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經營權”10年漲了17倍
2013-5-22 10:04:00 來源:網絡 編輯:56885 關注度:摘要:... ...
杭州房價十年來漲了近十倍,用瘋狂來形容并不為過。但是還有一個比杭州樓市更來錢的行業,正悄悄地風生水起。近日,一位快遞企業的業內人士找到本報,想讓記者幫忙尋找有意向承包快遞片區的生意人,一紙授權合同開價120萬元。而這個區域的快遞經營權2003年時只值7萬元,10年時間漲了17倍。
轉賣快遞經營權在業內頗為風行,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操作的。現在基本都是熟人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表面上看,轉 賣經營權可以牟利,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涉水后成立新公司等待被騰訊、京東等電子商務平臺收購才是大買賣,或許有一天還能趁勢搭上資本快車。
快遞經營權10年漲了17倍
上周,一家快遞公司的網點負責人陳經理找到本報記者,說起轉讓經營權,他覺得很有“錢途”,想讓商報牽牽線。
快遞企業把杭州分成50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承包商,為了來錢更快,一些一級承包商會把區域再割開,轉租、轉授權,部分片區甚至有三包、四包的現象。層層轉包是業內公開的秘密。
“早些年拿到授權的承包商,價格很低廉。那個時候,電子商務沒那么發達,而且周邊地區也沒有發展起來。下沙、半山、九堡、喬司都是很偏的區域,2003年左右以上地區的授權價格都不會超過10萬元。”秦君立現在是一家民營快遞網點建設經理,之前也在其他品牌的企業做過不同崗位。
因為身邊有一些老同事、朋友都分布在四通一達(圓通、申通、匯通、中通、韻達),秦君立憑借人脈,拉起了一道介紹轉賣、轉租經營權的大網。
“四通一達我都有人認識,目前申通、圓通的經營權比較難拿,一個是價格高于其他幾家,另一個是一級承包商不肯轉。而韻達、匯通、中通就比較方便了,你想談哪片區域都可以跟我說,試著報價、面談。”秦君立說道。
秦君立舉了一個例子,韻達石橋區域現在有意向出手,報價為120萬元。這個區域具體從哪個路口至哪個路口,包含哪些小區、商務住宅、企業等等詳細信息都可以之后交流。“現在這個區域每天的票數肯定是超過1000票,估計三年就能賺回來。”秦君立打包票。根據該地區2003年7萬元的價格,10年時間翻了17倍。
“下沙”能賣2000萬元“喬司”也值300萬至500萬元
按照秦君立的說法,花費120萬元可以買下石橋區域的經營權,這個價格靠譜嗎?是不是有點虛高?
記者以買家的身份,分別致電韻達、匯通、中通的承包商后發現,一些區域的價格高得離譜,甚至有人開價2000萬元收購下沙板塊經營權。
老劉是在2005年前后進入快遞行業,現在已經8個年頭,他告訴記者,杭州人寄快遞就認那么幾個名字:順豐、申通、圓通、韻達、中通、匯通,順豐是直營體系,因此沒有承包轉讓一說,但是在“四通一達”這5家企業中,目前承包、轉包經營權最為頻繁的是韻達、中通、匯通。
“十年快遞做下來能舒舒服服賺錢的區域,老板們肯定不會轉,承包、轉包的區域大多是實業做得不怎么好,轉讓比實業更盈利。”老劉說,120萬元的轉讓價格估計區域盈利不佳,比如喬司板塊值300萬至500萬元,下沙、九堡板塊值1000萬元以上。這些報價雖然根據品牌不同會有所波動,但是快遞每天收發的件數在那里,一天超過1000票業務,就能報個100萬元。
老劉歸納總結了一些價格,以韻達為例,目前收件量每天高于1000票的區域,報價都會超過100萬元。現在比較容易出手的區域大致為南星橋、半山、康橋、喬司、下沙、丁橋、石橋等周邊板塊。便宜點的像喬司,價格大致為300萬元至500萬元,高一點比如下沙、九堡,要1000多萬元至2000萬元。
愿意轉賣、轉租的區域大多是雞肋
彭老板是匯通快遞康橋分部的一級加盟商,他掌管的區域位于杭州北面的拱墅區,包含康橋鎮、沈半路、石祥路、拱康路、半山路等。記者撥通了彭老板的電話,表示有意愿接手一些區塊。彭老板一聽記者來意,表示確有部分區塊可以出手。
在聊的過程中,彭老板顯得非常謹慎,再三詢問記者的來歷和意圖。了解清楚之后,彭老板隔空在地圖上劃出了區域,開談“轉手”。
雖然都是轉,轉賣和轉租的情況大相徑庭。彭老板表示,轉租的話,買家和一級承包商簽的是租賃合同,買家寄件、送件需要到一級承包商那里中轉,面單需要到一級承包商那里購買,而且每票業務還要給一級承包商提成。而轉賣經營權,買家的合同是和市級公司簽,面單也是向總公司購買。
轉租的價格很便宜,轉賣的價格則都是動輒百萬元。
彭老板在介紹完專業情況后表示,他目前只想割出一部分進行轉租或者轉賣,不會把整個城北拿出來轉賣。
“給你兩個區域選擇,一塊是華豐區域,由華豐路、石祥路、石橋路、同協路這四條路圍起的部分。另一塊是在康橋附近,由康橋路開始,包括康橋工業園、康橋鎮政府、康橋鎮還有邊上在開發的其他區域。”彭老板說道。
而據另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這兩塊區域相對于整個匯通快遞康橋分部來說,是非常小的“邊角料”。并且,這兩塊的范圍中大多是居民區,在快遞運送的工作時段,人們外出工作,會成為空巢。以彭老板指出的“華豐區域”為例,圍起來的地段中,多是華豐南苑、億城嘉園等居民區,另有一個求知小學。
“這個區域一看就知道是散戶,估計業務量不高,賺錢的區域這些一級承包商肯定不會出手。”業內人士分析。
當記者詢問彭老板這兩個區每天的票件量時,彭老板支吾了半天后說,“大概在80票到150票吧。”
一轉手少奮斗十年
一邊想轉賣部分區域賺點錢,一邊又舍不得把能盈利的區域讓出來。采訪中,彭老板心里的掙扎很明顯。“如果實業很能賺錢,誰愿意出手。就是因為轉賣經營權太來錢了,才會有這么多一級承包商加入到轉賣的隊伍。”秦君立一語中的。
采訪中,彭老板給記者算過一筆賬。如果花費120萬元購買一個區域的經營權,一票業務10元,其中2.5元是快遞單的成本,2元是給快遞員的提成,1元是給公司的提成,加上電瓶車的運輸成本、房租水電成本,一票業務可以賺1至2元。
一天能達到1000票,一個月最少能賺3萬元,十年就是360萬元。而轉賣的價格一旦能超過360萬元,達到500萬元以上,承包商肯定愿意出手了。
秦君立透露,在2010年前后,轉賣的趨勢出現上漲勢頭,一些做了五六年的承包商覺得太累了,也撈到了第一桶金,就想金盆洗手。而現在經營權的價格又比2010年更加瘋狂,說實話有一部分是泡沫,比如下沙、九堡雖然價格那么高,但是沒人會賣,就成為一紙空談。目前真正愿意出手的,大部分是實業做不起來的地區。
不擇手段的“經營權”爭奪戰
快遞的經營權轉賣被炒作,許多承包商看到了商機。但是除了轉賣的價格誘人外,有一些愿意把票數量很高的區域轉賣掉,其實有很多難言之隱。
2010年9月,王峰花了近100萬元,向中通快遞公司買下勾莊網點的經營權。
三年來,王峰以家族企業的模式經營著快遞網點,除了招聘來20名快遞員之外,王峰的家人做起了網點的財務、后勤及派件員。從區域上看,王峰的網點運送快遞的范圍在8公里左右,勾莊路188號以內都是他所經營的轄區。“收益還算穩定。平均日接單量在3000票左右。”王峰說,“如果到了下半年10-11月份,旺季時的日接單量將達到七八千票。”
當問及是否想過劃出一片區域承包給二級承包商時,王峰顯然不樂意。“現在的收益基本只能維持,如果再劃出片區,我自己的收益就難保了。”
王峰是在2010年接盤勾莊,既然一天平均能有3000票的生意,他的前任為什么會轉賣?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了這么一段“故事”。
“民營快遞企業很多都是家族式操作,市級公司的領導親戚哪一天突然想加入快遞業,那么某個區域的承包商可能就要讓出來,轉賣經營權。”該業內人士說,圈中不乏某區域突然投訴率上升的案例,因為承包商也要考核,投訴率高不高是其中的考核標準。
有些承包商做了五六年,身心疲憊,不愿意再背著“投訴率”與上層領導交涉,一些早年入行的承包商很多都不夠圓滑,不會溝通,最后想來想去還是轉賣比較劃算。
快遞員不夠,老板也要親自上陣。遇到雙十一這種快遞高峰,這些承包商都是干一線的活,風里來雨里去,也有老板是這樣算計的,賺了幾年辛苦錢,經營權也翻了十幾倍,還是賣掉轉行或者安享晚年算了。
爆炒經營權導致快遞業投訴激增
業內人士表示,加盟式的業務模式使得企業盡管看起來規模大,但其實業務基礎很不穩固。“幾乎所有的民營快遞企業都沒能很好地對加盟業務實現很好的管理,因此都不同程度地在品牌和服務上受到了損害,這對于服務行業而言是非常難以逆轉的負面影響。”
許多快遞公司的承包商表示,包下區域后,通過家人介紹、朋友推薦,許多快遞員都是村里的親戚、朋友。接貨員、業務員、財務等職位也都讓同鄉打理。
層層轉包,使得承包商的素質良莠不齊。一些資質較低,甚至沒有快遞服務經驗的經營者在拿到經營權后,不會對快遞員進行培訓,對網點經營沒有系統的管理。而每個承包商都用我行我素的方式經營網點,最后市級公司也難以統一管理。這些狀況直接導致快遞行業的投訴率居高不下。
例如近期本報接到的濱江區的黃先生的投訴。快遞4張寬帶券,總價值8000元,黃先生聯系了全峰快遞的業務員小陳,小陳報價7元。可等到寄件時,小陳卻拿不出快遞單。僅僅讓黃先生把收件人、寄件人的地址、聯系電話,寫在另一張已經被填寫了信息的快遞單的背面。
快遞網點經營權的轉讓,加速快遞員的流動。快遞員負責了快遞流通的主要環節,經常換快遞員,不僅使得快遞員對片區業務的熟悉度降低,也使網點發生遺失快遞件時,很難責任到人。有的快遞員選擇了離職,造成投訴無法追查原因。
比如,2012年12月24日,趙小姐反映稱,她通過韻達快遞派送的一套化妝品遺失,負責送件的是省府路韻達快遞網點。當趙小姐發現快遞沒有及時到貨時,第一時間撥打了快遞員的電話,可是已經無人接聽。“快遞員離職,快遞網點可以此為借口拒絕給我賠償嗎?”趙小姐說。
記者從杭州市工商局12315申訴舉報中心了解到,2012年,該中心共接收到快遞服務行業投訴526起,其中,韻達快遞被投訴94起,中通50起,匯通17起。而在2013年1月至4月,快遞服務行業投訴已經達到了175起。
在投訴中,不少消費者集中反映的是,位于九堡、下沙、三墩等地的快遞網點。去年11月至12月,韻達快遞被投訴21起,其中11起投訴發生在九堡鎮圍墾八號壩附近的網點。
從投訴的類型上看,韻達、中通、匯通的投訴問題集中在四個類型:快遞遺失、快遞被損壞、不及時到貨,以及快遞員拒絕上門拿件、送件。這些看似普遍的投訴問題,其實隱藏著快遞行業的漏洞。
爆炒背后是商家想趁勢
搭上資本快車的野心
是什么原因讓快遞經營權成了投資的香饃饃,多位業內人士分析,除了轉手的牟利外,許多商家看中的是更長遠的利益。
這幾年電子商務飛速發展,物流行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有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僅快遞業務量就超過17億件。而來瓜分這塊大蛋糕的快遞公司就業內這么幾家知名企業,有業內人士表示除了承包區域,一些有野心的商家看中的是把快遞行業做熟悉后,兩三年后退出承包,自己申領新牌照另開公司,然后“賣給騰訊、京東商城這類電子商務平臺,或者直接沖擊IPO。這才是最終目的。”業內人士說道。
老劉說,杭州能產生效益的就那么些區域,而消費者愿意寄送快遞的也就順豐、申通、圓通等這些老面孔。一個區域要轉賣經營權,其實能交易的也就韻達、匯通、中通這幾家,資源稀缺是經營權爆炒的其中一個原因。
秦君立說,他身邊就有一個朋友,在杭州做了3年多的快遞承包。“2012年前后,他去上海發展,成立一家新公司。誰知道他的這家公司被騰訊看中了,100多萬元的成本注冊,轉手就賣了800多萬元。”秦君立的話語中流露出羨慕。
而沖擊IPO是許多目前選擇區域承包的商家直言不諱的目標。“民營快遞沖擊IPO,現在是許多企業的夢想,圓通已經走了一段時間,宅急送、全峰都在努力中。這些公司在電子商務熱潮中順勢獲得發展機遇,如果可以搭上資本的快車,對民營快遞企業而言無疑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業內人士分析。(本文來源:每日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