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洋品牌奶粉就進入集中漲價期,三年間四次集中調價,每次提價幅度平均在10%左右,一段時間國外奶粉價格大幅走低,多個洋奶粉價格仍然逆勢調高一成,價格動輒是國外的三、四倍。從2011年到現在,洋品牌僅僅靠提價,就能輕松從中國市場賺走100億人民幣。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副組長黃勇:“涉嫌違法的行為,對競爭是有影響的,特別是消費者整體福利有減損影響,依照我國《反壟斷法》第46條規定,將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于上一年底1%到10%的罰款。”
然而自從《反壟斷法》誕生起,發改委開出的罰單寥寥可數,經常用約談代替了處罰。曾經參與過《反壟斷法》立法研討的律師邱寶昌建議,約談很必要,但是處罰也一定要有:“你必須承擔在停止之前,實施壟斷行為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該沒收違法所得的一定要沒收,該處罰上年度1%到10%的罰款一定要罰。消費者可以依據反壟斷裁決提起訴訟,相關企業也可以提起訴訟。”
市場樂觀估計,為了能避免巨額罰單,進口奶粉價格還是很有可能集體降價。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奶粉事業部經理吳松航表示,目前國內品牌奶粉僅占市場份額的40%,“洋奶粉”一旦確定降價,以眼下國產奶粉狀況只會壓力更大:“如果進口奶粉由于這樣的反壟斷調查,然后把價格就真的低了,如果這樣的話,消費者的觀念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仍然會認為“你看他又便宜又是進口的”,那豈不是選擇會更高?在這種情況下,無異于對國產奶粉是沒有好處的。”
吳松航的觀點在消費者那里也得到了印證:“我相信會有沖擊的,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估計選擇國產奶粉比例會降下來。”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孟雁北指出,發改委的反壟斷調查可能觸動奶粉業大洗牌,國產奶要贏得消費者最終還要靠自己:“中國的奶粉企業來說,在公平競爭,正當競爭,平等競爭這樣大前提下,我們的奶粉企業從某個角度上,也要苦練內功,給我們的消費者提供質量更好,價格更優的產品。”
上一篇:上海物聯網年產值率先達千億
下一篇:哈英簽署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