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物流天下全國物流信息網! | 廣告服務 | 服務項目 | 媒體合作 | 手機端瀏覽全國客服電話:0533-8634765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數字云物流讓您尋求物流新商機!
智慧物流讓您的物流之路更暢通!

搜索
首頁 >> 快遞資訊

天地華宇無奈易主 快遞巨頭遭遇水土不服

2013-4-9 9:11:00 來源:新金融觀察報 編輯:56885 關注度:
摘要:... ...
2013年3月28日,TNT快遞宣布出中信產業售其國內公路快運業務即天地華宇物流給中信產業。
  自2006年收購天地華宇,經歷七年之癢后,TNT這家國際四大快遞巨頭之一選擇了退出。由此帶來的外資快遞收購本土企業,以圖加速在華發展的樣板模式正在遭受質疑。
  ■ 無奈易主
  事實上,僅從賬面考量,TNT與華宇的七年聯姻,交了白卷。
  TNT與華宇的七年之癢以分手告終,外資快遞業在華發展模式之爭卻不會停止。
  3月28日,TNT發布消息表示,“出售其中國國內公路快運業務(天地華宇)給中信產業。”同時稱:這起交易源于此前TNT宣布的有意為其在中國的國內公路快運業務尋找合作伙伴這一決定。
  雖然交易的細節和金額尚無定論,但中信產業從外資快遞巨頭TNT手里接下天地華宇物流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新金融記者獲悉,該交易預計將于2013年下半年完成,部分交易款項則將于2014年結清。
  至此,這起外資快遞巨頭與本土快運公司的7年聯姻正式宣告分手,外資快遞在國內是否遭受水土不服的疑問值得探討。一方是國際知名快遞巨頭,一方則是國內行業中冉冉升起的新星,7年時間內,從聯手到分家,TNT與華宇面對的中國快遞市場早已不是當年。
  此次中信接手華宇,明顯有重振其當年行業老大地位之勢。然而,這一愿景之下,除了華宇自身的問題急需厘清,國內物流快遞行業缺乏監管和公開競爭原則,也是華宇“再嫁”之路的難題。
  萬邦迅捷物流分公司總經理尹慶祥對新金融記者表示,“外資快遞對我國公路運輸的整合顯得比較棘手。2012年我國社會物流行業總費用占GDP18%左右,但合理的應為13%。受全球及國內經濟不太活躍的大環境影響,考慮到人員費用不斷提高、車輛使用及管理費用、資金墊付等等一系列的資金占用,社會物流費用很高。TNT此時出手天地華宇也是明智的選擇。”
  事實上,僅從賬面考量,TNT與華宇的七年聯姻,交了白卷。2006年9月,TNT快遞從華宇物流創始人王振華手中以1.35億美金收購公司100%股權,到2010年9月又宣布追加15億元投資鞏固其在中國公路運輸市場的地位。此次,賣給中信產業,消息顯示為7.5億元,除去5億元的債務,TNT實際拿到手的僅為2.5億元。算上TNT這些年在天地華宇運營上的投入,可謂損失不少。
  出售天地華宇,TNT有著自己的考量,自身面臨的問題,是其做出出售決定的重要原因。在被UPS收購的交易流產后,TNT在經營及成本上有著巨大的壓力。其2012年財報稱,去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業額近19億歐元,同比下降0.5%;凈利潤虧損1.48億歐元。
  就在出售天地華宇3天前,TNT的利潤提升方案顯示,公司稱將剝離中國和巴西虧損業務,并計劃未來三年內裁撤4000個崗位,今后將專注于歐洲本土市場及鏈接歐洲與世界其他地區的業務。
  作為全球四大快遞公司之一,TNT每天遞送百萬件包裹、文件和托盤貨物,在歐洲、中東、非洲、亞太和美洲地區運營航空和公路運輸網絡。2012年這家總部位于荷蘭的快遞公司的營業收益為73億歐元。
  一位不愿具名的物流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天地華宇再次被賣,可以看作是UPS收購TNT的組成部分,因為UPS不做除美國之外的公路運輸業務,這是出賣的直接原因,以便今后和UPS的交易,但根源還是天地華宇的持續虧損。”
  在此之前,由于未獲歐盟批準,另一快遞巨頭UPS放棄了收購TNT集團的計劃,價值近68億美元的快遞行業迄今最大收購案正式宣告失敗。此次收購案的告吹,也讓TNT出售天地華宇以“補血”的進程加速。在當時,招商物流、中信物流和嘉里物流等企業都是天地華宇的潛在買家,直至最后花落中信,水到渠成。
  雖然在物流領域并不起眼,背靠央企中信集團的強大背景,將天地華宇收歸旗下,業界并不意外。中信物流官方網站提供的信息顯示,該公司1993年開始從事道路貨物運輸業務,注冊資本金壹億元人民幣。
  ■ 華宇窘境
  華宇內部的企業文化及由此帶來的問題在物流行業內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華宇走到今天這步,不怪TNT,不怪某個人,而是怪其自身機制和文化。華宇銷售額上升困難的問題其實在TNT收購之前就產生了。虧損源于這些年收入增長乏力。但歸根到底,還是企業機制和管理層問題。”上述人士這樣告訴記者。
  TNT從創始人王振華手中接過這家公司時,華宇已經成為當時國內民營公路快運業的老大,坐擁1000多條運輸線路、12000多位員工、17萬家客戶。和所有跨國收購的案例一樣,這家從黑龍江佳木斯起家的公司與外資快遞巨頭TNT從“聯姻”之初就存在整合陣痛。
  華宇物流80%的員工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對于門檻較低的公路快運行業來說,企業員工甚至中高層管理人員的受教育水平大都不高,幾乎不會講英語。
  除此之外,在華宇以往的組織架構里,各地分公司各自為政,權力很大,這直接導致了貨物在各區域不合理的周轉和延遲現象,運營效率很低。
  與大多數家族企業類似,公司缺乏淘汰機制,即使老員工在一家分公司做得不好,集團也會將其換一家分公司,始終能在一個企業里找到待的地方。
  上述種種都與TNT作為一家外企講求業績效率的價值觀相悖。在TNT入主華宇之后,擺在“空降總裁”徐水波面前的是諸多難題。為此,總部陸續著手推動了幾項改革:加強集團與區域的管控職能,將線路規劃等權力收歸集團;增加淘汰機制,引進大學生補充新鮮血液及干部層的“大換血”;針對員工的英語培訓;推出保證貨物準時到達“定日達”業務等。
  然而,時至今日,這些整合和變革實際收效甚微,有些變革中間還遭到了內部員工的聯名反對。“徐水波當初的愿景和初衷是很好的,但下面的執行力不足,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對從外面空降來的一個司令,現有的這批人不會太聽話。”一位曾在天地華宇河南分公司工作過的員工對記者表示。
  “作為被總公司招進來的第一批專職銷售實習生,我們入職后,沒有培訓,沒有系統的指導,沒有專門的人管我們。人力資源部門和銷售經理都認為實習生應該歸他們,后來兩個部門還為此事鬧得很不愉快,到后來誰也不管新人了。”前述離職員工對記者透露。“有個業務員因為嫌工作累不想跟車,同司機動手打起來了,隨后就被安排幫廚去了,內部管理很隨意、混亂。”
  尹慶祥對記者表示,“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運營質量和服務質量,貨物晚點、丟失、服務態度不好,客戶就會主動離開你。說到底,企業人員素質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提升。體現在報表上,就是毛利低,收入增長緩慢。”
  “從大區的總經理到分公司的經理幾乎都出自黑龍江佳木斯,每個大區的總經理上來之后,都會把分公司換成自己的人。從公司的中上層領導,到下面的搬運工、叉車司機、幫廚的,如果不是佳木斯人,哪怕你來自黑龍江都很難融進去。”
  華宇內部的企業文化及由此帶來的問題在物流行業內也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 TNT的努力
  在TNT管理之下,天地華宇亦曾經有過不錯的戰績,尤其在公路快遞領域。
  事實上,從經營方法上,TNT做出過一系列努力,只是成績不盡如人意。
  2009年2月,天地華宇推出了中國公路快運市場首個全國定日快運產品——“定日達”,目前已覆蓋全國350個大中型城市,并且逐漸成了該公司重要的運營特色。這是中國首個提供定日到達服務的高端公路快運產品,“定日達”創建區域性分撥中心這一嶄新的公路網絡運營模式,在業界率先大規模使用條形碼掃描系統和GPS全球定位系統,以及客戶實時在線服務和在途監控體系,都為中國公路快遞業提供了可資借鑒的一面。
  2012年7月,天地華宇宣布與騰訊網簽約,成為其首家公路快運服務供應商,為騰訊旗下的QQ速遞、QQ商城等電商運營商的客戶提供以“定日達”為主的公路快運服務。這是繼結盟阿里巴巴、金蝶友商網等電商巨頭之后,天地華宇在拓展電商物流市場方面邁出的又一大步。現在,進駐阿里巴巴、騰訊網等主要電商平臺的企業級客戶是天地華宇的主要客戶群。
  在TNT管理之下,天地華宇亦曾經有過不錯的戰績,尤其在公路快遞領域,即使在被轉手之前。2012年,天地華宇接連榮獲分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頒發的“2012中國物流杰出企業”和“2012中國十大杰出物流企業”兩項行業大獎。這兩項業界年度最重要的榮譽再次肯定了天地華宇在商業創新和推進行業進步方面的突出表現。
  華馳物流公司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TNT接手后,本想對華宇管理團隊有所調整,但是原有的企業文化已經深入到骨子里,后來的管理團隊進來后,非但沒有改變,反而把不好的東西加速了。加上本身對中國公路快運業務不是很熟悉,華宇這些年的業績一直沒有起色。”
  2007年華宇在全國有1240多家門店,到現在是1470個,5年的時間內只增長了200多家。后來趕超華宇成為行業第一的德邦物流,從同期只有不到190家門店,到現在增長到3000多家門店。
  事實上,TNT在中國大陸的長項一直是國際快遞業務,當年收購天地華宇,目標非常明確——打開中國國內市場,但顯然時至今日,一切已經成為歷史。重新收縮戰線,專注于跨國快遞,TNT的優勢依然明顯。數據顯示,TNT中國國際快遞業務擁有3000名員工和一個覆蓋中國大陸的遞送網絡,該網絡包括36家分公司和北京、上海、深圳3個國際口岸。
  2月25日剛剛上任的TNTCFO伯納德?博特(Bernard Bot)表示:“在過去數年里,天地華宇已成長為中國一家全國性的行業領先企業。這次所有權的變更將確保其持續的增長和發展。TNT快遞將專注于提供最廣泛的往返中國的國際快遞業務。”這就意味著,在出售天地華宇之后,TNT并不是要撤出中國市場,而只是將出售剝離中國國內公路運輸部分的業務。
  ■ 再嫁難題
  而對于天地華宇來說,第一次“民營到外資”身份的轉變無疑是失敗的。
  除了華宇自身的問題之外,業內人士均以“國際快遞巨頭遭遇水土不服”來看待這起最終以失敗告終的跨國收購案。
  2005年12月,TNT宣布正在與總部位于中國黑龍江省的國內領先貨物和包裹運輸商華宇物流集團進行收購磋商,這表明TNT向中國國內貨運企業領袖宏圖邁出重要一步。
  次年9月,TNT同華宇集團在上海簽署了資產轉讓協議,天地華宇正式成為TNT下屬企業,外資快遞企業在華業務拓展,從自身發展向并購形式邁出重要步伐。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外資快遞公司對于客戶的服務、流程有很明確的標準,收費也自然高。但在國內做公路貨運,路橋費、燃油費很高,國內的公司幾乎都是超載運營。準時發車到達的標準背后需要很多人力、物力、IT技術的支撐。提供高標準服務,收費卻沒有同步增長,企業做起來成本很高。
  華嶺資本創始合伙人、CEO劉濤在接受新金融記者采訪時表示,“國際巨頭和本土企業在拼市場、拼價格,短期內國內快遞企業依靠價格優勢把國際快遞趕出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推行多年的標準化作業流程在國內被視若無物,國內少有企業在服務水平上下工夫。但核心競爭力和服務水平得不到打造和提升,這種內傷會漸漸拖垮企業。”
  他還表示,這背后折射出一個主要問題,即監管規范和行業競爭不良。我國《郵政法》通過對外資快遞企業的限制來保護暫時還顯弱小的國內企業,違反了公平公開競爭的原則。對快遞企業及整個快遞市場的發展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而對于天地華宇來說,第一次“民營到外資”身份的轉變無疑是失敗的。此次的“再嫁”,又要面臨“國企”身份的適應。在并購整合上,留給華宇和中信的難題都不小。
  早在收購天地華宇之前,中信旗下多個業務均涉足物流,如2005年建設的天津中信物流科技園;2011年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協議,與支付寶合作擴展物流金融業務。中信相關負責人表示除了介入第三方物流、零擔物流,還會介入快遞、空運等市場,打造一個大型物流集團。
  中信產業內部一位相關人士透露,中信的確非常看好華宇物流的地位和優勢,接下來會加大投資,重新奪回華宇當年行業老大的地位,與中信旗下其他物流產業形成聯動。
  “中信有這個野心和實力,但關鍵取決于華宇目前的管理團隊能否貫徹好中信的戰略意圖。此外,必須做好人力資本的投入和升級,沒有好的管理團隊,不管中信砸多少錢,也只是石頭掉進水里,沒有響頭。”華馳物流的負責人表示。
  “而對于中信來說,需要國內物流公司的相關人員,而不是國外知名的咨詢公司為其做參謀。收購后的整合和調整,需要從接地氣的角度做起來。而面對華宇這樣一個擁有16000名員工的大企業,也需要真真正正花1-2年時間足夠了解,再去觸碰一些實質問題,否則會適得其反,結果并不一定比現在好。”
點評此文章 / 寫評論得積分!+ 我要點評
  • 暫無評論 + 登錄后點評