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集約化瓶頸
2013-5-9 10:5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 本報記者 隋秀勇
受到2月份部分快遞公司春節“歇業”拖累,快遞業總收入4年來首度同比下降。但是今年一季度我國快遞業整體表現依然“穩健”。國家郵政局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7.1億件,同比增長64.3%。同樣“穩健”的還有快遞企業收入增幅低于業務量的增速——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84.1億元,同比增長31.5%。
“這都是‘價格戰’惹的禍。”多位業界人士對記者指出,根據發達國家快遞業的競爭情況看,產業集中度越低,價格競爭越激烈;產業集中度較高,服務競爭越顯著。集約化程度低已經成為制約快遞行業發展的突出瓶頸。如何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與其他快遞企業資源共享?這也成為同城快遞企業“突圍”的關鍵所在。
突破阻力
伴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公司也正在野蠻生長著。除了順豐、宅急送、“四通一達”等已經在全國范圍內建立骨干網絡的快遞公司外,今年以來,一批同城快遞企業也在加大“織網”的速度。僅今年前3個月,國通快遞就新增營業網點323個。獲得2億元注資的全峰快遞將今年網點鋪設的目標定為突破3500個。而之前全峰快遞的網點數量不足2000個。
當記者問及網點建設主要集中在哪些區域時,全峰快遞品牌管理中心高級經理魏長征的回答是:“我們是一個新的網絡,全國各地都是普遍覆蓋的。”然而,與“四通一達”動輒5000~6000個基層網點相比,同城快遞企業的網點密集程度遜色不少。
不過,北京某同城快遞公司負責人薛平 (化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不少一二級市場競爭激烈且市場飽和度相對較高,處在瘋狂攻城略地的同城快遞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關注度較低的三四級市場的縣城。”
在三四級市場沒有多少快遞企業和它們搶“飯碗”,但是由于集約化程度偏低,業務開展起來并不如期望中的那么順利。
雖然三四線城市網絡購物需求的快速增長,讓在一二線城市打得難分難解的電商大佬們紛紛提出了進軍三四線城市的口號,但是這畢竟有一個過程。在沒有大量訂單支撐的市場環境下,縣鄉市場地廣人稀,集約化程度較低,使“吃不飽”的同城快遞公司和基層網點不得不承受高昂的運營成本。同時,快遞市場管理愈加規范,如果遭受客戶投訴,還要繳納一定罰款。
據薛平介紹,縣級市場的網絡購物快件還沒有形成規模,主要靠一些零散客戶來維系發展。而像家用電器、家具等大件貨物,同城快遞公司又不具備這種服務能力。一般來說,縣級小型快遞加盟商一天的營業收入要達到600~700元才能收支平衡。然而,小型加盟商一天的營收只有300~400元。“大家都在期盼大型電商能夠加快進軍三四級市場的速度,否則,即使加盟商能夠扛得住,而連續被客戶投訴次數過多,它們也得關門歇業。”薛平悻悻地說。
艱難整合
在這種形勢下,能否打破阻礙集約化發展的瓶頸,能否與其他快遞企業合作,對現有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合力拓市掘金?是同城快遞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
2011年8月出臺的《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物流 “國九條”)就曾建議,支持大型優勢物流企業通過兼并重組等方式,對分散的物流設施資源進行整合;鼓勵中小物流企業加強聯盟合作,創新合作方式和服務模式,優化資源配置……目前只為本行業本系統提供服務的倉儲和運輸設施,要積極創造條件向社會開放,開展社會化物流服務。
事實上,早在2006年,宅急送就曾對外宣稱,向國內外物流企業和貨運代理開放自身的網絡,包括運輸、倉儲、配送等。同行可以借助宅急送的網絡,將自己的貨物送達全國各地。“向其他快遞公司開放網絡的做法并不鮮見。在旺季,快遞公司之間常有相互使用對方網絡的情況。一般是在自己網絡無法覆蓋的地區,委托當地建有網絡的同行進行運送,并按對方實際發生的工作量支付費用。”薛平告訴記者。
資源共享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快遞的集約化程度、開拓市場速度的同時,不僅可以將競爭對手轉變為自己的客戶,緩解競爭壓力,而且通過同行的貨物拉低自己的運輸成本,還能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增加營業收入。
不過,在業界人士田學軍看來,通過這種松散聯盟的合作方式,實現資源共享,很難保證全程全網的服務質量。此外,快遞公司也擔心,在合作過程中,其他企業挖走自己的客戶。“在共享物流資源的同時,如果做不到信息上的互聯互通,也不能解決客戶的服務問題。不同企業之間的信息的聯通,不僅需要資金的投入,而且在技術上也存在一定的障礙。因此,很少有快遞企業愿意向同行開放自己的信息平臺。”
政企攜手
同城快遞企業集約化程度較低,與其采取的加盟擴張方式不無關系。不可否認,加盟制成就了我國快遞業的高速發展。
然而,時過境遷。隨著郵政監管力度的不斷加大、市場競爭的不斷規范和消費者的需求重點由價格需求為主導向服務性價比為主導轉型,決定了加盟的商業模式是不可持續的。不久前,天天快遞的部分北京加盟商“罷送”事件,再次印證這一點。同城快遞企業通過加盟的做大之法,與快遞產業集約化的發展趨勢是背道而馳的。
如今,圓通、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加快了直營的步伐。向直營模式轉型是提高我國快遞企業集約化程度的重要舉措。《關于快遞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鼓勵特許經營型快遞企業的兼并重組。”對于兼并重組的形式和作用,《指導意見》也有提及:合作、收購、股權置換;促進網絡資源優化配置,有效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平。
因此,對于資金并不充裕的同城快遞企業,可以通過交叉持股等市場手段,促進特許加盟模式向“自營模式”為主,或向“自營、加盟、代理混合模式”轉型,提高企業的集約化運營水平。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在提高快遞產業集約化程度方面,還可以發揮政策杠桿的作用,引導同城快遞企業資源共享。
去年12月,河南全國性快遞集散交換中心項目在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啟動。公開資料顯示,鄭州國際物流園區按照產業集聚發展、用地集約配置、功能集中布局的要求,細分產業類別、實施組團建設,規劃了包括快遞集散物流園等8個專業園區,力求實現同類業態的資源共享、聯動發展、整合提升。
對于河南國際物流園的做法,業界人士田學軍給予積極的評價:“為了吸引快遞企業入駐,園區肯定會在土地、稅收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這必將會降低快遞企業的運營成本。更為重要的是,不同快遞企業可以共享公共服務,運輸、倉庫資源,有利于提高產業集約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