設的意義,同意提前啟動淮揚鎮鐵路的前期工作。
2008年12月3日,鐵道部計劃司書面通知鐵路設計單位開展淮揚鎮鐵路項目預可研究,淮揚鎮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正式啟動。
2009年2月15日,省鐵路辦召開全省鐵路項目前期工作推進組會議,明確省鐵路辦為淮揚鎮鐵路項目組組長單位,揚州市為副組長單位,共同推進淮揚鎮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
2009年2月,中鐵上海院、大橋院完成了預可報告的編制。6月9日,鐵道部在揚州召開會議,對淮揚鎮鐵路項目的預可報告進行行業審查。根據審查意見,7月21日,中鐵上海設計院完成了淮揚鎮鐵路預可研修改方案并上報鐵道部。8月12日,鐵道部在京召開會議,通過了淮揚鎮鐵路預可研究修改方案的行業審查。
2009年國慶節后,鐵道部計劃司與省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就連淮鐵路并入淮揚鎮鐵路項目達成共識,以“連淮揚鎮鐵路”向國家發改委上報項目建議書。10月底,項目建議書在鐵道部有關部門會簽結束,即將準備上報國家發改委。
一切似乎順風順水,但沒想到的是,接下來一波三折,意外挫折一個接一個。因這一系列意外的發生,致使這份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最終沒有邁出鐵道部大門,轉眼就是4年光陰。
項目催辦階段(2009年—2012年11月)
又是數番周折,揚州人始終咬定目標不放手!
2011年5月11日下午,市委主要領導專程赴京,拜會新任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匯報連淮揚鎮鐵路項目情況,懇請鐵道部關心支持。
揚州人的真誠打動了鐵道部領導。第二天,鐵道部計劃司通知設計單位對連淮揚鎮鐵路預可方案深化研究,項目在停滯了18個月后再次啟動。
在此階段,項目的預可研究得到進一步深化,項目的工可報告也于2010年5月完成并上報鐵道部,過江大橋的通航論證等基礎工作都已完成,只要鐵道部同意啟動項目建議書報批,連淮揚鎮鐵路項目的前期工作就會較快地推進。
項目重新啟動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密切跟蹤項目的進展情況,要求加大力度催辦上報工作。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意見,2011年6月—8月期間,市交通局黨委書記尹建平五次專程赴京,拜訪鐵道部計劃司,并派員長駐鐵道部計劃司,密切跟蹤項目進展情況,催辦項目建議書。
與此同時,市發改委原主任李忠盛陪同有關領導先后三次拜訪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和鐵道處負責人,爭取支持。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只要鐵道部上報項目建議書,就盡快安排內部會簽,并爭取早日上會通過。
這期間,鐵道部計劃司先后兩次召開專題會議,對項目進行論證。2011年7月20日,項目建議書文稿經鐵道部計劃司分管副司長簽認,報司長簽批。
就在項目建議書按正常程序推進時,又一場意外事故中斷了連淮揚鎮鐵路項目進程。
2011年7月23日,甬溫鐵路發生特大動車事故。事故發生后,國務院暫停新建鐵路的審批,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終未能從計劃司簽出,進入部內會簽程序。
2011年12月21日,尹建平約請省鐵路辦規劃處負責同志前往鐵道部,再次詳陳加快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上報的請求。此時,鐵道部有關部門負責同志表示,鐵道部資金緊缺,項目推進存在難度。
2012年3月,市發改委會同市鐵路辦兩次前往鐵道部進行溝通,從了解到的情況看,問題主要是鐵道部資金壓力大,為了通過緩批項目緩解資金壓力,由鐵道部出資的新上項目要等到2014年及以后才能安排。
在項目催辦階段,市委、市政府和市有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雖然項目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但由于我市做了大量而又細致的工作,使鐵道部對揚州的努力給以充分肯定,為項目的下一步推進打下了扎實基礎。
從瑞雪飄飛到春暖花開,從炎炎夏日到金秋時節,無數次來回奔波在京城與省城間,在燈光無數次徹夜長明的辦公室,有著這么一群揚州人,用最樸實、最堅韌的干勁向世人證明,“揚州鐵路一定要過江”,這是揚州人民的共同心愿,更是對這座城市未來的承諾。
爭分奪秒
時光飛逝,轉眼已到2012年金秋時分。從2003年算起,已近10年光陰,而那份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仍緊鎖在鐵道部文件柜里。
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早一天實現項目建議書上報國家發改委,早一天獲取國家發改委立項,早一天動工建設,揚州愿望愈發迫切。
第一關:重啟打開停滯局面
2012年11月17日,黨的十八大召開之前,揚州人抓住了一次打開停滯局面的機遇。
當了解到省政府領導將與鐵道部副部長陸東福會談,加快推進江蘇鐵路建設項目,市發改委主任范天恩和市交通局黨委書記尹建平立即將該消息向在京的市委書記謝正義作了匯報。
市發改委黨組成員、市重大辦副主任張蘇煜回憶說:“市委書記謝正義在部省領導會談前,向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李云峰匯報了揚州市委、市政府的愿望和要求,懇請省領導關心支持揚州鐵路項目,確保了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列入了‘鐵道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江蘇鐵路建設的會商紀要’。”
省領導的講話、鐵道部和省政府專題會議的紀要,對于百折不撓、堅定不移的揚州人來說,增強了信心,鼓舞了干勁。
根據“紀要”,連淮揚鎮鐵路項目排在四個推進新建項目中的第四位,前三位分別是:滬通鐵路、連鹽鐵路、徐宿淮鹽鐵路。
“當時,我們有些擔心會被拖延,因為徐宿淮鹽鐵路還沒列入國家相關規劃,竟然排到我們前面去了。”張蘇煜說。
這要等到猴年馬月?
2013年元旦,當人們放松心情歡度新年之時,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丁純及市發改委主任范天恩,專門趕往南京約請相關部門有關負責人協調。
“建設連淮揚鎮鐵路項目是促進蘇北、蘇中發展的需要,而不單純是我們揚州的事情,”范天恩說,強調這一認識,最終使該部門確定了這四個項目是平行關系,沒有先后順序關系。
元旦過后,該部門主動做好鐵道部溝通工作,明確了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可以率先啟動。
第二關:單項?合項?
2013年1月15日上午,市委書記謝正義、市長朱民陽在京拜訪了鐵道部部長盛光祖。在聽取我市匯報后,盛光祖明確要求在春節前報出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
當天下午,相關市領導率隊前往鐵道部計劃司,懇請計劃司負責人能在春節前報出項目建議書。該負責人表示,已按盛光祖部長要求進行了布置安排,但同時提出了新的要求,讓“項目”面臨再次陷入僵局的可能。
“他們提出要把徐宿鹽淮和連淮揚鎮變成一條線,以京滬高鐵的輔助通道項目上報國家發改委。”范天恩表示,這一想法固然很好,但由于徐宿鹽淮鐵路項目還沒有進入國家規劃,而連淮揚鎮早已進入規劃,具備上報項目建議書的條件。
“如果兩者并成一條線,就意味著我們要等到它完成規劃、審批,這就會變得遙遙無期了。所以我們強烈建議,連淮揚鎮作為單獨項目上報為妥,不要混在一起。”
然而,如何做通鐵道部計劃司的工作?
機遇總是極為寶貴、稍縱即逝,只有果斷行動,乘勢而上,才能贏得主動。
2013年1月15日晚上,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在京立即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布署與鐵道部計劃司的匯報銜接工作。“大家一致認為將盛光祖部長的講話精神寫成文字報告,請盛部長簽字,有利于推進落實。”范天恩回憶道。
當晚,市發改委迅速起草“關于貫徹盛光祖部長1月15日講話精神的情況匯報”報告,并連夜返揚由市委、市政府蓋章。
“書記要求我們17日早上必須送到盛部長那里去。”張蘇煜說。
17日上午,鐵道部召開全國鐵路計劃工作會議,會前這份報告就送到了盛光祖部長面前。
“盛部長隨即簽了個意見,指示由陸東福副部長并計劃司負責辦理。隨后,我們拿著報告的復印件就趕到計劃司,最終推動了計劃司簽發上報。”
第三關:鐵道部撤銷倒計時?
此時,離春節還有20天,有消息傳來,鐵道部將于兩會后撤銷。這令正在處于推進工作中的揚州人萬分火急。
鐵道部撤銷后,機構面臨重新設置,人員將要重新安排,“項目”推進也將重新走程序,“前功盡棄不說,關鍵是不知又要拖到何時。至少到目前,我們也沒有看到新成立的鐵路總公司上報出一份鐵路新項目。”張蘇煜說。
為此,市委主要領導下定決心,“一定要在春節前,完成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從鐵道部上報至國家發改委的手續。”同時,組織了在京工作小組,由副市長丁一帶隊。
張蘇煜至今記憶猶新:“謝書記說了,‘這個項目沒有報出去,你們就不要回來’。”
按照規定,項目建議書要完成整個程序,需要鐵道部計劃司、運輸局、鑒定中心三個司會簽外,再交由分管部領導簽字通過。而每個司通過就要經過四、五道環節,按正常程序辦下來,僅三個司會簽就需要兩個月時間。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積極和經辦的長規處協商,把資料一式三份,同時呈送三個部門簽批。所有人員每天跑到各個司去盯。
“我們天天早上8點就到鐵道部。他們都感到很奇怪,說這個是你們江蘇省的事情,不光光是你們揚州的事情,我們還從來沒有見過地方(政府)這么熱心的。”
1月27日,終于拿到了三個司會簽通過的報告。然而,這時春運開始了,陸東福副部長已前往山東檢查春運工作。在得知事情進展后,陸東福表示第二天下午趕回北京。“這讓我們萬分感動。”
第二天下午兩點不到,揚州在京工作組成員趕到鐵道部。“由于當時陸副部長在開會,我們就站在門口等了4個小時,等到六點半。”
項目建議書正式報告和三個部門的會簽意見,有厚厚一沓。針對個別細節處理后,將這些文件交給陸東福副部長時已是晚上7點鐘。陸副部長表示:“我看完以后再給你們答復吧。”
回憶當時的情景,張蘇煜表示大家心里直打鼓,誰也沒有吃飯的心情。一個多小時后,電話響了,“是陸副部長辦公室打來的,要求市里主要領導和陸副部長通個電話。”
在向市委主要領導匯報后,過了三分鐘,工作組接到了謝正義書記打來的電話,“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啊,陸副部長已經簽了。”
此刻,窗外寒流呼嘯,室內已是一片歡騰。
第四關:客專?客貨?
1月29日,項目建議書在鐵道部蓋章后,工作組成員當天中午趕到南京送往省政府蓋章。
張蘇煜回憶說,“當天下大雨,的士都打不到,我們坐地鐵到南站趕上了最后一趟返京高鐵。捂著蓋有鐵道部和省政府兩個紅印的正式上報的公函,我們心里感到特別地踏實。”
這是鐵道部撤銷前最后一批關于鐵路項目建設的公文:鐵計函(2013)124號《鐵道部江蘇省人民政府關于報送新建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的函》。
1月31日,抵京的省、市主要領導拿到這份文函,揚州工作組提前10天完成了這份艱巨而光榮的任務。
2013年1月的最后一天,連淮揚鎮項目建議書終于遞交到國家發改委,進入了立項前最后的沖刺。然而,新的挑戰也隨之來臨。
2月底,國家發改委委托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簡稱“中咨公司”)作該項目評估。此前,全國急須待評估的項目已積累到4月份。范天恩又專門去中咨公司協商,一番努力后,中咨公司同意將連淮揚鎮鐵路項目評估工作提前安排。
“中咨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為此他們破了兩個先例,第一,調整了項目評估預排時間表;第二,所有項目評估地點,要么設在起點城市,要么在終點城市,唯獨這一次放在了揚州,這一中途城市。”
3月19—22日,中咨公司組織專家組來揚對項目建議書進行評估。
會上,在鐵道部計劃司作了客運專線定位介紹后,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有關負責人提出建議,加強對連淮揚鎮鐵路貨運開展研究,他認為,增加貨運線以后,對經濟的拉動會有很大的好處。
然而,這位負責人話一說完,房間里一片寂靜,現場氣氛頓時凝固起來。
“領導的動機是好意,但定位客貨線路后,時速設計最高200公里,無疑將使我們遠離高鐵這一當今最主流的運輸方式,有悖于我們最終的心愿。”范天恩說。
作為國家發改委的代表,這位負責人的講話對于項目評估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傾向客運專線,同時深化貨運線研究”,中咨公司將專家組意見轉交給上海鐵路設計院作補充研究報告,要求講明支撐客運專線的理由。
前后兩易其稿后,等到上海鐵路設計院補充到位,再次將報告遞交給中咨公司,已是5月6日。第二天,中咨公司就要對線路定位作最后評估。
得知消息后,范天恩當日晚上急赴北京,下了火車后,連忙趕往國家發改委,搶在該負責人即將外出參加會議前一分鐘,講述了揚州人的高鐵夢想。
“這時候不拼,恐怕我們要后悔一輩子。”范天恩說。
揚州人執著的追求,打動了專家。幾經周折后,一份連淮揚鎮鐵路定位“客專”的評估報告,終于正式出爐。一直盯著這份報告送到國家發改委,張蘇煜記得那一天是端午節后第二天,6月13日。
第五關:一份資金承諾函?
6月17日,拼搏在推進工作中的揚州人迎來了鼓舞人心的一天。
這一天,參加我市北京央企招商活動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專程拜訪了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國家發改委基礎產業司司長黃民。
徐憲平副主任興奮地向揚州客人透露一個情況,“你們來得正好。10天前,我們陪李克強總理到河北調研時,李總理反復強調了鐵路建設的重要作用。鐵路建設將迎來一個大好的發展時期。”
對于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徐憲平表示,“只要鐵路總公司的確認函到了國家發改委,今天到了,明天就批。”
鐵道部撤銷后,國家發改委要求鐵路總公司對原鐵道部上報的31個項目重新認定上報。如果等待鐵路總公司對項目重新審查上報,無疑等于重新走一遍上報程序,那將是又一個漫長的等待!范天恩又專程找黃民司長陳述理由:一方面我們積極與鐵路總公司協調,爭取早日報來。另一方面,為加快速度,建議國家發改委同時走內部會簽程序。終于得到同意。
“這其中,又新增加了一份近300億元資金承諾函要求,也就是銀行貸款的意向函,如果沒有,就無法進行內部會簽。”張蘇煜介紹說。
“鐵道總公司財務司對我們表示,已經向中國銀行、農業銀行提出申請了,但正常審理過程須要一個多月才能辦好。當時,全國都在議論‘錢荒’一事,此時請求銀行出具貸款承諾無疑雪上加霜。”
經歷了多次磨難,難道就耽擱這最后一關?
市發改委經反復查詢后意外發現,2009年以來,建設銀行先后為連淮揚鎮鐵路出具過178億元和80億元的兩筆資金承諾函,且在有效期內,“這樣就有200多億了,但離300億元標準還差一點。”
此時,中國銀行揚州分行行長毛建良在得到市發改委信息后,立即報省行和總行,連夜派人去北京,到北京中行總部匯報了全市人民的期待。第二天中午,中國銀行80億元的資金承諾函即批復下來。
“當天下午,我們將所有手續辦好,報送給國家發改委。至此,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完成了所有上報手續。”這一天,時針指在2013年7月19日。
2013年8月9日,這是一個普通的日子,然而對于揚州人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這份凝聚著10年來揚州人智慧和心血的連淮揚鎮鐵路項目建議書,通過國家發改委內部會簽,正式報送國家發改委主任會議待批,向“國家發改委立項”發起最后沖刺。
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原鐵道部被拆分為國家鐵路局和中國鐵路總公司,文中鐵道部相關表述均為原鐵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