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浙滬“營改增”調查:物流交通運輸業稅負增加明顯
2013-7-25 9:59: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營改增試點8月1日將在全國鋪開,前期試點中出現的經驗對全國無疑具有借鑒意義。記者到營改增試點較早的蘇浙滬地區,深入企業和相關行業協會,針對營改增涉及或聯系密切的物流運輸業、部分現代服務業、加工制造業進行了調查,了解到相關試點行業在營改增中出現的困難及對企業的影響。本報記者還采訪了相關領域的專家展開分析,期望能為進一步推進營改增改革提供有益參考。
記者近期到江蘇、上海、浙江進行了營改增情況調查,采訪過程中發現,物流交通運輸類企業因營改增稅負明顯增加,已經成為稅改負擔增加最大的行業。這里的物流運輸業指主要與陸路交通運輸相關聯的企業。到底目前物流運輸企業稅負有多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由于經濟不景氣,營改增后稅負加重的沖擊或將促使物流運輸企業重新洗牌。
運輸業慎談營改增
記者來到最早實行營改增的上海采訪時面對營改增后是否有稅負增加的提問,上海華展快遞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先生謹慎回答道“不清楚”。當問到能否找一個公司里了解相關情況的人談談,他說不太方便,建議本報記者換一家公司采訪。本報記者又聯系了該公司另一位負責人詢問,對方也婉拒采訪。
面對本報記者的相同提問,上海遠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自己不懂。當記者問愿意收增值稅還是營業稅時,對方突然以很忙沒法回答拒絕了采訪。
為什么物流運輸企業不愿接受采訪呢?一位不便署名的某地交通運輸行業協會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營改增后公路交通運輸相關企業稅負顯著增加,由于利潤微薄,企業不得不采取一些避稅措施,所以不愿提及稅收負擔問題。
其實政府相關職能部門目前對營改增有關問題也比較忌諱。 “營改增很敏感,領導交代一定要謹慎,建議不接受相關問題采訪。 ”江蘇省稅務系統一位不便具名的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交通運輸相關企業的路橋費、房屋租金、保險費這些重要成本都不能抵扣,導致稅負上漲。 ”山東大學經濟學院財政系主任李華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稅負上升的企業主要集中在少部分交通運輸業及現代服務業企業。今年上半年,全市稅負上升且符合財政返還限額標準的企業共268戶,占‘營改增’納稅人總戶數的1%,其中交通運輸企業占70%。 ”作為試點地區的武漢市國稅系統相關負責人認為,稅負上升除稅率變化之外,主要是行業存量企業偏多,購置設備等可用于稅款抵扣的較少,造成稅負有所升高。
稅收負擔顯著增高
“物流業分倉儲、運輸兩塊,增值稅率分別為6%和11%。對物流公司來說我們希望稅率越低越好。為什么要推出營改增,感覺稅負增加了。”從事上海到全國貨運的上海文力物流公司黎經理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他希望能重新調整回營業稅,增值稅操作過程也相對麻煩,但他知道這不符合改革大勢且難以實現。
上海圣運物流有限公司張經理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營改增后負擔加重了,稅負約增加5%。如果市場繁榮這點負擔是無所謂的,但今年的經濟形勢比前兩年的金融危機要嚴峻得多,跟一年前相比公司的接單量下降了大約20%到30%。
“營改增之后跟我們要增值稅發票的客戶越來越多,本來不要的現在也跟我們要了。”浙江省紹興和諧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當前交通運輸業增值稅11%的稅率較高,基本將物流企業約11%利潤率中的大部分都抵消了,做賬都做不下去。
浙江省交通運輸業協會向本報記者提供的針對營改增后本省運輸物流企業稅負進行調研的 《浙江省交通運輸聯運物流業實施“營改增”試點情況》顯示,浙江省一些較大的交通運輸、聯運物流企業營改增后存在稅負加重的現象。
針對營改增帶來的稅收負擔加重,部分地區采取了政策優惠。 “我們目前參照的是簡易征收,實行3%的稅率和之前營業稅的稅率一樣,沒有太多負擔,但簡易征收的優惠只有3年,沒納入簡易征收的交通運輸企業是按11%的稅率征收,普遍反映是負擔變重了,不少企業比稅改前稅收負擔增大了10%到20%。 ”江蘇省丹鶴汽車運輸有限公司財務科戴科長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3年后如果企業實行11%的稅率,由于許多票據不是增值稅發票無法抵扣,稅收負擔令其十分擔憂。
“小規模企業稅負減的較多,因為多數實行3%的稅率,跟營業稅3%-5%的稅率比并不擔心。 ”李華說。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曾在今年5月就營改增稅負變化情況表態,95%的企業實現減負或稅負無變化,只有5%左右的企業稅負有所增加。
根據交通運輸部網站提供的寧波市針對交通運輸業營改增實施兩個月后的稅收統計數據顯示,交通運輸業,尤其是陸路運輸方面稅負增加較大。其中2013年1月,對比按原營業稅規定計稅繳納的營業稅,交通運輸企業增加稅負587萬元,增加12.4%;對比按原營業稅規定計稅繳納的營業稅,陸路運輸企業增加稅負 486萬元,增加15.24%。
“目前的增值稅可以改進的地方很多。我們之前做過公路運輸企業調研,將一些問題反映到本省的稅務系統,甚至提交到國家稅務總局,但并未得到有效解決。當然這些問題不是局部問題,要到國家層面才能解決好,8月份全國推開后有些政策可能會逐漸調整。”浙江省交通運輸業協會秘書長薛佳向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
或促動相關行業重新洗牌
浙江省一位了解本省運輸企業的權威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營改增在浙江省推行帶來了一些運輸行業的變化:為應對高稅負,享受小規模納稅人待遇,有些交通運輸企業將自己的企業拆分成幾家規模小的來經營;有的運輸業主因為營改增后利潤不能保障,于是退出物流運輸行業轉投其他稅負不高的服務行業經營;還有一種是營改增導致的企業轉移到稅負低的地區,比如一些交通運輸企業從浙西南跳到仍實行營業稅的江西注冊。
“增值稅要抵扣的,由地稅歸到國稅嚴格征收,考慮到區域經濟協調和產業結構問題,經濟有差異的相近地區營改增后,區域間稅收負擔會有變化,會有區域間稅負流轉的問題。江蘇省淮陰市的國稅、地稅官員培訓時跟我說,同在一省的蘇南、蘇北都會有這種轉移。 ”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蔣經法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紹興和諧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認為,近年來物流業的利潤被壓得越來越低,在營改增等嚴厲政策調控下,不規范的企業會倒下,形成大企業兼并小企業的新一輪洗牌。之后可能形成少數大企業的資源共享,車輛回程空載率就比較低,能高效配載資源。一些投機性的缺乏業務保障的小企業,連車子都沒有,車子租賃、司機雇用,這樣的話車主都要考慮預留一部分利潤。
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和深圳市現代供應鏈管理研究院聯合發布的《2013年深圳物流行業發展前瞻分析報告》顯示,2012年深圳物流企業的業務量增速,普遍較上一年度有所下滑。其中,僅有27.27%的企業總體業務量較上年出現增長,約32.73%的企業與上年持平,另有40%的企業業務量出現下降。同年,深圳60.91%的物流企業經營成本有所增長,有19.09%的企業利潤下滑幅度與上一年比達到20%以上。 2013年一季度,保守估算深圳約有35%的拖車被閑置。
上海圣運物流有限公司張經理表示,經濟低迷期廠家效益不好利潤少,只能從各方面擠壓成本,會要求壓低物流費用,但一旦要求低于物流業的最低利潤率物流企業也不會接,導致物流業務量減少。過去廠家利潤好的時候,對運費等要求是相對寬松的。經濟不景氣廠家沒利潤,物流行業也會被往死里壓,一些企業已經難以支撐。
“如果缺乏規范運作的小企業被淘汰掉,有規模的企業客戶和單子會增加,經過一個陣痛期,未來經營會慢慢好起來,營改增對規范整個行業發展有好處。渠道少了,利潤自然高了;過去從大企業到小企業是一層層剝過去,每一層都留一道利潤,企業平均利潤率就低。小企業倒掉業主直接找大企業運輸,企業利潤提高了可以改善服務質量,過程得到簡化還能保障更高的效率。增值稅全國鋪開,企業越大利好越多,經營業務遍布全國的企業會受益。”紹興和諧物流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坦言。
“營改增試點期間兩端的企業稅負一般會降低,一是享受小規模納稅人待遇的企業;一是大企業集團,其經營規范、經驗成熟,降低了稅負,有些借此并購重組,擴大了規模。 ”李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