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快遞物流行業亟需改變成本偏高現狀
2013-7-17 11:11: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據義烏市快遞行業協會統計,義烏去年約40%的票件量被來自浦江、東陽等周邊縣市和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快遞公司跨區取件,今年有加劇之勢。義烏快遞業為此每天輪番上演“貓鼠大戰”。
而這背后,反映出的是義烏快遞物流行業的成本偏高、義烏電商企業的利潤率低下等問題。
【焦躁】
“種菜的”遭遇“偷菜的”
一個包裹,上面貼了誰家的快遞面單,就算是誰家的量。所謂跨區 取件,極少是外地的快遞公司直接派人派車上門取件,而是將快遞面單販賣給在義烏的人員。
在義烏,長期有一撥人,有些是無經營證照的個人,有些是小快遞公司的員工,他們手里同時握著外地多家快遞公司的面單,他們不派件,不收散件,不管售后,整天盯著日發件量200~500票的中小電商,以低價攬客。
白天一般很少見到他們,一到17:30~19:30,就會有人騎著三輪車進入小區收件。同時,一輛廂式貨車或面包車等在小區邊上,件收得差不多了就集中運往快遞中轉站。如果當天總件量較少,會打成大包裹后通過城際公交班車或大巴帶到目的地城市,另一頭會有人到車站接貨。
“我們花了幾年時間‘種菜’,把義烏這塊市場培育起來,現在總量做大了,周邊的來‘偷菜’,打價格戰,拉一票就走,對市場是一種破壞性的開發。”義烏快遞業內人士習慣給跨區取件者打上“偷菜者”的標簽。
據介紹,部分外地的快遞公司,本身每天的總票件量僅1000多票,從義烏取的件量就可能占了一半左右。有的不但取走票件,還將客戶連人帶公司一起挖到外地。義烏某日發貨量上千件的日用品網商,就被浦江的一家快遞公司挖了過去。
斗智斗勇“貓鼠大戰”
在快遞業,誰的地盤誰做主,不僅是慣例,郵政管理局也為此出臺了相關政策。
有一次,經過幾天幾夜的輪番摸底盯梢,義烏某快遞公司掌握了江東一小區有跨區取件的情況。恰巧那段時間有賣家在淘寶網做聚劃算促銷,日票件量好幾千。該公司兩三個人蹲守在離目標20米內,只見對方上門取件時,直接將車子開進倉庫,拉上卷閘門裝貨,中途不時會有人出來環視四周。等對方裝完貨將車子開出,該公司員工立即跟車上路,希望出城時能獲取跨區取件的證據。但跟了沒多久,路上突然多出了五六輛開車“很不規矩”的轎車和面包車,三兩下就堵住了他們跟車的去路,在即將出城的路段上,眼睜睜看著滿載的貨車揚長而去。
“一路上,簡直就在上演《速度與激情》。跨區取件,已經形成了一張運作成熟的網,像這種被我們逮到的,只是九牛一毛。”該公司工作人員說。
去年暑期,為遏制跨區取件,義烏申通快遞推出“清涼一夏”大優惠。“本想三個月下來能清退一批跨區取件的公司,結果幾百萬砸下去,就頭兩天的件量有所增長。好像投了個悶雷,對方沒傷著皮毛,自己憋出內傷,愁死。”義烏申通公共事務賈夢瑩說。
今年,圓通、中通等快遞公司也紛紛調低了價格。“不爭饅頭爭口氣,得剎剎這股風氣。”義烏中通快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蒲紅榮表示。
【矛盾】
旺季落跑 急死人不償命
上半年吃不飽,下半年爆倉是近兩年快遞業的規律性特征。記者了解到,跨區取件者拿到快件后基本不交回快遞公司,而是直接送往中轉站。而爆倉往往爆在中轉環節,一到旺季,這些件堆在中轉站何時能發出,只能聽天由命。所以,旺季尤其是“雙十一”、“雙十二”高峰期,平時一到點就現身的跨區取件員,可能好幾天不見人影。因為投遞能力有限,跨區取件者只能拋棄客戶。
而大促期間,賣家在規定時間內不發貨,可能遭遇眾多客戶投訴,嚴重的將面臨被關店的風險。去年“雙十一”期間,就有一些淘寶賣家自己運了貨,堵在義烏申通點部門口,情急之下揚言“你們不收我的件,就別想其他人的件進來。”甚至有賣家進場拉住掃描員,“我給你每票100元,你幫我掃了!”后來,這個賣家直接扔出一沓錢,“你們誰掃,我給1000元每票!”但面對本就堆積如山的快件,所有掃描員都只能搖頭婉拒。
“除了大西北,義烏申通在全國各主要城市都開通了直達干線,不經中轉站。對于長期合作的客戶,我們有旺季的綠色通道服務,爆倉時肯定優先滿足長期合作伙伴的需求,再考慮臨時增加的客戶。”賈夢瑩介紹。
“對于平時業務穩定的大客戶,我們有公司直接取件、優先進場掃描、免費倉儲打包等服務,但平時不跟我們聯系,旺季時突然找上門來的,我們也很為難。”蒲紅榮說。
據了解,為了應對旺季爆倉,義烏的幾大快遞公司都會提前預估高峰期件量,并作相應的場地、設備、車輛和人員儲備。但由于部分件量平時被跨區取走,義烏本地的快遞公司沒法將這部分游離的客戶需求量預估在內,也就沒法做相應的準備。去年,義烏申通、中通、圓通等快遞公司多多少少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跨區取件拖后腿
本地公司擴大規模似豪賭
如果沒有跨區取件,義烏本地的快遞公司能否消化得了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對于這個問題,義烏申通、中通等快遞公司負責人的回答如出一轍:從數據上看,本地的吞吐量似乎有所欠缺,但實際上正是由于跨區取件的攪局,本地快遞公司的發展計劃和步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發展進度至少拖延兩年。”
目前,義烏申通的日吞吐量在35萬票左右,峰值40萬票,為了應對去年旺季時大批客戶回流的情況,今年該公司下了狠心:新增1萬平方米的操作場地,峰值日吞吐量可達80萬票。
“原來撐不下,現在吃不飽,為了游離的那部分客戶,這個決定像在豪賭,但義烏必須有人來做這件事。”義烏申通快遞總裁鄧德庚表示,本地快遞公司的人員及設備都是參照高峰期票量來配備的,上半年是行業淡季,但公司不能因此精簡人員,所有的費用,包括管理成本、場地租賃、車輛配置、員工工資等,都得不打折扣地投入。如果40%以上的件量被外圍快遞公司跨區域取走而不能有效遏制,對本地快遞公司的正常運營將造成很大挑戰。
【空白】
家無“家長” 行無行規
取得跨區取件的證據,快遞公司本可以向郵管局投訴,郵管局可聯合相關職能部門作出相應處罰。但記者了解到,目前只有地級市設立了郵管局,工作人員數量有限,對于各縣市之間的跨區取件現象,往往鞭長莫及。
義烏缺乏直管部門,沒有“家長”的“孩子”們只能各自用自己的辦法解決問題。蹲點、追查甚至扣貨、報警,有時還難免發生沖突。去年“雙十一”前,義烏市快遞行業協會專門聯合了工商和公安,出錢出人出力,重點打擊跨區取件現象,但收效甚微。
與此同時,快遞行業也沒有相應的行規。比如申通、中通等快遞公司的總公司對跨區取件行為作了內部制度限制,跨區取件的分公司將受到每票1000~2000元的重罰,重則可能被取消經營資格。但由于經營模式不同(有的直營,有的承包制等),不同的快遞公司本身對于這種跨區取件的行為約束力度各不相同,有的總公司甚至完全默許。
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情況是,記者了解到,盡管各快遞公司內部對于每家分公司的經營范圍進行了限定,經營者也明確知道自己的業務范圍,但在不少快遞公司的營業執照上,浦江、東陽、義烏等縣級市分公司的經營范圍一欄,都僅寫了金華市三個字。
【背后】
綜合成本居高不下
據業內測算,義烏的快遞公司綜合經營成本普遍比周邊縣市高每票0.5元以上,主要因場租、人員工資、稅費等成本引起,其中場租是大頭。以義烏中通為例,不到1萬平方米的場地,年租金達140多萬元,一樓的租金在每平方米25元左右,二樓以上也要超10元,而且租金每年都有所增長。而周邊縣市,一樓的租金就在每平方米10元上下。
從去年的行業數據看,義烏的快遞單量排行全國第六。對這樣一個快遞重城,業內迫切希望政府牽頭建立快遞物流園區,并配套相應的扶持政策,讓本地快遞公司有更大的施展空間和價格優勢。
“義烏快遞應電子商務蓬勃發展而生,但操作用地拮據,導致分揀受限、繼而影響打包、裝車、發車速度,最終影響投遞時效和客戶體驗。義烏要留住大電商,快遞業必須有大鱷,而不是成百上千的小溪。”鄧德庚說。
電商利潤不足
靠快遞差價賺錢
“有一次我們在青口扣了一次件,報案到派出所,結果客戶說這個件的所有人是我,我愿意給他(跨區取件方)不給你,你管得著嗎?”義烏中通的工作人員在一次跨區取件追查時遭到了客戶阻撓。
據了解,通常情況下,跨區取件的快遞費比義烏本地的價格便宜0.5~1元每票,對于每天件量在200~500票的中小賣家而言,一年下來光快遞費就能省下一大筆,這筆費用甚至成為部分賣家的主要盈利。比如某電商日常銷售的夏季拖鞋,標價9.9元包郵,這類賣家本身賺的不是商品利潤,而是快遞費差價。他們不但對快遞價格敏感,還容易和跨區取件的快遞公司形成合作關系,成為代收點。
“我們業務部每天會抽調三個干事,開著廣告車出去巡邏。多少有震懾力,有些跨區取件的看到我們,會把貨壓一壓再拉走,如果壓的時間長了,就會影響投遞。明明第二天就可以到顧客手上的件,因為這么一耽擱,第三天甚至第四天才到,會極大影響賣家的客戶體驗。所以一般業務穩定、有一定利潤率的賣家,都不會冒這種風險,為了幾角錢的快遞費,損失店鋪動態評分和客戶體驗。”蒲紅榮說。
【提醒】
如何辨認跨區取件
除了自主選擇跨區取件服務的賣家,也有不少賣家是被跨區取件卻不自知,直到出問題才知道自己上了“黑車”。
“客戶一旦發現問題,首先找的就是義烏公司,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件是被浦江或者安徽的公司取走的。這種給跨區取件的公司背黑鍋的事情經常發生。”蒲紅榮解釋,由于快遞面單樣式類似,除非仔細核查單號,一般很難一眼看出面單的來源。
本地的快遞公司實行逐件分揀、逐件掃描,賣家在淘寶網的物流跟蹤系統中,一般都能第一時間查看到貨物投遞的信息。如果時間過了仍不顯示物流信息,排除丟件的可能,就是被跨區取件了,賣家下次聯系快遞業務員時需多加詢問。(本文來源:浙中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