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環保視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
2013-6-22 8:36: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張利民孫淑紅
由于環境污染,尤其是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氣候變化,給人類經濟、社會和生存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甚至災難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節能減排已經成為人類生存發展的必然選擇。河北港口集團秦皇島港作為能源輸出大港,一直把環境保護作為企業生存發展的命脈,貫穿運輸生產的始終。在河北港口集團成就的一個又一個輝煌中,都揮灑著環境保護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堅決履行企業的社會責任,為實現國家節能減排總體目標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明確目標 積極踐行
河北港口集團在制定企業發展戰略中明確了“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型、花園式港口,營造綠色生態環境”的發展方向。為科學發展,在港口規劃中,港口注意節約使用岸線資源,保護沿海生態環境;在港口建設中,始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嚴格執行國家各項環境保護要求;在港口生產經營中,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堅持綜合污染治理,確保污染物達標排放,逐步改善港區生態環境。“十一五”期間,河北港口集團被河北省政府確定為“雙三十” (30個重點縣市,30個重點企業)企業,與省政府簽訂了“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180噸以內,比2005年削減52.6%”的減排目標。
一諾千金。為了更好、更快地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河北港口集團展開了污染物減排攻堅戰:他們專門成立了由企業一把手擔任組長的節能減排領導小組和節能減排管理效能監察小組;投資近3億元實施了秦皇島港東港區供熱整合工程、供熱聯網工程、煤碼頭防風網一期工程等減排工程;各部門和單位各負其責、緊密配合,保質量、保工期……
天道酬勤,到2010年年底,港口全面完成了“十一五”期間減排目標,東港供熱整合工程還被列為交通運輸企業第二批節能減排示范項目和河北省重點節能減排項目。“十一五”減排目標的完成為秦皇島港減排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環境保護工作的深入開展。以點帶面 深入挖潛
面對成績,河北港口集團并沒有止步。“十二五”期間,作為河北省老“雙三十”企業,面對減排潛力嚴重不足等困難,他們著眼大局,勇于擔當,向省政府承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比2010年年均減少12%”的污染物減排目標。同時,為踐行以點帶面、以污染物減排促進整體環境保護工作的理念,落實應對霧霾天氣、提高大氣環境質量、加大煙粉塵治理工作力度的要求,港口在粉塵治理技術的開發、應用等方面也竭盡所能。
為完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減排目標,2012年秦皇島港實施了金海糧油余熱利用工程,他們將金海糧油公司的蒸氣引入碼頭浴池,替代原有鍋爐房的燃煤鍋爐;通過改造使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比2011年分別下降7.81%和6.04%,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減排2噸和0.3噸,減排效果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認可。2013年,港口還將繼續深挖潛力,實施雜貨公司鍋爐余熱利用工程、二公司燃煤鍋爐永久性關停等項目。
河北港口集團的粉塵防控做到了全覆蓋。從翻車機房到裝船作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塵體系,在所有的起塵環節均配備了干式、濕式及其他除塵設備,確保了港口粉塵得到有效控制。在翻車機房和連接塔,設有干式除塵器 (布袋、靜電或無動力)和濕式除塵器 (灑水或干霧),在翻車的瞬間吸塵或抑塵;在皮帶機沿線設有隨機淋灑設施,并通過皮帶廊道、皮帶機罩、擋風板等封閉、半封閉手段,減少煤炭在運輸過程中的起塵;在堆、取、裝大機和絞龍卸車機上均安裝了噴灑水設施,控制作業時的落差起塵;堆場周圍設有完備的噴槍系統,科學有效地向堆場灑水,使煤炭表層保持一定的含水率,抑制風蝕起塵;礦石堆場還配備了苫蓋網和結殼劑等防塵措施;同時購置了大型吸塵車和灑水車,作為流動和輔助控塵手段,有效防止場地和道路的二次揚塵。
為進一步提高港口粉塵的綜合防控能力,港口還實施了防風網工程,整個工程計劃投資3.78億元。其中一期工程于2008年6月竣工;2012年3月,總長760多米的煤炭堆場防風網三期工程也已全面完工。至此,秦皇島港防風網總長度達到了2470多米。這項工程不但是港口防控塵模式的一個里程碑式躍進,也是迄今為止國內乃至亞洲建設規模最大、技術領先的防風網工程,它不僅創新了港口綜合防控塵手段,也大大提升了綜合控塵能力,使港口綜合除塵效率提高到90%左右。按照計劃,今年10月底前將完成煤三期到煤五期及礦石東場西側防風網工程。2014年完成全部防風網工程,將現有煤炭堆場及預留堆場全部圍起來。屆時,秦皇島的空氣質量和環境質量將得到更大提升。
今年6月,河北港口集團又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實施了秦皇島港西港搬遷改造工程,以優化調整秦皇島港口岸線功能和生產力布局,推動港口、港區、港城協調可持續發展,按照“集約節約利用海岸資源、生產性能力等量置換”的原則,對秦皇島港西港區實施整體搬遷改造。改造工程主要包括:關停西港區煤炭運輸業務,將雜貨、集裝箱生產業務搬遷至東擴港區;規劃建設新港區,在西起秦皇島港煤五期、東至沙河口1.7公里海岸線,集中建設以雜貨、集裝箱為主的大型綜合性現代化港區,承接西港區生產運輸業務轉移;參與建設濱海新城區,積極參與西港區及周邊老城區高水平規劃,實施綜合開發改造,打造為“特色休閑、商務會展、旅游度假、高端居住”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國際一流濱海新城區;參與建設臨港物流園區,積極配合秦皇島市政府,參與建設布局合理、交通便捷、信息暢通、運轉高效的臨港物流園區,逐步成為京津冀主要海陸交通樞紐及物流聚集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