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步入規模化發展 質變窗口或將打開
2013-6-30 10:1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張艷
規模化是一個產業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如今,物聯網產業正經歷著這樣的重要變革,開始步入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2012年,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達到3650億元,比上年增長38.6%。從今年開始,物聯網產業將進入黃金發展期。”在日前舉行的2013中國國際物聯網博覽會開幕式上,中國RFID產業聯盟理事長、物聯網標準聯合工作組組長張琪表示,我國已初步形成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體系,部分領域已形成一定市場規模,與國外差距正在縮小。產業鏈趨于完善步入黃金發展期
張琪告訴記者,目前物聯網產業鏈逐漸趨于完善,2013年我國物聯網RFID市場將快速增長,產業發展將步入黃金期。
“隨著我國各相關政府部門共同營造物聯網產業與應用發展的良好環境,以及‘十二五’規劃的逐步落實,支持力度的加大,將使我國RFID應用領域不斷拓展,應用需求更加旺盛、規模化應用不斷涌現。”張琪說,“2013年,中國RFID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預計比2012年增長35%左右,我國RFID產業市場規模將達320億元左右,產業將實現良性循環發展。”
據悉,經過連續三年高于40%的增長,我國RFID市場的規模已經連續四年居全球第三。2012年中國物聯網市場規模達到3650億元,同比增長38.6%;RFID市場規模達到236.6億元人民幣,年增長31.7%。
根據中國RFID產業聯盟和工信部電子一所的統計,RFID產業鏈各個環節都繼續呈現了高速增長的勢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RFID的主要細分市場中,2012年系統集成與服務的占比最高,達到了34.4%。張琪認為,這一比例今后還將進一步的提高。
同時,物聯網標準化工作也取得了新進展。去年在工信部、發改委的共同支持下,RFID標準立項了31項,電子行業標準立項16項,并且有2項正式出臺。
此外,RFID高頻產業鏈已經成熟,性能不斷提升,產業初具規模。張琪告訴記者,隨著物聯網應用的推進,市場越來越大,對高頻標簽有很大的需求;國內高頻標簽已經能夠初步滿足市場的需求,而且在產品的安全防護、可靠性、數據處理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超高頻方面,芯片設計研發能力及性能都在逐步提升,只是產業化尚存差距。“超高頻RFID在食品追溯、酒類防偽、智能交通、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逐步增多,但存在著標準不統一、缺乏大規模應用市場的支持,超高頻市場總體而言還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可以預計,超高頻的標簽性能價格比更加優越,今后必將成為RFID最具發展前途的一個領域。超高頻將是國內RFID產業發展的重點。”張琪說。
而隨著物聯網產業成熟度不斷加深,政府也加快了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步伐。張琪認為,物聯網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和服務業發展非常重要,也將是我國物聯網發展中最具增值效益的經濟增長點,是我們必須占據的藍海。不過她也坦言,雖然各地都積極推進平臺建設工作,但是現有資源受到體制、區域限制,各地公共服務平臺和相關服務機構設置政出多門,存在同質重復建設,缺乏資源整合,公共服務平臺的服務能力有待加強,尚缺乏統籌規劃與聯合共建,服務體系仍不成熟。企業苦練內功夯實產業基礎
在產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相關物聯網企業也步入了上升通道。記者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參加展會的企業數量大幅增加,而且展出規模也變大了,企業對于物聯網產業發展前景信心十足,可以說是到了爆棚的程度。物聯網產業發展之快速,讓這一產業領域的各個企業深有感觸。
“去年人不太多,今年展商和觀眾人數都增加了不少,這從出入識別卡就能看出來。”作為國內出入口管理專家,威海北洋電氣集團公司為此次展會獨家提供出入口人員識別管理服務。據介紹,去年該公司為參展商做了700多張出入卡,而這次做了1000多張。
威海北洋電氣集團公司同時也是參展商之一,該公司RFID營銷中心市場推廣經理張都告訴記者,雖然目前的經濟環境并不太好,但RFID市場卻異常火暴,企業業績增長非常快。他認為,自2008年“感知中國”提出以來,2009年物聯網產業又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到了戰略高度,政府一直在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市場需求逐漸升溫。
“隨著這兩年的技術沉淀,國內廠商技術水平上來了,實力增強了。不管是產品性能、實現的功能,還是上層的應用軟件,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產業逐漸成熟起來,已經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張都強調,更重要的是物聯網應用有了起色。他表示,前幾年市場上更多是“炒作”概念,現在大家更務實,用戶其實更愿意看到實際的應用案例,而企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也有了更多拿得出手的實際應用案例。
“這兩年,物聯網相關企業實實在在做了很多實事,包括做一些基礎研究,提高技術實力,創新服務模式。而產業基礎打好了,加上國家通過示范項目推動應用也逐漸收獲了成果,市場自然能夠看到。原來有些人覺得沒有必要做,但看到了應用成果,知道RFID技術能夠真正解決實際問題,便愿意嘗試了。”他說。
恰恰是由于企業的扎實努力,苦練內功,夯實了產業基礎,讓更多的人對物聯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因此,本屆展會吸引了大批專業觀眾,人數比去年有明顯增長。記者看到,為期三天的展會,每天的人流都非常大,即便是到了最后一天,依然有許多觀眾興致不減、流連忘返。
規模化應用初現
物流領域最成熟
此前有專家預測,“十二五”時期將成為我國物聯網由起步發展進入規模發展的新階段。物聯網發展將不再僅僅依靠政府的大力投資,而是更多地依賴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應用驅動將成為“十二五”物聯網發展的主旋律。而記者就在本屆展會上看到了這個苗頭,幾百家參展企業集中展示了物聯網技術提升下的創新成果,不僅展示了多款解決方案,更有諸多典型應用案例展出。其中許多都與物流息息相關,這說明物聯網應用正在或者已經在物流領域落地。
記者看到,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臺內涵豐富,展示了多款物流領域解決方案,包括應用于物流防偽領域的城市食品安全監管系統、基于物聯網技術的產品追溯系統、糧食流通信息化解決方案,及應用于智能交通領域的ETC系統解決方案、多義性路徑識別系統解決方案、物聯網感知交通服務管理系統等,吸引了許多專業觀眾駐足,連總后勤部、工信部軟件司等多個單位的領導都蒞臨現場,大家都對物聯網在物流領域的應用表現出了濃厚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冷鏈物流物聯網應用成為本屆博覽會的一大看點。寧波國研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展出的產品,有一部分是一些輕薄短小的物件。這些看起來只有一張紙厚度的物件,是應用于冷鏈運輸管理的超薄柔性高頻溫度標簽SRT-3405。據該公司副總經理胡敏雁介紹,這是本次展會國研軟件的首推產品。“這款產品可與手機相連,在手機上顯示此刻溫度值等指數,并且客戶可根據選擇或定制相應的RFID標簽。”他說。
國研軟件還展出了多款冷鏈物流案例和解決方案。記者在現場看到,在案例展示區陳列著一些果蔬、血液、藥品,甚至還有冷凍魚,它們身上都被安裝了一個小小的電子標簽,這樣就可以在冷鏈物流過程中,對它們所處的環境溫度進行實時的監控。
胡敏雁告訴記者,通過在冷鏈物流中應用物聯網技術,除了可以實現全程實時的溫度監控,還能在無需打開冷藏裝置情況下,即可快速批量讀取溫度信息。此外,通過安裝RFID電子標簽,可以實現產品防偽追溯,并且在倉儲環節,實現自動移倉、盤倉等倉庫管理,降低人工出錯率并節省大量時間。
縱觀整個博覽會,記者深切感受到,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物聯網的規模化應用正在逐漸形成,其在物流領域的應用也愈加成熟。這一觀點得到了參展企業的肯定。廣州信源科技公司趙望平告訴記者,物流領域有幾十年的應用實踐,有可以借鑒的經驗,所以應用相對成熟,效果也更好,更能夠發揮物聯網的價值,也因此需求更為迫切。
“如今,倉儲物流是應用最廣泛的領域,而冷鏈物流領域則是需求最為迫切的。通過物聯網的應用,企業物流管理實現了更高的安全性、更高的可靠性、更高的運作效率和更高投資回報率,能夠全面提高企業物流管控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促進智能物流的發展。”趙望平說。
可以看出,物聯網產業走出了規模化發展的關鍵一步,量變已然發生。而質變的窗口何時將被打開,雖然還很難預測,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統一規劃和布局下,這一天離我們并不遙遠。物聯網在未來,將為包括物流在內的眾多行業的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