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升破6.2元 四川外貿企業陷加價困局
2013-5-9 10:42:00 來源:華西都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980,再創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的高歌猛進,使四川外貿企業陷入了利潤不斷蒸發的困境。企業考慮對產品進行加價,但結果卻不樂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指出,企業要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匯率的反應要更敏感。
昨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1980元,突破6.20整數關口,再次創下匯改以來新高。人民幣升值使外貿企業陷入了利潤不斷“蒸發”的困境。一些外貿企業考慮對產品進行加價,但結果卻不樂觀。成都外貿公司的業務員向華西都市報記者表示,“現在面臨著越來越難接到新客戶的尷尬。因為價格沒有優勢,只能很艱難地維持老客戶,這樣就只能接受價格不變。”
困局
人力成本上升企業利潤受壓
在人民幣對外升值的同時,它卻同時在對內貶值。其結果是出口企業的成本隨之上漲,其中人工成本是上漲最快的一環。在這樣的情況下,外貿企業的利潤遭到雙重擠壓。
記者采訪發現,在勞動密集型行業中,人工成本能占到企業成本的1/3。遠在美國的四川省新立新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常務副總胥曉川表示,人民幣升值對外貿出口影響不大,最大影響還是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快。同時,“招工難”也成為許多企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面對人力成本的不斷上漲,產品加價也成為外貿企業考慮的路徑之一。
一說要加價客人就不買單
人民幣的高歌猛進使外貿企業的利潤不斷“蒸發”。為了順利過冬,一些外貿企業選擇對產品加價。
四川偉納國際貿易公司陳經理告訴記者,公司出口利潤下降,為了對抗換匯成本增加和原材料漲價,公司也考慮對產品加價,但過去的經驗告訴她成效并不好。因為一說要加價,客人就不買單。所以公司這三年產品的價格一直提不上去。可一直維持原價,利潤就降低。
面臨這一困境的還有成都一家小型外貿公司,“現在還面臨著越來越難接到新客戶的尷尬。因為價格沒有優勢,只能很艱難地維持老客戶,這樣就只能接受價格不變。”業務員告訴記者。
大企業更賺小企業更虧
人民幣一升值,原材料的成本就會升高,產品造價隨之變高,終端市場就要漲價才有利潤。但不是所有的企業都能順利加價。
多年經營門業貿易的齊老板告訴記者,在這個過程中,有自己的品牌和市場份額的大企業會做得更好,而對中小企業的影響還是很大的。
記者了解到,在門業貿易中,門廠需要不斷更新產品。因為仿制容易,競爭對手很快就會推出同樣的產品。加上匯率變動,“拼價格”這條路其實是走不通的。
降價不成,卻有漲價之道。齊老板介紹到,“把門的質量做好一點,一個平方的價格就可以加350元。質量好,客戶也接受。對有能力提供更好產品的工廠來說,利潤其實翻倍了。”但這對于只能做低端產品的門廠來說,就是個不利消息。一些一般的工廠會選擇偷工減料,產品質量下滑,一旦客戶發現,產品就很難銷了。
應對
專家支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對匯率反應要更敏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隆國強指出,政府應當加大促進外貿企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力度。
通過結構性減稅、提供優惠貸款和貸款擔保、優先安排自主品牌商品參加展會、放寬企業“走出去”鼓勵性政策適用范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等措施,進一步完善轉型升級的政策支持體系。
其次,建議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改過去的外延增長為內涵增長。加快技術升級,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同時,各個小型的外貿企業可以按照統一的規格和技術要求,分別獨立地制造某一產品,然后經過共同檢測機構的嚴格檢驗,合格后使用統一商標由共同銷售機構統一銷售。
此外,隨著匯率波動越來越頻繁,匯率風險越來越大,外貿企業要想保持盈利就必須對匯率的反應更為敏感,同時利用各種套期保值工具對沖匯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