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快遞”與“馬氏物流”值得期許
2013-5-30 13:32:00 來源:上海商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前天由媒體披露的兩則消息再次打破了國內快遞業“短暫的寧靜”。消息一:中國郵政旗下的北京郵政推出起價5元的北京市內同城包裹快遞業務,引發京城民營快遞公司一片驚愕聲。 中國郵政服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遍服務,主要以私人和商務信件、包裹為主;另一類是由中國郵政下轄的EMS主營的快遞業務,主要以商務文件、資料、小型物品為主,但收費遠高于民營快遞,時間則明顯慢于民營快遞,惟一優勢是服務質量相對較高。
由于普遍服務帶有公益屬性,故而價格便宜,并享受國家少量的政策性補貼。而EMS快遞業務則直接參與快遞市場競爭并贏利。EMS雖有郵政普遍服務現成的網絡與設施可供“重復利用”,可緣于價格過高,其在與民營快遞競爭時,并未展現出明顯的市場優勢,以至于持續拖累著EMS整體上市的努力。
鑒于上述實情,盡管EMS的市場化腳步邁得并不算太慢,可民營快遞卻一向看不起也不看好中國郵政轄下的EMS。而這一次,EMS多年積累的“量變”很可能以“質變”的形態在同城“5元快遞”這一細分市場來一次集中的爆發。
EMS真能令民營快遞感到驚恐嗎?讓我們從同城快遞的收費價格說起:以北京為例,以往民營快遞的“同城價格”是每公斤7元,EMS則要收取12元,故EMS毫無價格競爭優勢可言。現如今,EMS的“同城價格”一家伙跳水為“同城3公斤以內一律5元”。由于,EMS推出的“實惠價”有郵政普遍服務的現成網絡與設施可共“重復利用”,只要業務達到一定的量,EMS仍然可以贏利。而民營快遞若參照EMS的價格施以大幅降價,麻煩可就大了。
這說明了什么?請別拿EMS的不正當競爭來說事。因為EMS與民營快遞一樣,皆屬市場化公司,一樣向國家繳稅。至于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及承擔企業社會責任的開銷,若以每位員工作為測算單元,EMS的負擔則遠遠高出民營快遞公司。
其次,降價使快遞用戶首次窺視到快遞業贏利空間之大,遠比局外人所聽聞的普遍說法要大得多。如是,“5元快遞”不是一股危害快遞市場的“禍水”,而是進一步激活快遞市場的一股“活水”。
消息二:在借助淘寶與天貓解決了信息集聚,用支付寶解決了資金結算之后,國內電商教父馬云決定涉足網絡物流的新玩法。本周二,由阿里控大股(43%)、上海復興等民企大鱷共同參股、起步就砸下50億元注冊資本的“中國智能骨干網”掛牌成立。這家被媒體冠以“馬氏物流”的新平臺,試圖率先在全世界破解電商與物流的兩張皮現象,嘗試實現電商與物流各自資源的全流程融合與配置。
在深圳的揭牌儀式上,馬云夸下了“馬氏物流”一期投資1000億元,整體投資3000億元,力爭在10年內把“馬氏物流”打造成型的?。就消息二真正值得輿論思考的是,順豐、申通、圓通、中通、韻達等5家民營快遞大佬也各自出資5000萬元(分別占股1%)供馬云去創新。民營快遞的大佬們雖已很富足,但在各界人士眼里,民營快遞大佬們乃至整個行業依然被人從骨子里瞧不起。與馬云一起創新,甭管是受馬云忽悠,還是他們忽悠了馬云,輿論都該對他們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