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華:外貿“觸電”面臨多方阻力
2013-7-26 9:49: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編后】
經大量調查采訪,本報“關注義烏電商新動向”系列報道共推出了四篇稿件,如實反映了電商融資、快遞物流、傳統企業進電商、外貿電商等方面的發展和存在的不足。
報道引起了義烏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并要求相關部門重視所反映的問題。電子商務是大勢所趨,在全城“觸電”的滾滾洪流中,發現問題,正視問題,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據義烏市商務局統計,今年前4個月,義烏跨境電子商 務出口4.05億美元,同比增長30%以上。這在義烏市上半年87.2億美元的出口額中,只能算小頭,但在今年全球主要市場總體需求萎縮、歐美訂單減少的背景下,外貿電商的主要客群恰恰集中在互聯網普及、經濟發達的歐美和澳洲地區。業內大呼“一片藍海”的同時,也正深切感受著來自各個方面的阻力。
【貨源】
庫存吃掉賣家50%凈利
小額國際混批網站應運而生
高增長、高利潤、高庫存,當義烏的外貿出口搭上電子商務,就出現了神奇的“三高”行情。前兩高,生意人都喜歡,但就庫存這一高,將前面的優勢消磨了大半。
記者從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了解到,業績大幅增長、盈利增加,但庫存嚴重積壓的情況在外貿電商中非常普遍,尤其是中小賣家,50%左右的凈利潤被庫存吃掉的現象很正常。
常說義烏市場的外向度為80%,對于外貿電商而言,這無疑是巨大的貨源優勢。實際上呢?
小額跨境貿易多現貨交易,發貨要求“短頻快”,外貿電商因此需要大量備庫存,承擔壓貨風險。“公司一天的訂單不過上千單,而我公司最小的倉庫就壓著幾十萬元的貨,賣的沒有壓的多。”義烏一外貿電商說,為縮減成本,他盡量繞過經銷商,直接找生產廠家合作。
“與此同時,義烏企業和市場商戶對小單量的外貿電子商務的參與度并不高,大部分依舊在走‘幾千個、上萬個起訂量’的老路子,給外貿電商代發貨的操作難度也較大。”敦煌網義烏增值業務授權中心運營總監鄺玉華,曾對傳統外貿觀念給外貿電子商務發展帶來的阻礙表示擔憂。
為此,外貿混批模式應運而生。義烏市吉茂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ebay平臺上的大賣家,主營飾品、服裝、文身器材、智力玩具等品類。去年底,該公司上線了自主研發的平臺EOZY,董事長賈才民計劃將其打造成為一個小額國際混批網站,集結市場優勢貨源,讓部分國內外中小賣家實現零庫存銷售。
“目前在國外市場已經開始推廣,馬上將開拓國內分銷商。相比內貿,國際混批市場的蛋糕更大,預計3~5年內將爆發式增長。”賈才民說。
【規模】
外地會員財大氣粗 本地亟需標桿企業
為了解決個人結匯最高限額5萬美元的問題,深圳一個外貿電商把親朋好友的身份證都借用了,開了20多個賬戶,還是沒法滿足企業的結匯需求,有時只能通過地下錢莊,支付高額費用還得冒資金風險,晚上睡覺都不踏實。聽說加入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后,只要有一個戶頭就能解決所有結匯,還能享受返點優惠,去年12月,他申請成為了該協會的會員。
因為擁有全國唯一的結匯通道的優勢,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目前已吸納了200多名會員,其中兩成以上是來自上海、深圳、廈門、杭州等地的外地會員。賈才民作為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的會長,經常在糾結一個問題———外地會員動輒上億的銷售額,讓本地會員感覺有點兒底氣不足。“拿上海來說,20多家會員,且不論會長單位,4家副會長單位的年銷售額都在1億美元以上,而義烏本地,年銷售額上億的賣家寥寥無幾。”賈才民認為,義烏除了引進外地大賣家,更需要培育和扶持一批本地的標桿企業,對市場起到示范效應。
【物流】
發貨速度拖后腿 業內企盼園區聚集效應
據統計,截至6月底,義烏外貿B2B賣家1.1萬余家;外貿B2C賣家超11.2萬家,活躍賣家超1萬家,日均發往世界各地的包裹超過10萬單。目前每天申請在ebay、速賣通等平臺上開店的義烏商家有幾十家,外貿電商的隊伍不斷壯大。總量可觀,但具體到公司或個人賣家,由于各自的包裹件量有限,發貨時,通常得自己先把貨拉到郵局,稱重掃描之后再運到杭州海關報關,最后走航空件送到國外。幾個環節下來,2天左右的時間就耽擱掉了。
而發貨速度,是國外平臺考量賣家權重的重要指標之一。記者了解到,在ebay等平臺上做生意,不像國內,砸廣告費就能讓你的店鋪排名靠前,他們更看重客戶服務、發貨速度、產品描述真實度等,并且有具體細致的排名規則。
為提高貨運效率,賈才民在倫敦建了一個海外倉,直接通過英國發貨,但他的公司因此要給當地工人支付著每小時6英鎊(約合人民幣56元左右)的高額工資以及每平方米每月15英鎊(約合人民幣141元)的倉儲租金。高昂的成本讓他決定把海外倉搬離倫敦,轉向成本稍低、有一定輻射力的其他海外城市。
相對于海外建倉,博通網絡的吳紅波更看好部分貨運公司推出的國際專線,作為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的秘書長,他建議賣家通過提高產品附加值,或者通過捆綁式銷售的方式為自己爭取利潤空間,也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務。
“如果義烏能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發揮集聚效應,再配套海關、物流企業等入駐,一站式解決相關問題,義烏的外貿電商競爭力將大大增強。”業內人士表示。
【利潤】
產品包郵 折射行業提前進入價格戰
價格戰之前是國內電商提及最多的一個詞匯,眼下,外貿電商也開始為之瘋狂。一件小飾品,跨境貿易還能包郵,這在義烏并不奇怪。為了提高競爭力,就有不少外貿電商打出了產品包郵的承諾,他們靠的是郵政小包這種國內拼包國外拆包的物流方式,只需2元左右的郵費就能讓一個克重不超過1公斤的產品從義烏出發,到達世界上任何一個郵政網絡能到達的地方。
業內透露,這些商家借助包郵吸引眼球的同時,也在不斷出讓自己的利益。義烏外貿B2C的訂單中以15美元以下訂單居多,由于商家需要自己承擔運費,這塊看似誘人的“肥肉”其實利潤率不過爾爾。而且,2元錢物流費用雖然便宜,但貨運周期很長。以俄羅斯為例,通過郵政小包發送的產品,需要一個月左右才能真正達到客戶手中。
近日,義烏一主營文身器材的外貿電商用三連跳來形容近年的利潤走勢:“三年前,我們的利潤可達300%以上,今年只有100%。”與國內電商相比,由于國際市場容量更大,行業價格戰顯得沒那么白熱化,利潤率也普遍相對較高,但趨勢不容樂觀。
【人才】
小語種訂單接不下來 人才瓶頸難突破
“毫不夸張地說,有1000名英語基礎好的學生涌到義烏,立即就能被消化掉。”賈才民認為,由于兼顧外語、貿易、電子商務的綜合性人才缺失,義烏的外貿電商少有幾十人團隊化作戰的“集團軍”,這將給義烏外貿電商的后續發展潛力打上大大的問號。
義烏市外貿電商協會副會長張新剛表示,電商已經把義烏貨賣到了世界100多個國家,卻沒有小語種人才能幫助公司更深入地挖掘市場。更有甚者,部分企業連除英語之外的訂單都接不下來。“就拿我的企業來說,8人客服團隊都懂英語,但其他外語一竅不通。公司去年就貼出招聘公告,到今年也沒有人才上門。”張新剛說,西班牙、俄羅斯、中東的客商不時會發來郵件詢問,可公司的人既看不懂也回不了,一個個商機就這樣擦身而過。他決心把客服部門搬到杭州,在杭州成立分公司,招聘小語種人才。
相對來說,“吉茂”的情況要好得多,擁有150人的團隊,開拓了法德俄英四個語種的市場。“我個人認為,企業綜合實力提升之后,從北上廣招納人才的機會也會增多。電商還是講究集聚和分享,大家把行業做大做強,良禽也會擇木而棲,做企業的要有信心把更多人留在義烏。”賈才民說。(本文來源:浙中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