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業經營用地之痛與亂象之殤
2013-5-31 6:31:00 來源:現代物流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本報記者駱建領彭婕茹
城市發展,批發市場外遷,物流企業卻找不到家
鄭州市的商貿批發業已成為支柱產業,廣大商戶和保障商品大流通的物流企業則是鄭州“大市場、大商貿、大流通”的根。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秘書長郝軍平表示,河南的物流業之所以基礎較好,就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以鄭州為中心的商貿物流業非常發達,商貿物流作為河南物流業的重要業態,為河南現代物流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對鄭州市乃至河南省的社會經濟發展騰飛可謂功不可沒。日本東京市1962年規劃建設的城市物流服務區域,直到如今還發揮著作用。這是因為從規劃開始到現在,政府在物流服務區域就不再規劃其它產業集群。一個大城市的發展,必須具備完善的城市配送、倉儲、貨運分撥中心等物流基礎設施。現在國內許多城市引進國內外先進的大型物流企業,給予各項政策優惠與扶持。而在城市商貿流通、貨物集散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的本土中、小物流企業,卻往往享受不到優惠與扶持政策。物流企業屬于基礎設施型的現代服務業,政府不應等同于房地產等其他服務業,因為物流企業的經營是需要固定的經營土地來支撐的。
根據鄭州市人民政府《2013年中心城區市場外遷工作方案》(簡稱 《方案》),2012年下半年已正式啟動中心城區177家商品交易批發市場的外遷工作,并計劃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該項工作。也就是說,截至2015年年底,鄭州市將有90%以上的商品批發市場要外遷。按照市政府要求,四環路以內除規劃的公益性農貿類市場外,原則上一律不再審批新建、擴建商品交易批發市場和倉儲物流項目。包括鄭州鞋城、鄭州摩托電動車物流港、火車站小商品城、萬客來食品城、東建材市場、桑園飼料獸藥市場、中博家具市場、銀基服裝商貿城、錦榮商貿城等在內的大量商貿中心和批發市場的陸續外遷,緊隨商品批發市場的物流服務企業也要隨之外遷。隨著城市發展框架的不斷擴大,物流企業也將不斷地外遷到四環、五環路以外,現在企業的經營場地已到了中牟縣、新鄭市等區域。
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會長、河南巨洋方圓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慶平指出,各商品批發市場要想更好發展,成熟的物流網絡是關鍵;而物流企業要想更大發展,規劃合理的批發市場是依靠。目前,鄭州市大部分商品批發市場要外遷,這也必然帶著物流企業跑。對于廣大物流企業來說,一個成熟的市場培育了一批穩定的客戶群,老商戶外遷,物流企業能否留住客戶,保住客戶才能發展,這是物流企業最為關心的。俗話說,小動錯筋骨,大動傷元氣,每一次搬遷都會讓企業大傷元氣,甚至一蹶不振。正和物流韓懷宇經理介紹說,公司現有30個市內收貨網點,全部是在各大專業批發市場周邊租賃房屋經營。近來因部分批發市場開始外遷,導致收貨網點找不到可租賃的房屋經營,有的只能停一輛中巴車收貨,又會被交警、城管部門實施道路交通秩序管理,被驅趕和罰款是常有的事。經營異常困難,貨量急劇下降,業務受到較大沖擊。以貳仟家物流、正和物流、巨洋方圓物流為例,經營場地都是租賃的,基建項目和固定設施設備投入資金很大,在城市建設拆遷過程中,企業經濟損失巨大。可以說,經營場地拆遷之痛,鄭州市大多數零擔物流企業均深有感觸。
巨洋方圓物流總經理田廣建認為,隨著中原經濟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鄭州將進入大開放、大發展的歷史階段,鄭州市內批發市場和物流企業外遷儼然已成為趨勢。但關鍵是,政府應當盡快打造一個“大中原商貿物流核心”,去引領和承接中心城區批發市場外遷、物流園區外遷的使命。盡管自2003年以來,河南省、鄭州市編制了一些鄭州物流發展規劃,但產業集聚度明顯不夠,一些本土物流企業依然面臨著經營場地不斷被拆遷、企業無處可去的困境。鄭州市目前在冊有600多家正規物流企業,1500多家分支機構,隨著鄭州市中心城區商品批發市場的陸續外遷,企業的經營場地正面臨嚴峻挑戰和危機。
對此,鄭州金象物流王玉軍表示,鄭州一些位置好、價格低的場地基本上都沒有用地手續,而有用地手續的場地又很偏遠、租金高,相關配套設施也不健全。他指出,鄭州物流企業要實現由松散化向集中化發展,必需要有規模的、集結化的園區。政府應該科學地規劃出專業的經營場地,以租賃或招標的形式引導物流企業合理用地,從而避免因物流企業及營業網點頻繁變遷造成的不必要損失。雖然鄭州市規劃了十大市場承接地,在建一批大型高端物流園區,但本土物流企業因優惠政策不足入駐困難。同時,企業通過買地經營又不切實際。所以,建議政府能針對物流企業用地出臺一些優惠政策,讓物流企業有家可安,讓企業經營更多一些安全感。
運價過低,企業經營成本大
近年來,鄭州市的物流業取得了快速發展,但整體仍未擺脫小、散、亂的局面。由于物流行業經營門檻較低,導致一些經營風險承擔能力較低的夫妻店、兄弟店大量存在,具有行業標桿性和引導性的企業還很少,物流企業聯盟困難重重,行業競爭無序。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運價偏低,運營成本走高,企業生存壓力大。由于市場上存在大量小微型物流企業,為了生存,他們往往會過度壓低運價,致使整個行業運價無法合理提升。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副會長、東健物流董事長袁東生指出,市場上一些小規模物流企業往往湊一車一運,導致運價過低,從而與大中型物流公司在價位與市場上形成不合理競爭。同時,由于競爭激烈,一些大客戶限定運價,致使大宗貨運運價處于被動局面。多數企業在運輸過程中選擇先墊資,再結運費,也造成了惡性競爭并形成不良循環。正和物流韓懷宇經理表示,由于市場搬遷導致客戶減少,為了保住業務量物流公司之間相互壓價,使得運價競爭相當激烈,現今收取的運費僅能維持基本運營,基本沒有利潤可言。
二、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形勢嚴峻逼人。對這一問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佐證:2012年全國社會物流總費用約為9.4萬億元,同比增長11.4%。與此同時,2012年物流企業人力成本平均增長15%~20%,燃油價格則相當于2000年的3倍左右,過路過橋費占到運輸成本的1/3左右。運價偏低的同時,企業面臨的是成本的走高。油料費、路橋通行費、人力成本的上漲,已成為物流行業頑疾,大大推高了物流企業經營成本。對此,巨洋方圓物流總經理田廣建建議,政府應有所為,應當研究出臺定價機制遏制油價過快增長;還可以考慮出臺相關補助政策,降低或減免專業物流企業車輛路橋費,試行運輸通票制。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副會長、達發物流總經理楊志宏建議,首先要提高企業入行門檻,對零擔貨運及經營線路實行宏觀控制;其次,監管部門要加大查處力度,對市場上無證經營者予以嚴打;政府可以借鑒山西運城等地經驗,進行運輸市場價格指導。
協會秘書長郝軍平指出,多種原因造成物流企業成本高,利潤低,就要考慮開源節流,倡導新能源運輸等綠色生態物流,研究倡導油、運價聯動機制。事實證明,由惡性競爭導致的運價過低并非好事,無論對企業還是對消費者都是如此。過低的運價使得企業總成本與其提供的服務不成比例,進而導致服務跟不上,就無從談起提升企業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長期處于低價競爭,更不利于物流行業的可持續性發展。企業和行業要科學健康發展,合理的市場運價是很有必要的。為此,協會將考慮向政府有關部門匯報并提出建議,在充分市場調研與征求意見基礎上,通過國家規定程序出臺行業指導價格,商定最低運價,避免出現因過低價格戰而引發的損害行業整體利益的不良競爭。
代收貨款不規范,市場風險大
物流行業的增值服務——代收貨款不規范。東健物流董事長袁東生指出,一些小型物流企業由于資金運轉等原因,往往采取壓款、挪用貨款的不良手段。他說,近年來比較典型的武漢和濟南物流市場頻現物流企業蒸發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訓。一些企業雖然并非經營伊始便打算跑路,但往往因為經營或管理不善,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其本身又缺乏較強的再融資能力。所以,一旦出現企業資金危機,壓貨款、挪用貨款的事件就時有發生。另外,物流企業肆意代收貨款,因缺乏第三方機構的有效監管,致使貨款大量或較長時間滯留在企業手中,給客戶的資金安全造成了隱患。一旦企業攜款潛逃的事件發生,不但給客戶造成巨大損失,也嚴重損害了物流行業形象。
另外,一些小規模企業常常靠代收貨款的銀行利息來獲取利潤。他舉例說,100萬元的貨款壓一個月銀行利息就是1萬元,是運輸量的3千件左右。這種不合行業經營規則及不考慮企業服務質量的行為,也嚴重擾亂了行業秩序。與此同時,總部壓分部,分部壓個人也導致惡性循環。物流企業應當有第三方支付平臺或監管機構,或者通過向協會或有關部門提交保證金的形式,允許對客戶進行先行賠付,以保證企業代收貨款業務的安全運行。
合同不標準,理賠不盡合理
近年來,隨著我國物流業的快速發展,涉及現代物流的貨物運輸合同糾紛和理賠案件呈現日益增長態勢。物流行業之所以問題不斷,客戶投訴較多,重要原因之一是合同不標準,理賠規定不規范、不統一。物流運輸合同糾紛表現為運輸主體復雜、格式條款不統一、法律關系多等特點,由此導致的運費欠付、貨物逾期交付以及貨物毀損、滅失等糾紛理賠變得格外棘手。目前,不但物流行業缺乏一套標準化的承運合同和理賠標準,就連發展相對較完善的快遞業也沒有統一、規范的契約合同。整個行業基本上處于各自制定合同、契約的狀態,這其中不乏與上位法相沖突甚至相悖之處。正是由于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完善,才導致了合同及理賠標準各不相同,并由此衍生出錯綜復雜的理賠及一系列法律問題。
貳仟家物流張紅杰認為,由于我國物流行業缺乏統一規范的物流法律,現行的法律、法規多為國家及地方制定頒布的條例、規定,法律效力弱,規范性不強,缺乏對物流經營主體的制約。所以,各物流企業合同實際上是面臨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盡管各企業都有自己的合同和契約條款,但同一行業權責規定、理賠標準也不一樣。不規范的合同不但無法給合同雙方以滿意的處理意見,也讓整個物流行業的競爭有失公平。他建議,行業應統一運輸合同的相關條款,包括承諾標準(收入項的確認,保險、保價等)及二次搬運費等,同時針對特定的貨物制定專門的合同條款。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副會長、河南長通運輸有限公司張寶磊指出,物流標準化是物流現代化的基礎,而規范物流行業標準化問題需要企業在推行標準化合同的基礎上逐步實現規范化管理。合同的規范化不僅可以推進保價運輸的實施,還有利于保險公司對貨物制定針對性的保險,有利于“營改增”試點的全面推廣。張寶磊建議協會協同司法等相關部門通過市場調研制定出《物流行業標準化合同》,進而平衡約束各方權利、義務,有效地防范物流企業的運輸風險,降低物流企業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完善物流市場的規范化管理。他還同時建議,相關職能部門可在物流企業推廣標準化貨物保險制度、企業保證金等第三方監管機制。
最后,協會秘書長郝軍平表示,鑒于目前法規政策尚不到位,尚無可借鑒的行業運營規范等問題,鄭州市交通物流協會將努力做好政府職能部門的參謀和使者,當好行業發展的推手和抓手,做好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為鄭州市物流企業提供務實、高效的服務。協會將及時向政府反映企業存在的實際問題和困難,并協助政府研究制定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推動鄭州市物流行業的健康與可持續性發展。他特別指出,針對行業普遍反映的物流企業用地困難、運價較低及合同不規范等問題,協會將向政府相關部門匯報,和各有關部門對接溝通,為物流企業提供指導性意見和好的政策扶持等。他同時表示,鄭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作為物流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將大力支持協會的工作,依法對鄭州市物流市場實施監管,通過開展道路貨運、物流市場專項整治,保障企業的正當權益,為鄭州市交通物流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