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寧安城際鐵路雛形初現
2013-8-20 11:23:00 來源:馬鞍山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城市向東,一條南北向的施工線路,在馬鞍山城市地圖上畫下了一抹輕柔的弧度。從一紙藍圖到一條“戰線”,它的破土開啟了馬鞍山城際鐵路的新夢想,200公里的設計時速也將引領馬鞍山駛入“速度生活”。
它是寧安城際鐵路,一個近年在馬鞍山反復被提及的名詞,一條承載著馬鞍山230萬人民希望的夢想通道。
2010年,寧安城鐵馬鞍山段動工建設,歷經3年建設,如今已雛形初現,始露“鋒芒”。8月18日,記者來到了寧安城鐵施工一線,自北向南記錄了它在火熱盛夏的大干場景。
首站感受“霸氣”場景:900噸“重量級”箱梁誕生始末
雨山制梁廠:最后64孔箱梁加速制造中
沿著采石河路向東,距采石河不遠處,有一座“制梁工廠”,專門生產搭建鐵路橋梁的箱梁。
這里的“巨型”箱梁每孔長32米、寬14米,梁中被填筑了60多噸的鋼筋和285方混凝土,總重量近900噸,“與360輛小汽車的重量相當。”中國安能建設總公司(武警水電部隊)寧安鐵路工程指揮部總工程師李廣說。
記者在現場看到了一塊塊密密麻麻的鋼筋骨架,一臺臺大型的龍門吊機,附近還有專門的混凝土拌制站,這些巨型箱梁究竟是怎樣制成的呢?
李廣介紹,一孔箱梁的制作周期一般是4至5天,第一步就是綁扎鋼筋,有底板、腹板和頂板三大塊;綁扎作業完成后,50噸重的龍門吊會先吊裝底板鋼筋入模定位,安裝端模和內模;再吊裝頂板鋼筋入模定位,將底、腹板鋼筋綁扎連接;再將285方的混凝土泵送入模,這一過程需在7個小時之內完成。再之后,就是混凝土養護、穿鋼絞線、張拉、壓漿、封端作業;待強度達到要求通過驗收后,為梁端刷模;完成之后,一塊箱梁在制梁廠里的最后一道工序就完成了。
在現場,記者還注意到兩個細節,在制梁臺座上,邊沿被均勻刻上了一道道刻痕,這主要是為了精準地保證每根鋼筋間間距的均勻。而在每一塊箱梁上,都有一塊藍色的牌子,這是它的“身份證”,上面記錄它的制造工廠、規格、編號、制造時間以及未來即將“效力”的準確位置。
這么重的箱梁是如何吊到橋梁上去的呢?李廣手指著正在施工的橋梁方向說,“我們通過一臺900噸的提梁機將箱梁提運入庫,再由兩臺450噸的龍門吊起吊至運梁車,由運梁車運輸至墩位后,再由架橋機起吊架設就位。”記者隨后又來到了一個月前剛剛完成鋼箱梁架設的跨采石河特大橋段橋面,發現除了提梁機“高大威武”,這運梁車也是“霸氣十足”,不說別的,單輪胎就有64個。
整個寧安城鐵馬鞍山段共有2座制梁廠,記者所在的雨山制梁廠主要承擔著跨慈湖河特大橋、跨向山專用線特大橋、跨采石河特大橋、跨黃梅山特大橋、跨襄城河特大橋、跨314省道特大橋、跨姑溪河特大橋440孔箱梁的預制任務。“這里平均一周完成2至3片的箱梁制造,除剩余在造、待造的64孔箱梁之外,其余376塊已全部制造完成。”指揮部副政委徐長根說。
沿線“觸摸”推進“脈搏”:向前的每一米都傾注無盡汗水
跨314省道特大橋:連續梁施工月底合龍
向南,到達314省道與提署路交叉處。如果說在跨采石河特大橋上記者感受到的是合龍后的震撼,那記者在正在進行連續梁澆筑作業的跨314省道特大橋邊,感受到的則是過程的細密。
這一段工程主要跨越314省道和當涂提署路,全長655.8米。“梁下主體工程已經進入改期,提署路部分的連續梁澆筑已經完成,314省道還剩最后一點,預計月底結束。”李廣介紹。
比起箱梁架設,連續梁澆筑時間周期很長,那為什么跨314省道特大橋要使用連續梁澆筑的模式呢?“這主要是長度的區別,我們制造的箱梁有24米和32米兩種,屬于標準梁,超過32米就是非標準梁,需要選擇連續梁澆筑模式。”李廣介紹。 白紵山隧道:努力打通最后13米
再向南,到達白紵村白紵山。已過上午11點,由于施工質量要求,工人們已經進入午休時間了,可伸出長長管道的抽風機還在勤勤懇懇地工作著。沿著管道向南,是一道黑暗的洞口,這里就是整個寧安城鐵沿線最長的一條隧道工程——白紵山隧道。
由于隧道尚未貫通,洞中又有許多熱源,里面的空氣并不流通,所以即便是隧道口也彌漫著許多灰塵。從爆破、清運碎石、立架到噴錨,有近200名工人每天在洞中忙碌。“目前還剩下最后13米就可打通整個隧道,這條全長993米的隧道最快9月份就能貫通。”李廣說。
記者隨后又來到了隧道的南入口。看到的不是山體的洞口,而是一個馬蹄形的景觀洞口。李廣向記者介紹,這樣的一條人造通道是作為隧道和前方路基中間的過渡,整個馬鞍山段有3條隧道,這樣的景觀洞口有6個,后期還將作相關綠化配套,實現“一洞一景”。
跨姑溪河特大橋:主跨及北岸9月底有望合龍
繼續向南,記者來到了寧安城鐵馬鞍山段最大橋梁工程——跨姑溪河特大橋。當全長632米的大橋橫跨姑溪兩岸,在片片青草和來往船舶的映襯之下,其氣勢不張自顯。
由于采用的是連續梁澆筑,該部分的施工工期較長,受姑溪河航道通行影響,這里的安全管理也非常嚴格。記者在現場看到,大橋靠北岸部分還有10多米的未合龍段,主跨部分還剩最后一小節。李廣透露,這兩個部分9月底就有望合龍,南岸要稍微晚一些。
在已經合龍的箱梁上,記者看到了一道道白色的印跡,那就是完成澆筑的痕跡。“這一個痕跡就是一個小段,一小段從澆筑到張拉平均需要7至10天。”李廣說。
點滴描繪“成長日記”:越來越多的“已完成”
馬鞍山全線:兩大“重頭戲”年內“落地”
作為進入安徽的第一段,寧安城鐵途經馬鞍山38.5公里,自北向南依次穿越花山、雨山和當涂。從2010年至今,它每一個“小動作”的進行都令人更加期待,每一個“大節點”的完成都令人欣喜滿懷。
寧安城鐵4標段今年有哪些重要動作,進行得怎么樣,未來還有哪些重要節點?就此,李廣也向記者作了詳細介紹。“2013年我們4標段的主要工作就是馬鞍山東站的路基填筑,連續梁施工和隧道施工,目前都在有序推進中。今年計劃投資9.08個億,截至7月底已完成5.35億,從當前情況來看,完成全年目標沒有問題。”李廣說。
對于整個項目來說,最重要的兩大節點工程就是連續梁的施工和隧道的貫通,“巧合”的是,這兩大“重頭戲”同樣都將于年底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