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對緬甸“經濟外交”收效難料
2013-5-30 14:11:00 來源:新民晚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結束對緬甸訪問。分析人士認為,安倍此訪主要目的是加強與緬甸經濟合作,以求從緬甸經濟發展中獲利。不過,兩國合作基礎較薄弱,同時緬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安倍這張“經濟外交”牌收效如何尚難預料。
提供援助免除債務
安倍與緬甸總統吳登盛會談時表示,日本將通過提供政府開發援助等方式,官民并舉支持緬甸經濟發展。安倍承諾,日本本年度將向緬甸提供910億日元政府開發援助,追加免除緬甸2000億日元債務。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此次訪緬可視為其“經濟外交”一部分。安倍上臺后出臺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謀求扭轉日本長期以來的通貨緊縮局面,實現經濟增長。4月底5月初,安倍出訪俄羅斯和中東,在加強經濟合作方面達成一定共識,這是其推行“經濟外交”第一階段。
訪緬則是安倍推行“經濟外交”第二階段。制約緬甸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是落后的基礎設施,該國最大城市仰光經常停電,自來水普及率僅60%,公路、鐵路和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日本認為,緬甸發展經濟需要外國資金和技術。
加強安全保障合作
從更深層次看,安倍上臺后十分重視與東盟關系,而訪緬是其“東盟外交”的延續。日本媒體指出,緬甸位于印度和中國之間,從地區安全保障角度考慮,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安倍此訪另一個目的就是通過推動日緬在安保等廣泛領域的合作,擴大日本對緬甸的影響力。
分析人士認為,安倍此次訪緬充分體現“安倍外交”特點,即優先在經濟方面撈取實際利益,然后在安保等領域加強合作。
短期想要獲利不易
然而有觀察家指出,日本從緬甸經濟發展中獲利也許是個漫長過程。緬甸資源豐富,勞動力廉價,有很大經濟增長潛力,但完善基礎設施尚需時日,日本企業短期內大舉進軍緬甸面臨困難。日本目前在緬甸投資總額僅有3億美元,兩國年度雙邊貿易額也只有10多億美元,主要是緬甸從日本進口。
如果緬甸基礎設施建設進展緩慢,或者在制定有關投資環境的法律方面受阻,就會制約日本企業進軍緬甸,進而影響兩國經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