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經貿資訊

中歐牽手“自貿區”路有多遠 德國或成突破口

2013-6-5 10:34:00 來源:國際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中國冰島與中國瑞士自貿區近期“落地”。由此可能產生的轉口貿易曲線,為中國與歐盟的經貿合作帶來更多想象空間。作為彼此最大的貿易合作伙伴,中歐自貿協定能否沖破藩籬,借勢開啟?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研究員
  姚鈴:
  中瑞FTA拋“磚”引“玉”
  盡管中國與瑞士現階段簽訂的是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諒解備忘錄,但說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簽訂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只在于時間早晚。
  對于中瑞自由貿易協定(FTA)本身,外界關注點多是對兩國經貿影響本身的意義,但個人更希望強調協議背后“拋磚引玉”的作用。
  中瑞即將簽署的FTA,自由化程度很高,從市場準入程度、規則涵蓋范圍及高比例商品協定零關稅來判斷,可以稱得上是近些年中國對外達成的水平最高、最為全面的自貿協定之一。特別是協定還涉及一系列新規則,比如環境、勞工與就業合作、知識產權、政府采購信息交流、競爭等當前國際經貿談判中熱議的話題。中瑞雙方在上述項目上達成一系列共識,為中歐投資協定,乃至中歐自貿協定談判起到了極佳的示范效應。
  拋開其他因素,中歐遲遲未能達成投資或更高一級FTA的關鍵是,中歐未能找到經濟上的契合點,即歐方認為中國,如金融、外資企業進入的門檻等市場開放程度不夠,而中國考慮到當下國內企業機構發展程度,盲目完全放開市場的確不可取;反之,中方則希望能夠在資源全球化配置背景下,積極學習西方國家先進技術,并參與到歐洲政府采購的全球鏈條中,但歐方卻于政治因素外屢屢顧慮中國市場成熟度而推進緩慢。
  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宗良:
  中瑞FTA:危機下的利好
  中瑞FTA的簽署對兩國經貿而言,有百利無一害。畢竟中國目前是瑞士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六大外資來源國。2012年中瑞雙邊貿易額達263億美元,一旦兩國最終簽署FTA,實現承諾的零關稅,作為互補型貿易結構,能源、消費品超半數依靠進口的瑞士,其受益程度是立竿見影的。
  同時,面對中國這一巨大市場,特別是新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今后5年,中國將進口10萬億美元左右的商品,瑞士這個工業產品70%~90%外銷的國家,先簽署FTA,就是掌握了市場的先機。
  中國則可在與瑞士更密切的經貿往來中學習到世界上精密儀器制造大國的技術和產品經營戰略,盡快適應國際市場競爭,迅速成長。
  更重要的是,中瑞FTA的意向簽署,令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亞歐之行希望傳達中歐合作的意愿落到了實處,雖然尚不能根本解決中歐光伏“雙反”等實質問題,但卻讓歐洲看到了與中國合作互惠互利的良好前景,這也為正在進行的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以及籌劃中的中歐自貿區談判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部研究員
  張永軍:
  中瑞牽手是先期準備
  瑞士身處歐洲,不是歐盟成員國,卻與英國、瑞典、挪威、奧地利、丹麥和葡萄牙組成了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又稱“小自由貿易區”;經濟、制造業發展水平及市場開放程度均不弱于歐盟成員國,是世界貿易組織、聯合國歐洲總部等多家國際機構總部所在地。本國貨幣瑞士法郎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之一。以上一系列條件,構成了瑞士特別的身份。
  在此背景下,中國與瑞士締結FTA意義重大。首先,從政治高度來看,中瑞FTA締結后,雙邊互補互利的經貿往來可以在國際機構中形成良好口碑,對外傳達改革開放至今中國日益成熟完善的市場信息。
  其次,從地域角度來看,中瑞FTA締結后,雖然規模尚比不上中歐FTA,但卻邁出了進入歐洲主要市場的關鍵一步。通過歐洲自由貿易聯盟等,瑞士完全可以在中國和歐洲間充當“香港”的角色,可能產生的轉口貿易曲線,給中歐經貿關系帶來更多想象空間。
  最后,瑞士以高度的制造業發展水平和足夠開放的市場與中國展開全方位的自貿合作本身,就是一個良好的示范效應。長期以來,歐盟一直以市場經濟地位為借口,在一些貿易關系中“排斥”中國,而中瑞FTA締結則給予這種說法一個有力的回答,說明中國已完全具備和歐美等國家展開平等貿易關系的實力和能力,為中歐FTA未來達成先期樹立了極具說服力的范例。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區域合作與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
  沈銘輝:
  中歐自貿談判應及時開啟
  冰島和瑞士都是小國,中國與兩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意義何在?
  首先,兩國都位于歐洲,對歐盟有撬動作用,既讓歐盟了解中國,消除顧慮,又讓中國熟悉歐盟談判的關注點,以備日后自貿區談判的需要;
  其次,冰島和瑞士又是兩個經濟發達的小國,可以作為中企移步歐洲的兩塊試驗田。
  至于與歐盟何時能開啟自貿區談判,現在看來歐盟還沒有明確的態度,但中國很有必要促進談判開啟。因為中國需要機制來穩定與歐盟的經貿往來。眼下美國、日本都在積極促成各個自貿區的建設,為避免國際貿易轉移,中國一定不能落在人后。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副主任
  張莉:
  德國或成突破口
  對冰島和瑞士來說,在歐洲多國經濟陷入危機的背景下,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可以提升兩國經濟的內生動能,提振企業信心,兩國官方的機制性合作也可為兩國企業提供制度性保障,規避很多風險和摩擦。
  對歐盟來說,由于經濟處于轉型期,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貨幣、金融波動,制造業弱化,歐盟需要與中國合作。然而,歐盟一直擔心中企赴歐投資可能帶有政治擴張的目的,對中國實行“雙反”,既恐懼中國侵占歐盟的貿易地位,又懷疑中企的誠信度。這種排斥中國的思維有問題,使得中國與之簽署自貿協定難度較大。現在通過冰島和瑞士這兩個近鄰的先行示范,歐盟可以更加了解中國,消除一些顧慮,推動其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比如德國總理默克爾近期表示反對對歐盟對華無線通信設備產品進行“雙反”調查,德國又與中國貿易互補性較強,這反映出德國或可作為中國與歐盟合作的突破口。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
  張健:
  中歐近期牽手可能性不大
  冰島和瑞士雖然都是小經濟體,但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后,對雙方經貿都會產生一定影響。對中國來說,可在實質層面帶動中國對這兩國的出口和投資,促進經濟增長,讓消費者受益。瑞士制造業發達,其先進的產業管理可助力中國經濟轉型。
  歐盟國家不能單獨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只能作為一個整體簽署。近幾年內歐盟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都不大可能,尤其中歐地區的情況相對復雜,是塊兒難啃的骨頭。冰島和瑞士雖然都不是歐盟成員國,但都是歐洲國家,且經濟發達。與這兩國簽署自貿協定可以在歐洲國家內樹立榜樣,讓他們了解中國,打消他們對與中國發展自由貿易的顧慮,這種帶動效應是非常正面和明顯的。
  以德國為例,德國與瑞士擁有一些同類產品,但瑞士與中國簽訂自貿協定后,其產品將在中國更具優勢,進而增加德國想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的意愿。雖然德國不能單獨與中國簽署自貿協定,但德國可以影響并推動歐盟的行動。
  相比貿易協定來說,投資協議的簽署可能更容易實行一些,不妨先從投資上入手。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