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倉儲與配送

中儲糧“明火”燒出糧食倉儲“暗火”

2013-6-17 10:35: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本報記者曹彪
    5月31日,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 (簡稱中儲糧)黑龍江大慶林甸直屬糧庫發生火災,大火連燒27小時,共80個糧囤和貨位過火,有4.7萬噸糧食受到大火侵蝕,中儲糧方面官方通報的直接經濟損失達307.9萬元。
    中儲糧這一把大火,實實在在地引暴了輿論炸彈,從中央巡視組入駐引發人們對《天下糧倉》劇情猜想,再到對中儲糧糧食經營過度助漲糧價惡性上漲的“聲討”,都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但從事件本身而言,中儲糧這把“明火”實則燒出了我國糧食倉儲管理缺失和設施落后問題的“暗火”。管理缺失已成大患
    中儲糧大火后,黑龍江省公安消防總隊火災調查結果為“由于穿過金屬配電箱的導線與配電箱箱體摩擦,致使導線絕緣皮破損,短路打火,引燃配電箱附近可燃的葦席和麻袋,進而引發火災。”很明顯,安全管理不足最終引發了林甸直屬庫火災事故。
    管理意識的薄弱可以說是導致此次事故的根本原因。實際上,在這次大火發生之前,中儲糧曾在2012年年底聯合國家糧食局舉辦過一期安全生產培訓班,其中就儲糧化學藥劑、倉儲設施及粉塵爆炸、防火、設備、自然災害與交通安全、植物油庫管理等內容進行了專題講解,并作了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此外,2012年7月到8月間,國家糧食局還在糧食行業專門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對糧食相關機構和企業進行安全生產檢查,整改安全隱患,其中重點工作對象便是中儲糧公司。排查結果顯示,露天及簡易倉儲糧存在安全隱患占到了6%~7%的比例。
    盡管如此,中儲糧大火還是發生了。“由于受到區域體制限制,國家重點糧食倉庫管理相對規范,但一些地方糧倉管理就會比較粗放。像中儲糧這樣的露天倉庫大火可能還是我國首次。”國家農產品現代物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國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事實上,中儲糧黑龍江林甸直屬庫已經屬于國家重點糧食倉庫。根據中儲糧內部規定,直屬庫需要進行季度性防火檢查,每月至少一次對重點區域進行檢查,重點區域抽查率不能低于50%。此外,糧庫消防部門還應該指派專人每天進行防火巡查,并作相關記錄。大庫尚且如此,地方糧食倉庫上的管理漏洞更為嚴重。
    除安全管理問題外,我國糧庫還存在很多其他尚待完善之處。例如人員管理方面,就此次中儲糧大火事故來看,該倉庫電工就被媒體曝出為臨時工,連最起碼的電工資格都不具備,這樣的人員被用于管理糧食倉庫恐怕難有安全性可言。此外,“轉圈糧”、“虧庫”、“質量不符”、“賬實偏差”等經營性管理問題也普遍存在于我國糧食倉儲管理之中。
    中儲糧大火后,國家糧食局下發關于深入開展“四無糧倉”活動的通知,要求切實做好儲糧安全工作,把“糧油倉儲規范化管理”等工作融入到“四無糧倉”活動之中。“一直以來,國家相關部門對糧食倉儲管理一直十分重視,相關政策比較完善。但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地方上執行力后勁不足。”河南工業大學食品學院糧油儲藏系主任王若蘭教授對記者表示。設施落后安全難保
    中儲糧林甸直屬庫倉外存糧、消防設施落后,也暴露出我國糧食倉儲設施的一些問題。設施的不完善,不僅會帶來安全隱患,還會造成糧食損耗,對我國糧食戰略儲藏造成嚴重影響。
    從我國目前糧食倉儲設施水平來看,主產區倉容不足情況普遍存在。在王國利看來,我國東北地區由于糧食收儲量大,倉容不足而導致糧食收購后存放在倉外,安全性以及儲運能力都會下降。“糧食露天儲藏可以說是最低級的儲藏,但由于受國家托市糧政策影響,露天儲藏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而伴隨倉容不足的是,我國糧食倉庫老化程度高。據2013年2月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數據顯示,全國目前有1794億斤倉容(約占總倉容的1/3)的“危倉老庫”,基層糧食收儲網點萎縮,東北等糧食主產區倉容缺口大。
    基于此,國家糧食局在2013年3月5日下發《修復“危倉老庫”實施規劃(2013~2017年,征求意見稿)》,提出建立修復“危倉老庫”長效機制,用5年左右時間全面完成我國現有“危倉老庫”的維修改造和報廢重建工作。
    中儲糧事件的發生體現出安全設施、庫容不足的問題,但相對而言,設施落后導致蟲災鼠患、潮濕霉變等才是造成我國糧食損失的重要原因。據測算,我國糧食產后僅儲藏、運輸、加工等環節損失浪費量達700億斤以上。其中農戶儲糧損失比例在8%左右,每年因蟲霉鼠雀造成損失400億斤以上。由于儲存條件差、損失大,損失損耗逾150億斤。
    “實際上我們平常吃的糧食都不是當年所產,而是上一年的儲備。存儲周期長加上設施的落后使得很多成品糧和商品糧變成飼料糧,浪費巨大。尤其是近年我國增加了成品糧儲備,其對大米剝殼、儲藏保鮮等設施的要求更高。”王國利告訴記者,我國很多糧倉缺少鼓風機、濕度溫度檢測儀器等必要的設施,雖然國家也曾做過相關課題研究,但目前推行效果不佳。
    事實上,糧食流通周轉也受到我國糧食倉儲庫型的影響。王若蘭告訴記者,與國外立筒倉相比,我國房式倉不利于機械化作業,造成流通周轉水平低下。房式倉多為使用移動式裝備,而立筒倉則更多的使用固定式裝備,所以房式倉出倉入倉相比立筒倉操作更為復雜麻煩。但王若蘭也表示,我國糧食儲藏時間長,房式倉也是符合我國國情的倉型。
    盡快啟動 “滅火”行動
    撲滅中儲糧大火后,我們也應盡快消滅存在于糧食倉儲領域的“暗火”,以響應國家“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的指導方針,使糧食安全得到進一步提升。
    首先,以中儲糧大火事件為教訓,政府及相關部門應對糧食收儲企業展開一次倉儲安全清理。對存在安全隱患的倉儲設施,做到及時溝通、立即整改、實時跟蹤,確保不發生安全事故。在此基礎上,對糧倉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增強安全意識。整個過程中對外公開整改情況,由社會監督整改進程。
    其次,國家及企業應盡快對“危倉老庫”進行維護修復,以多渠道方式吸引資本投入到庫房維修上。在政府資金發放上,向產糧大省傾斜,同時加強對資金的監管。充分發揮農業銀行的資金支持能力,對相關企業進行貸款,政府給予貸款貼息,減輕企業負擔。
    再則,增加保障糧食存儲質量的相關設備。對由于溫度、濕度、漏雨、蟲害等造成糧食浪費的問題,積極推行相關技術研究,給予政策支持,引進現代化糧食倉儲設備,降低糧食損壞率。
    另外,還需結合國家相關糧食流通規劃,推動重點糧食物流園區建設,推動糧食流通集約化發展,從系統上提高糧食收儲、加工及運輸效率,提高糧食倉儲物流的專業化水平。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