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緬孟經濟走廊 四國心氣漸高
2013-5-27 11:01:00 來源:環球時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從中國西南的昆明到印度東北的加爾各答,這之間的人文地貌能用“天造地設,山水相連”這樣的詞來描述嗎?或許因未來一條區域經濟走廊的打造,讓答案將成為“可以”。在中國總理李克強訪印期間,兩國領導人共同倡議建設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四國經濟走廊覆蓋到的地區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人口達4.4億,有自然資源、農產品富足的優勢,也有基礎設施薄弱、政治因素影響等劣勢。盡管有些學者擔心它的“構想尚浮在空中,還沒有落到地面”,但孟加拉國一名經濟學家告訴記者:“在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背后,有各方的考慮,既有政治因素,也有經濟因素。但我希望,現實經濟利益能最終主導它的決策過程。”
“新茶馬古道”醞釀20多年
云南省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郭穗彥副研究員是參與提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概念的學者之一,她22日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在學術研究過程中云南學者認識到,面向南亞開放對云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如果不繼續對外開放,云南就是一個死角”。1997年,云南省社科院時任院長與一些學者去印度參加一個地區發展研討會,雙方商定要經常進行交流。1998年印度核試驗之后中印關系一下降到冰點,但云南學術界和印度學者的交往并沒有因此中斷。1999年,在昆明舉辦過第一屆印中孟緬地區經濟合作大會,與會的四國學者就地區合作達成一致,并簽署《昆明倡議》。今年2月,在孟加拉國召開了第11屆經濟合作大會,每年都參與的郭穗彥對經濟走廊的前景持樂觀態度。
近年來,中印緬孟地區合作曾讓人想到“新南方絲綢之路”、“新茶馬古道”、“新駝峰航線”等激動人心的新說法,也有人設想過加爾各答—昆明(經過孟加拉國和緬甸)公路汽車賽。孟加拉國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阿什克·拉曼在和記者的交流中,還用了“昆明-加爾各答走廊”的說法。走廊的兩頭其實并不遙遠。加爾各答有直飛中國昆明的航班,只需兩個小時就能到達。近年來加爾各答的高校、中學與中國云南的文化教育交流也日漸頻繁。在各種趨勢的推動下,今年6月初中國—南亞首屆商品博覽會也將在云南舉行。郭穗彥還告訴記者,今年3月,第一屆孟中印緬汽車集結賽已成功舉辦,體現出彼此對合作的政治意愿和協調能力,“各方對于合作都不再猶豫了”。
-
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東南亞研究所教授畢世鴻告訴記者,從目前的功能范圍看,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直接相關地區除中國云南省外,包括孟加拉國、緬甸兩國,以及印度西孟加拉邦、比哈爾邦等東北部各邦,總覆蓋面積約165萬平方公里,覆蓋人口達4.4億。走廊占據著有利的地緣地位,直接輻射東亞、南亞、東南亞、中亞幾個大市場。畢世鴻說,該走廊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總額僅占世界總量的2%左右,絕對數值雖然不高,但其發展潛力卻被普遍看好。
盡管印、孟、緬三國媒體對四國經濟走廊的報道不多,但這一構想已引起歐美的關注。德國財經網22日以“中印更加接近”為題評論說,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正在加強合作,兩國領導人提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將推動中印兩大市場更加緊密聯系”,“這將有利于印度產品銷往中國,該走廊對目前相對落后的南亞地區將是一個里程碑式的大項目”。德國《明鏡》周刊駐印度記者則以“勝利的微笑”為題報道說,“中國在印度洋周邊的影響力增加讓印度別無選擇,只能與強大的鄰居結成經濟合作伙伴”。
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南亞東南亞研究學者邁克爾·庫格爾曼23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設的前景是樂觀的,盡管中印之間存在邊界爭端,但兩國都想建立良好的貿易關系,另外,四國都有強烈的增強經濟聯系的期望,這給建立經濟走廊提供了良好勢頭。但庫格爾曼也強調,南亞地區的區域合作推動一直不盡如人意,商業貿易欠發達。
“印度東北部無疑受益最大”
印度新德里中國問題研究所副主任鄭嘉賓告訴記者,中印緬孟經濟走廊涉及的地區有一定的邊境貿易,但有的地方基礎設施跟不上,制約了這些地區的經濟、人文交流。“印度東北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政府又投資不足,這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進而也滋生了一些社會問題。”印度尼赫魯大學教授狄伯杰說。狄伯杰認為,建設這條經濟走廊十分必要,四國地理毗鄰,經濟互補性強,“隨著相關投資的引入,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會有很大的提升,社會問題也會逐漸得到解決”。
原印度外交秘書埃里克·岡薩夫23日對記者表示,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一旦建立,受益最大的無疑是印度西孟加拉邦。該邦是印度東部經濟、科技、文化和教育中心,在鋼鐵、紡織、造船、農業、金融等領域均有較強實力,與孟、緬及中國西南交往歷史悠久,在印度“東向”戰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該邦首府加爾各答為印度第三大城市、東部和東北地區商業中心以及最大的港口,也是印度華人的最大聚居地。此外,印度共產黨(馬)曾在當地執政近 40年,民眾對華友好基礎遠高于印度其他地方。作為昔日英國殖民期間的首都,加爾各答有“亞洲羅馬”之美譽,但近些年來,受制于地理位置和產業格局等因素,加爾各答的發展步伐遠遠落后于西部孟買和南部班加羅爾,這讓當地政府也很著急。據在中印商會工作的印度人阿軍介紹:“印度西孟加拉邦與孟加拉國接壤,兩地語言一樣且有歷史上的天然聯系,很多孟加拉國人到西孟邦打工。”
印度東北部除貧困問題突出外,有些地區安全形勢不穩,存在分離主義傾向。印度外交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在他看來,雖然中印緬孟地區合作目前聚焦在西孟加拉邦,但隨著中國在該地區影響力的擴大,可能會輻射到東北部各邦甚至中印邊界東部爭議區,加大印方的控局難度。埃里克·岡薩夫認為,雖說建立經濟走廊也會面臨不少困難,但它的輻射作用有望促進南亞、東南亞、東亞三大經濟板塊的聯合發展。同時,這種合作方式也有利于形成一種開放型的靈活機制,各相關國家都可根據發展的需要來選擇參與,形成一個新的有影響力的區域合作組織。
“打造走廊不應受政治因素影響”
云南大學學者畢世鴻認為,從制造業層面來說,中國面臨著人口因素的急劇變化,勢必有紡織、農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產業要轉移出去。一旦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成,在轉移的過程中,很多中國企業或者在華的外資企業會優先考慮印度、孟加拉國和緬甸。
處于經濟走廊構想中的緬甸和孟加拉國有非常鮮明的特點。中印兩大經濟體聯手,讓處于改革進程中的緬甸非常重視。緬甸仰光大學國際關系系主任查查森告訴記者:“中印緬孟經濟走廊建設將給處于經濟開放轉型期的緬甸帶來經濟碩果。”查查森說,緬甸處于這條經濟走廊的中心地帶,應發揮重要角色,“緬甸能幫助中國通往其他東南亞國家,也能有助于實現印度的雄心”。由于受西方多年的經濟制裁,緬甸經濟不發達,境內的交通設施非常落后。查查森認為,中印兩國領導人同意開展在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項目合作對改善緬甸交通,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產業轉移,發展加工制造業和商業物流具有重大意義。
孟加拉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很落后。比如,很多城市電力短缺,平均每天要停3次電。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孟加拉國代表處營銷和公共事務部主任沙法耶·阿拉姆告訴記者,從食糖、大米到家電、汽車,中印兩國商品充斥著孟國內市場,在孟國內能看到的緬甸商品只有魚類。在孟加拉國的印度企業除主要分布在發電、汽車、制衣、肥料、醫療和通信等行業外,有的還參與鉆石、人口販賣、成癮藥物和非法金融服務等走私生意。
有孟加拉人還提到,“過去幾年,緬甸政治形勢不好,緬甸的羅興亞人總是被趕到孟加拉國來。”孟經濟學家拉曼也表示,孟一些團體出于政治原因考慮,曾反對連接緬孟經濟走廊的倡議,但他希望,現實的經濟利益能最終主導這一決策。拉曼說:“其實,這些團體并不了解孟可以從這條走廊中獲得哪些機會,包括我在內的許多經濟學家都認為,政策制定者應該開始認真考慮這件事,不要純粹出于政治原因而停止它。”
“對開發中國大西南有好處”
拉曼對記者表示,孟加拉國的出口大部分還是針對歐美市場,與南亞、中國的貿易量依然不足,因此,這一經濟走廊的宗旨可以刺激孟與有關國家之間的貿易,如果進展順利的話,這將導致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多贏局面。他還表示,中國的云南省與緬甸毗鄰,將從這一經濟走廊中獲得巨大利益。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傅小強認為,云南是與東南亞南亞地緣接近的省份,當時主要的想法是恢復歷史上著名的史迪威公路,打通中印緬孟的陸路聯系。在南亞地區有一個環孟加拉灣次區域合作組織,所以印度一開始對中印緬孟經濟走廊不太熱心。近兩年,隨著印度東北部幾個邦的發展,慢慢與經濟走廊的概念有了契合的地方。中印邊境貿易又不見起色,如果中印緬孟經濟走廊能搞起來,輻射效應和帶動力會更大。
傅小強表示,這個經濟走廊對于中國大西南的開發將起到推動作用。如果能通到孟加拉國的港口,將縮短運輸時間和成本,更有利于對外貿易,對大西南開發很有好處,云南作為橋頭堡的作用會更加突出。對于社會上“因為廣西南寧大力發展與東盟的合作,云南沒有辦法才搞中印緬孟經濟走廊”的說法,郭穗彥并不認可,因為“南亞的人口、市場規模、經濟總量都超過東盟,其發展潛力巨大,這會是一個更大的發展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