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麒棟:煤炭港不會出現漲價潮
2013-7-5 10:08: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實習記者王寶強
6月1日起,秦皇島港內貿煤炭港口作業包干費在現行基本費率基礎上提高2元/噸,這是該港自2011年10月1日上調3元/噸后的首次上漲。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秦皇島港口作為行業龍頭,此輪漲價或許更像是港口漲價潮的風向標。
“港口漲價與煤價并無直接關聯”
國內煤炭價格為何持續下跌?對此,中國港口協會秘書長杜麒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外貿煤炭的大量進口是國內市場煤炭價格的下跌與北方港口煤炭發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
我國從2010年起,成為煤炭凈進口國,2011年煤炭進口量達1.82億噸,2012年增長到2.89億噸,同比增長58.8%。據海關有關統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煤炭進口大幅增長30%,預計今年我國進口規模將持續擴大,進口煤炭總量將超過3.5億噸。
杜麒棟指出,進口煤價格低廉,國內火電企業均取消電煤合同,優先使用進口煤炭,對我國煤炭市場的沖擊波有增無減,一是國內煤炭價格大幅降價,今年有的動力煤價格同比下降20%以上;二是對我國的北煤南運帶來很大的沖擊。據統計,2012年我國的主要煤炭裝運港——北方七港的煤炭發送量為5.6億噸,同比減少了8.9%,其中秦皇島港口完成2.3億噸,同比減少了7.17%。
杜麒棟告訴記者,我國煤炭市場已由計劃經濟轉入市場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市場化階段,與國際市場已融為一體;我國的用煤企業開始享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利好,已難以回到原先長期執行的計劃經濟軌道。因此,國內市場煤炭價格的下跌與北方港口煤炭發送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外貿煤炭的大量進口。“而港口漲價與煤價并無直接關聯”。杜麒棟指出。
據了解,我國港口煤炭作業的定價是依據8年多前的定價標準,有的還要更早。近10年來,我國的燃油、水電、材料、人工費用都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已經翻了一番,港口市場已進入高成本時代,而港口作業收費基本沒有變。
杜麒棟透露,現代化碼頭企業是資本密集型企業,港口投資巨大,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大多在2%~4%之間,有的不到1%,不少碼頭還處于虧損狀態。我國許多大型碼頭企業的經營所以還能維持,主要是由于他們的生產實現了規模經濟,以及不斷進行技術革新的支撐。當碼頭的規模效應已經用完,高成本將成為碼頭企業的難以承受之重。碼頭行業要保持企業的自生能力,根據市場變化確定合理提價是必然趨勢,這是在市場體制下的企業行為,與煤炭價格的走低或提高并沒有必然的因果關系。“多種因素制約 不會出現漲價熱潮”
杜麒棟說,港口作業價格根據市場供需變化和各自的比較優勢做適當調整,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是常態,有利于碼頭企業的自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港口的可持續發展。“盡管如此,港口仍然不會隨意提價。”
杜麒棟分析指出,此次秦皇島港口價格上調乃是多種因素共同博弈的結果。除煤炭價格的持續下跌外,秦皇島還面臨城市環保、碼頭遷移等問題,這些也是促成碼頭作業成本提高的因素。但秦皇島港也受到周邊港口爭奪煤炭貨源的壓力,對于碼頭作業價格的提高是很大的約束因素。
杜麒棟表示,秦皇島港碼頭作業量在北方港口發送量中比例占40%以上,它的作業定價對北方港口應有一定的引領作用,但價格的漲跌還要受到更多因素的約束。
其一,曹妃甸港、黃驊港等新碼頭的建設投資巨大,單位運量投資比較上要高于秦皇島港老碼頭建設,而且碼頭運行初期,能力的利用率不高,這將使得碼頭作業成本居高不下,這是碼頭企業具有提高作業價格的驅動力。但這些碼頭在港口區位、貨源、鐵路、航線等比較優勢不如秦皇島港,港口發展對貨源市場、航線設置等要有一個培育過程,更有可能會采取以廉取勝的策略。
其二,經過這幾年的港口建設,北方煤炭碼頭的裝船能力有很大擴張,曹妃甸港、黃驊港的裝船能力都已經達到1億噸以上,北方七港的煤炭裝船總能力已達6億噸以上,并且還有新的碼頭在建設中。
北方煤炭發送港的裝船能力已經大于發送量的需求,而且各碼頭分散處于不同港口,歸屬于多個系統,為競爭煤炭貨源,將產生降價的驅動力。因此,各煤炭碼頭的價格可能會有上下浮動,對主要貨主單位可能還會予以優惠。但受上述因素的約束,北方煤碼頭不會形成漲價潮。
煤炭價格持續下跌,港口又提高了碼頭作業費用,這無疑讓國內煤炭貿易商雪上加霜。有業內人士曾經擔憂,港口漲價對中小型的發煤企業和個體用戶影響較大,煤炭運作成本增加。
對此,杜麒棟表示,秦皇島港今年6月以來將內貿煤炭裝卸作業費平均提高約2元/噸,不到現有收費的十分之一,大概只有煤炭價格的千分之三,對煤炭市場影響十分有限。而且,此次作業價格的調整,對秦皇島港口只是碼頭投資回報率從3%提高到5%,比起貿易商的獲利還是小得多。
價格是市場需求的晴雨表,反映了資源和生產要素使用情況,如果資源和要素相對稀缺,供不應求,價格就提升;供過于求,其價格必然下跌。杜麒棟表示,長期以來,港口作業價格一直受計劃經濟所局限,價格長期維持不變。這并不是一種好現象,其實是一種扭曲了的價格機制,不能保證港口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不能正確反映港口市場的需要,不能反映各行業的平均利潤率。
杜麒棟希望,港口企業能根據港口需求、各自區位特點、比較優勢對自己的價格進行調節,讓價格信號在指導資源優化配置方面發揮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