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快遞掌門“聚首”共商發展大計
2013-7-6 8:59:00 來源:杭州日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經常網購的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網上買了東西,快遞卻不能一下送到自己手上——有的被攔在小區外,有的被擋在公司樓下,有時候快件到家了,自己卻在外面,只能再和快遞員約時間,既浪費時間,又耽誤事情。這快遞的最后100米,成了快遞公司和買家的一個共同難題。 7月4日,我市召開的快遞產業發展工作座談會包括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聯邦快遞等在內的杭州民營和外資快遞企業掌門人,非常難得地圍坐在一起,就杭州快遞業發展進行“頭腦風暴”。會上,這個“最后100米”的難題,也一再被提及,但如何破解難題,顯然各大快遞公司都有不同的設想和憂慮。
智能包裹機,想說愛你不容易
其實,“最后100米”不僅是在中國存在,世界快遞企業基本都面臨這個問題。
早在去年召開的全市電子商務和快遞業發展專題會上,就提到過美國、德國、日本等國的公共智能包裹機模式。其實,這種新做法杭州已經在悄悄啟動。
杭州郵政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目前,這種包裹機已經在杭州城西的部分高檔小區投入試點。這些機器外形類似于小區樓道的報刊箱,但操作全都是智能化的。假設快遞員送一個快件包裹到樓下,你卻不在家,快遞員可以通過操作打開其中一個盒子,將包裹放進盒內并關上。很快你的手機上就收到一條提示短信和取件密碼。待你回來,在包裹柜上輸入密碼,該盒子就會自動打開,并且上方攝像頭自動拍照留下取件人的影像。
方便歸方便,但現場就有快遞企業負責人對此提出了疑義。“這些快遞柜由誰來建?是政府建,還是快遞公司各建各的?”圓通的負責人直言不諱地道出了自己困惑。有企業負責人表示,智能包裹機無法實現客戶當面驗貨,物品出現問題也很難追究責任。想要全面推廣的話,還要面臨許多管理規范上的問題。
在問題里找商機,還有不少嘗試
如何破解快遞“最后100米”,除了設立智能包裹機,世界各地的企業還有其他不少嘗試。
比如,在北京就有人開店面,專門打出了“城市100 共同配送”的招牌,目的就是幫著各大快遞公司消除最后100米的屏障。快遞公司送來的快遞,客戶如果不放心送上門,都可以放在他們店里取;或者等業主下班后讓他們送進去,因為店面就開在小區門口,而且統一著裝,社區業主也能放心。當然,這樣的服務是要收費的。
單靠快遞企業或電子商務企業還不夠。去年,國內最大的民營快遞“順豐”開始嘗試與7-11便利店合作攬收快件或者接受消費者快件自取。此后,“順豐”自己在深圳一口氣開出了20多家便利店,以日用商品的銷售利潤來貼補快遞網點門店的租金。目前,“順豐速運”已經在南京、長沙、廣州、珠海、青島、成都等國內十幾個城市推出便利店代收快件的服務。
今年3月,“沃爾瑪”也宣布計劃于夏季在部分門店測試新的儲物柜系統,試圖解決電商快遞“最后一公里”的難題。通過該系統,用戶可以在網上購買商品,隨后前往附近的沃爾瑪門店,在儲物柜中取出商品。
新聞鏈接:
杭州積極創建中國快遞示范城市
近年來杭州的快遞業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增長極和影響市情民生的重要行業,但伴隨著高速增長,快遞行業發展中也存在著許多瓶頸問題。目前,杭州正以創建中國快遞示范城市為契機,努力提升快遞業發展的市場環境。
據統計,目前杭州的快遞企業加上分支機構已經有500多家。全國民營快遞前三強順豐、申通、圓通項目均落戶空港新城,天天快遞總部也落戶濱江區,聯邦快遞中國區轉運中心和DHL杭州口岸落戶蕭山機場,UPS區域物流中心則落戶臨江工業園。
去年,全市累計快遞業務量2.6億件,占全省的32%,同比增長60%以上;業務收入近43億元,占全省的36%,同比增長40%以上。均高于全省、全國平均水平。今年1至5月,我市快遞業繼續快速增長,全市累計快遞業務量1.43億件,同比增長49.9%以上;業務收入近18.93億元,同比增長20.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